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李宗仁的军事能力如何?
他是李宗仁***的重要军事将领,也是后来的主要***之一。李宗仁的军事能力在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后,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有些人认为他主要靠桂军自己的力量和策略作战。
李宗仁照片
桂军的战斗力自然强,在***内也只是装备精良的中央军。我曾经这样评价桂军:“虎猛如狼”。白崇禧“小诸葛”的智慧不容忽视,指挥能力可以说是***将领中最强的。但这并不能掩盖李宗仁的军事天赋不强。
在李宗仁之前就有了,是“老桂系”。当时的首领是卢荣廷,控制着两广军阀。李宗仁打败卢荣廷的时候,此时的“新广西部”就是我们所知道的那个。总司令和将军是军队的灵魂和灵魂。再强大的军队,没有好的头脑只会支离破碎,只会一意孤行。所以后来,桂军的实力也可以说是李宗仁能力的体现。因为桂军的强大是通过一系列的胜利取得的,而李宗仁是领导者。
与白崇禧相比,李宗仁的军事战略或许逊色,但也不能说他是靠白崇禧打胜仗的。比如北伐战争时,白崇禧是北伐军代理参谋长,与北伐军总司令部一起行动。也就是说,当时李宗仁领导的由桂军改编的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的战役,都是在没有白崇禧的情况下进行的,李宗仁是领导者和指挥者。由此可见,李宗仁不是一个没有白崇禧指挥就不能打仗的人。
李宗仁的贴身军事秘书是谁?
他是李宗仁时期***重要的军事***,在国民**中也身居高位。他甚至担任过副总统和代理总统。所以李宗仁先后有很多秘书,应该有一个全秘书处。其中有两位是著名的:程思远和殷。原因是回到李宗仁后互相照顾。
程思远的照片
程思远年轻时跟随李宗仁。从1930年到1934年,程思远担任他的秘书。后来还担任广西的智囊之一白崇禧的秘书。程思远参与策划了李宗仁时期的重大政治事件,如反蒋甚至两次逼蒋下台、竞选副总统、与***和谈等。然而,1949年,他因为***的衰落而辞职。殷是抗战时期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后来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与之分道扬镳。
李宗仁晚年能够回到祖国,与书记程思远有很大关系。海外的李宗仁想回国,但当时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不允许,中国***也没有表态。程思远回京时,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周恩来说,党和国家欢迎李宗仁回来。之后李宗仁的秘书多次访问北京,两次访问欧洲,帮助李宗仁与国内沟通。最后,在他的陪同下,李宗仁于1965年回到了祖国。
李宗仁回国后,和尹经常陪伴这位老大副,陪他度过最后几年。程思远还写了几本
***高级将领李宗仁儿子是谁?
李宗仁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的高级将领,他能够在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上抛弃政见,为民族的存亡而战。北伐战争中,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两广才得以统一,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他在北伐战争中指挥了著名的龙潭战役,基本上消灭了主力
李宗仁一共两个儿子。他们是他与第一任妻子李秀文所生的长子李又麟和他与第二任妻子郭德杰所生的次子李志胜。让我们先看看李又麟。至于他的出生日期,根据他的母亲李秀文写的书《我与李宗仁》,他出生于1918年2月。所以,李秀文在1917年的春天和夏天怀上了李又麟。但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信息,这种说法并不可信。因为李宗仁当时没有和李秀文在一起。根据另一本书《李宗仁回忆录》,我们推测李又麟的出生日期最早应该是1920年。由于李又麟受到李宗仁的庇护,战争对他没有太大影响。他娶了两个妻子,生了四个女儿。李又麟于1993年5月在美国去世,享年73岁。
然后是李宗仁的次子李志胜。虽然名义上是郭德杰所生,但也有传言说这是郭德杰收养的儿子,因为他不能生育。李志胜目前在美国纽约州的一个办公室工作。他的妻子龚怀雷是四川人。他有一儿一女,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这是
等到程思远赶到海口时,才知广西部队已被***全部歼灭,白崇禧几乎就剩下光杆司令了。这时的白氏到了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是听从蒋先生的召唤赴台,还是像李宗仁一样避走海外呢?
