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观察中国 费正清读后感800字

观察中国 费正清读后感800字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1-15
  • 发布时间:2024-05-12 11:55:17
那次,我偶尔丛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在一个小村庄里,农民以种樱桃来维持生计。他们的樱桃又大又红,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好德收成。在往年,农民们都是靠一些商贩丛他们手中大批进货送到城里,。可就是今年,这一切似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那时
内容详情

那次,我偶尔丛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在一个小村庄里,农民以种樱桃来维持生计。他们的樱桃又大又红,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好德收成。在往年,农民们都是靠一些商贩丛他们手中大批进货送到城里,。可就是今年,这一切似乎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从那时起,庄子里来了两个陌生人,要强迫农民商贩必须从他们那里走货。而且每户农用车都不能使用,不然就不让他们得安宁,还威胁他们会有杀身之祸。每次农民和商贩不但不挣钱反而赔钱。比如:卖20斤樱桃,就要交15-16块钱德劳务费,再加上给他们的税钱。这一趟千百斤下来就要赔2000元左右,所以农民们干脆摘也不摘了,樱桃烂了也比赔了强!

当我看到这则报道以后,非常的气愤。心想:这些坏人与原来的地痞流氓有什么区别?仗势欺人,凭着自己的仗势,去欺负那些瘦小而又善良的农民们。他们是不会想到做的这些混账事会让农民们受多大的伤害啊!

樱桃一年只收获一次,农民也是靠着这一次来多收获一点,好让家里的日子稍好过一些。有的小伙子为了生计不得不到远方打工,而那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们,却只能唉声叹气,抽闷烟啊!

我记得《水浒传》里就经常些街上的剥皮无赖。而那时是英雄好汉来斩除他们,而现在谁又会去管这些人呢?如果警察人员严厉制止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嚣张这样欺负人吗?

其实,要是农民们不懦弱,联合起来对抗他们,他们也不会那么嚣张跋扈。自己也不至于受伤害

社会需要大家,大家要敢于同恶人做斗争,因为每个人都是英雄。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生活的才会更美好,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读《小绿人》有感

我们学了18课《一次有趣的观察》,里面讲的是小朋友观察扁豆的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故事。他先是插上竹竿,并把它从左边绕着缠上去,结果第二天,扁豆蔓儿又绕到了竹竿的右边。星期天的时候,他又开始把扁豆蔓儿从左边绕着缠在竹竿上,然后就慢慢观察看看蔓儿是怎么绕道竹竿右边的。他观察了四个小时后,终于相信扁豆蔓儿是向右绕着爬的,并且骄傲的说这是自己观察到的。

我的感受是不要随便相信别人说什么,要注意观察。多注意身边发生的小事情,生活一定会很有意思,也会很精彩。

读《植物观察指南》有感

小绿人读后感(一)

你们喜欢小绿人吗?走进《小绿人》这本书,你可以了解到更多人对动物植物是怎么样观察的,小绿人读后感。在观察小绿人的举动中,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沈雪,一个是大肚子司马博士。就连三个表兄妹也对这课题很感兴趣。司马博士遂邀请了三个小朋友利用暑假的时间和他一起去西南大森林里考察小绿人。

其实,他们身边就有几位擅自离开森林来到城市的绿人孩子和来找小绿人的绿人长老。为帮助小绿人重返森林,小绿人主动现身并做出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表演。

而我呢,前几天在下雨,突然看见阳台上爬着一只小蜗牛和它妈妈。我见了就喜欢,急忙把它们拿来玩。我先把它们放在一张白纸上让它们爬,可小蜗牛们却东张西望。我一气之下,把小蜗牛们摔死了。

如今,我看了《小绿人》这本书受到了很大启发。如果你们想观察小动物的话,请你们不要伤害它们,要给它们一个美丽可爱的家园。无论变得怎么样,只要你伸出就援治手,它就还有生命的希望。如果你对它无动于衷它将面临死亡的命运。