早在6月份,已逃到台湾的蒋介石询问徐永昌:“李、白能否来台合作?”
徐永昌回答:“李不能,白能。”
徐永昌确实识人很有一套。他的预言应验了。
11月20日,眼看***大势已去,已不愿再同蒋介石合作的李宗仁不顾众人的挽留,毅然乘包机飞往香港,入住半山太和医院,医治多年的胃病。
蒋介石两次派***元老朱家骅、洪兰友飞往香港,劝说李宗仁回去继续接管烂摊子,但李宗仁毫不理睬。12月5日,李宗仁径直从香港飞往美国,就此告别摇摇欲坠的***政权。
而李宗仁的多年搭档白崇禧,却做出不一样的选择。
12月30日,困在海口的白崇禧在蒋先生的轮番来函及来人游说下,经过一番考虑,最终决定飞往台湾。
从此以后,他再也没能离开台湾一步。
程思远事后曾说过,白氏去台湾是一个非常轻率的决定,就是这个选择使他成了蒋介石手中的“电钮”, “凡是李宗仁在美国发出对蒋介石不利的言论,蒋只须把这电钮一按,他就做出永不失误的反应”。
赴台后不久,白崇禧就被列为政治敏感人物,并且他还在“保密局”获得了个“老妹子”的代号,为了便于对他进行监视,“保密局”特地在白家对面设了个派出所。处于监视之下的白公馆,自然是门前冷落鞍马稀。
身为桂系首脑之一的白崇禧,分别在北伐和抗战时做过蒋介石的两任副参谋总长,立下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又做过国防部长,可谓位高权重。他和蒋介石的关系是亦敌亦友,非常微妙,并且据说蒋介石的三次下野都和他有关系。
对于到台湾后的遭遇,白崇禧不是没有思想准备。
在大陆时,包括在李宗仁在内的桂系不少人都劝他不要去台湾。李宗仁高级助手——程思远也劝他不要去台湾,还用1937年抗战爆发时,蒋介石邀请白崇禧去南京就任副参谋总长的情况作对比,说那时是因为广西还有几个军的兵力,蒋介石要抗战就需要军队,而现在白氏手上已没有本钱了,蒋介石凭什么会用你?
白崇禧的至交、立法委员何遂也劝他说: “上将回台,将必难免一死,应乘机起义,响应共军。”
白崇禧却回答说: “我自追随蒋公北伐以来,殆逾二十载,既处遇顺境,亦处遇逆境,一生一世, 历史 第一,我必对 历史 有所交待,生死利害,在所不甘,君勿为此喋喋也。”
也许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白崇禧,此时想到的是,要对 历史 有所交待,做人做事要善始善终,再加上他对蒋先生抱有一丝幻想,所以才最终踏上了台湾的土地。
不仅如此,1950年3月,白崇禧还把家眷20多人接到了台湾,原本他的家人都在香港居住。对此,他的一些朋友大惑不解。
白崇禧解释说:“我们大陆丢了,我们是现役军人,负很大的罪过,中央不处罚我,自己良心自责……除此之外,现役军人死无葬身之处,跑到哪里去?”