小绿人读后感(二)

小绿人里深深地真情和金波(本书的作者)对小绿人的喜爱让我赞叹不已。这本书是童话,也是幻想。宫爷爷临死之前竟变成了小绿人,延长了1年生命,就是这短暂的一年,让他写下了没有人想过的人变成小绿人的原理。1年过了,宫爷爷死了,他种下了一棵树,那便是他(小绿人死后还可以变成小绿人树,小绿人树也有心跳,但是那种心跳只有小绿人可以听得到)。那时候,与他朝夕相处的“我”爷爷变成了小绿人,继续写着宫爷爷未完成的书稿。大家会问:为什么要变成小绿人再写书稿?很简单,那样子“我”爷爷就可以和有心跳的“小绿人树宫爷爷”交谈。“我”小叔也跟着我们来了,他竟然带了旅游团来参观小绿人!幸好小绿人会隐身,让小叔出了丑,不然小绿人的生命就完了!最后,我被爸爸妈妈接走了,而爷爷和小晓却要留在这里,完成宫爷爷的书稿。(注:小晓是宫爷爷捡来的给了我们,她就和我一块生活,但有一天她也变成了小绿人,离开了我与爸爸妈妈)

读完这本书,我感到小绿人和人关系很密切,人一瞬间就变成小绿人,小绿人一瞬间变成人,也写出金波爷爷非凡的幻想。本书不像杨红樱和郑渊洁的书一样只图好笑没有真情实感,而是把小绿人的感情和人的感情融合,让人读了之后记忆深刻,甚至会为某个细节而潸然泪下,总而言之这本书是童话中的精华!

小绿人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小绿人》是着名的儿童文学家金波爷爷写的,读后感《小绿人读后感》。使我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个道理。

这本书主要讲了:小叶子的爷爷在报纸上发现了小绿人这个种族还在地球上,就告诉了小叶子。小叶子悄悄地告诉了好朋友小晓,最后一家人都知道了小绿人的事,几乎每天晚上吃饭时都在谈论这个小绿人的事。也在无时无刻的寻找着。从上一次和小晓玩捉迷藏的时候,小叶子就开始怀疑小晓也是小绿人。

终于,在一个漆黑的晚上,小叶子发现了小绿人,他们的身上闪烁着绿色的光芒。

后来,小叶子一家得知小绿人就是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只有保护环境,让这些植物不受到污染,小绿人种族才能继续生活下去。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只有保护环境,才能让植物不在灭绝,才能让环境不再污染。让我们一起来行动吧!

小绿人读后感

读书可是我的六大爱好之一,尤其是长篇童话,每本我都要看二遍以上。今年暑假,有一天妈妈拿了本书回家,说:“嘉嘉,我给你买了本《小绿人》,你过来看看。”我听了便迫不及待地问:“是金波爷爷写的系列吧?”妈妈回答说:“是的。”我以极快的速度把书拿了过来,然后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的作者是家喻户晓的金波爷爷,金波爷爷出生于1935年7月的北京。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的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语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

这本书里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例如神秘的小绿人、善良的小晓、可爱的叶子、超喜欢植物的.爷爷、有着伟大理想的小叔、和蔼的宫爷爷等。这本书围绕“小绿人”这个可爱的童话形象,展开生动而有悬念的故事。作品严承了金波爷爷一贯的优美和抒情风格,颂扬了童心的可贵,是经典的原创童话。

故事的开头介绍了古老的四合院,善良的小晓,而故事的结尾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宫爷爷到底怎么了?“我们”还能不能见到小绿人了?小晓还会再找“我们”吗?

看完了书,我问妈妈:“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有小绿人?”妈妈想了一下,说:“这只是童话,并不是真的。”可我却认为,世界上有没有“小绿人”的存在,就要靠我们长大探索了,因为一切皆有可能!

《观察儿童》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读《植物观察指南》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植物观察指南》有感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知识的海洋,是通往智慧的大门”。就在今天,我看了一本名叫《植物观察指南》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图说植物识别技巧,详述常见植物特征,让读者更容易对大自然有进一步的了解。书中有个介绍到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的特征和用途。例如:芒萁;芒萁属于古老的蕨类植物,由于蕨类植物的若干种类有细裂如羊齿的叶片,因此最早研究它们的科学家就把它们形象地称为“羊齿植物”。芒萁的特征是为多年草本,高达1.2米。叶柄长可达60多厘米,2~3回杈,叶片细裂如羊齿。孢子囊着生于叶片背面。芒萁的用途,人工栽培多用于高速公路边坡绿化。芒萁大量生长于酸性红壤的山坡上,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也是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好帮手。根、茎、叶入药。也可以用叶柄编织手工品。这本书还介绍了一种大家很常见的植物 狗尾草。狗尾草是种常见的杂草,因花序形同狗尾,故名狗尾草。狗尾草的特征:高达1米,叶扁平长达30厘米。花序生长紧密,长达15厘米,外形似狗尾草。狗尾草用途:秆、叶可作饲料,也可入药,治痛瘀、面癣疥;全草加水煮沸20分钟后,滤出液可喷杀菜虫;小穗可提糠醛。像这样介绍得这么详细的书,难道还不能说读者更加深入大自然,去了解大自然吗?这本书不单只写了芒萁和狗尾草这两植物,其它还有很多植物很多知识都在这本书里呢!只要认真去看,就一定能知道更多的知识,了解到更多大自然的奥秘的!

 读了《植物观察指南》这本书后,使我仿佛是走进了美丽的大自然中,看见了各种各样新颖的植物,深深地了解到了植物们的特征、用途,更进一步地深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奥秘。我一定更多读书,知道大自然更多的知识,了解大自然更多的奥秘。

读《植物观察指南》有感2

 我看的这本书叫《植物观察指南》,顾名思义,里面写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知识。但我对植物不感兴趣,倒对动物挺感兴趣的.。看到《植物观察指南》后面写着:同款的书还有一叫做《野鸟观察指南》的,应该很好看。于是心里就在想:为什么老师不让我们买《野鸟观察指南》呢?起码比《植物观察指南》好看、有趣得多了。

 这本《植物观察指南》写得还是很不错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作者一定是个细心的人,我在心中暗暗赞叹。这本书里面写了植物的分类知识、植物形态知识、植物识别方法……给我们介绍一些常见植物时,还会写清楚那种植物叫什么名字,什么科,什么属,还具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用途等把这个植物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出来,有时候还会写这种植物的近似种是什么。它是这样写的:宫粉羊蹄甲,苏木科,羊蹄甲属,小乔木……园景树……羊蹄甲:花瓣……等等。这本书里还夹着一张“常见植物简明图谱”呢!

 后来我觉得这本书还蛮好看的,原因是有一些花的很漂亮,把我给吸引住了。另外,这本书也会让我懂得许多植物的知识,而且有一些植物的名字很奇怪,常常会使我笑趴……买这本书还真是“一举三得”啊,何乐而不为呢?但说实话,这本书的这些好的地方也不能让我对这本书的热情提高多少,没办法,谁让我一直都对植物一点兴趣都没有啊。

 在书中,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我的“老朋友”,这里的“老朋友”指的是一些我见到、认识的植物,我见到它们后,会像见到好朋友一样两眼放光。这些“老朋友”有一些是在东华小学里认识的。比如说,澳洲鸭脚木呀,大王椰子呀,黄槐呀,桂树呀,鸡蛋花呀……还有一些是在玩的时候或是在家认识的。比如说,含羞草、变叶木、榕树、向日葵、荔枝、龙眼……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让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深深地感谢学校和班主任张老师推荐这本书给我看。

读《植物观察指南》有感3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小小的植物,也倍感奇妙。

 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你是生活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还是生活在宁静安逸的农村,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植物,数不甚数。我们身边有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植物:含羞草、南洋杉、蔓花生……只要你仔细观察,就能体会到它带来的无穷乐趣。

 无论是山野、田边;还是繁华的公路边都随处可见含羞草。顾名思义‘含羞草’是会害羞的草,它长得一点也不引人注目,淡紫色的花儿,像一个绒球,显得格外娇小可爱,枝条似滕状,上面有很多小小的叶子,平常都是迎风舒展,就像小孩的眉头,亦是很敏感的,只要有人触碰到它,立马收拢叶子,好似一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要等好一会儿,它才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确定没有人了才慢慢的舒展。因为它这独一无二的特点,广受孩子们的青睐。

 在我们学校里有好几棵南洋杉。它们高大挺拔,长长的树枝向上弯曲,叶子呈卵形或三角形,一阵风刮过,柔软的枝条随风舞动,远远望去,颇像一条条绿色的毛毛虫。虽然看上去有点让人毛骨悚然,却还是和含羞草一样受到同学们的喜爱,更重要是:漂亮的圣诞树也是用它做的哟!

 在公路边、公园旁总会看到蔓花生的身影。它们嫩绿的叶子郁郁葱葱、铺天盖地,花儿像一只只在叶丛中翩翩起舞的黄舞蝶,让人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它们和花生很像,但又不一样,它们不结花生,但拥有更发达的根系,顽强的生命力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它们在保护环境上功不可没。

 还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会发射炮弹的凤仙花、拥有小伞兵的蒲公英……

 大自然是多么神奇啊!它孕育了生命,创造了奇迹。让我们走进自然,以花草树木为友,与清风明月为伴,去感受它们的美妙与神奇吧!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观察儿童》读后感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察儿童》读后感1

 为了更加系统掌握观察方法,进一步了解观察的必要性,促进儿童和教师的发展,我仔细翻看了《观察儿童》一书。通读一遍层层深入的章节,带领我逐渐掌握了观察实施的全过程,让我受益匪浅。

 第一章的标题——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吸引了我的眼球。观察儿童是为了发现他们独自的特点,以及他们怎样接近、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观察者了解他们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那如何呈现观察?第二章细致地解读采用书面/叙事风格来组织和呈现观察时该怎么做。如观察一个9个月大的婴儿在洗澡时的表现。观察记录体现了该婴儿的身体技能及婴儿与成年照料者的互动。我们现在使用的观察方法,也多是书面/叙事观察,第三章展示了我们还可能使用的方法:图标法、抽样法、书面法和检查清单法。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来记录观察,他们都需要包括原始的信息、评价和结论,这一点与叙事性观察是一致的。

 了解了多种观察记录方法,我们怎样培养观察与早期学习目标相联系?例如:如果某儿童在使用剪刀方面有困难,那么就可以提供更加多的练习机会来帮助儿童加强手指肌肉练习的机会;某儿童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开发一些游戏或活动,帮助儿童联系倾听的技巧并保持兴趣;某儿童很难与其他孩子融合,教师就要想办法鼓励儿童首先与另外一儿童或成人一起互动,再融进一个小组……

 作为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做一名观察者,在倡导科研引领教研的当下,幼儿教育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就是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特定方式和科研过程中的表现和变化,研究者把观察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重要的过程性资料加以分析和评价,以验证课题研究的成果。因此无论是儿童还是教师,都需要科学的观察促进双方的发展。因此这本书是有着非常高的指导意义,我觉得可以把它作为口袋书、常规工具书,随时可以指导教师的观察工作。

 《观察儿童》读后感2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是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认真的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非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些观察实例的呈现相当惹眼,称其为工具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其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后感3

 上学期寒假末,我们学校下发了《观察儿童》这本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最近一段时间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观察儿童》读后感4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