虽然,白崇禧表现出了要在台湾老老实实地待下去的姿态,但他的处境并没有因此好转。
1952年10月,专门用以安置失势的***元老的“中央评议委员”的名单由29名增加到48名,但是白崇禧的名字却被排除在外。
有些***元老如居正、于右任为此找到蒋先生为白崇禧鸣不平,但被蒋先生搪塞过去。
白崇禧原本还担任着台湾“中国**协会”理事长一职,但就是这样一个无关紧要的职位最后也保不住了。
原来在1955年,约旦国王侯赛因访问台北时,曾邀请白崇禧以“中国**协会”理事长身份访问中东,因为白氏家族先祖是来自于中东的***人,在元朝时来到中国定居,因此白家历代信奉**。
但蒋先生却深恐放虎归山,决意阻止白氏的出行,就授意“中国**协会”另行选举理事长,白氏遂被迫辞职。
蒋介石还在一些场合屡次控诉1949年桂系对其“逼宫”一事,每次提起都是痛心疾首,几乎声泪俱下,使得他的那些军政大员也都是一片声讨桂系之声。
曾有部分委员和“国大代表”在“国民大会”上提出对白崇禧的弹劾案,只是最后没有通过,可能蒋先生暂时还不想公开处理白崇禧。
白崇禧的处境越来越艰难,他几乎无事可做。
除了少量的一些礼仪活动之外,白崇禧几乎没有什么社交了,除了在家读书写字外,最大的爱好就是下围棋和打猎。
就这样,戎马倥偬三十多年的白崇禧开始了一种看似悠闲的生活。这对于一向勤奋和自律甚严的他来说,一时很难适应。
虽然白崇禧自幼家庭贫寒,但从小他酷爱读书,不仅有深厚的旧学功底,而且在行军作战期间经常手不释卷,钻研军事理论,还著有几十本军事著作。
北伐期间,他多次到过杭州,却从没去过西湖。可见,白氏不是贪图安逸享受之人。
并且,白崇禧还从不抽烟。这在那时的军人中很少见。他的两个老搭档——黄绍竑曾一度染上**瘾,李宗仁也是手不离烟。白崇禧还多次劝李宗仁,为了身体 健康 着想,少抽点烟。
如今离开了喧闹的战场和政治舞台,一下子闲下来,白崇禧的精神异常苦闷。令他欣慰的是,妻子及家人的陪伴给了他莫大的慰藉。
白崇禧的妻子马佩璋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桂林女子师范读过书,年轻时是桂林城出名的大美人,并且是**,所以马佩璋的父亲决意找一位同属**的良婿。后来,马父就相中了正冉冉升起的“广西三杰”之一——白崇禧。
英雄配美人,完美组合。1925年,22岁的马佩璋和32岁的白崇禧完婚。
婚后,二人感情甚笃,虽然马佩璋读过书,见过世面,但是却不喜欢参与丈夫的政务,不喜欢抛头露面,只愿做贤妻良母。
抗战时期,宋美龄曾邀请马佩璋担任广西妇女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马佩璋婉言谢绝。后来,中国**协会推举她为理事,同样被马氏拒绝。
虽然白崇禧在外面是呼风唤雨的大将军,但在妻子面前却是体贴的丈夫。夫妻二人在家里时,马佩璋就称丈夫为“老先生”,有时还像小孩子一样跟丈夫撒娇,白崇禧也会配合着妻子开玩笑。
白崇禧回忆录里曾说他们夫妻育有子女10人。但是据知情人说,白崇禧的长子白先道并非马佩璋所生,是1930年白崇禧在南宁和一位王姓女子所生,那时马佩璋带着两个女儿在香港居住。
后来,马佩璋从香港回来知道此事,就给了那女子一笔钱,迅速将其打发走,把孩子留了下来。这个孩子就是长子白先道。他们夫妻二人都对此事守口如瓶,只有身边少数人知道此事。
那时桂系的另两位首脑李宗仁和黄绍竑都在原配妻子之外,另娶了一位“平妻”。李宗仁在原配夫人李秀文之后,又娶了郭德洁;黄绍竑也在原配夫人韦氏之后,又娶了位女学生蔡凤珍。
马佩璋虽是家庭妇女,但毕竟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性,并不接受一夫多妻。因此,她得知丈夫有外室之后,就干脆利落地解决了这个麻烦,白崇禧也没有提出反对。从此事也看出,她在白崇禧心中的地位。
这段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夫妻二人的感情。马佩璋对待这位长子是视如己出,这也令白崇禧心怀感激。
白崇禧还在回忆录里提到,夫人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家教甚严,无论家中有任何喜庆之事,都不许子女请假,如果子女犯错,则谆谆告诫。
在白氏夫妇的精心教育下,白家子女皆学有所成,其中第五个儿子白先勇成为有名的华人作家。
老妻相伴,儿孙绕膝的生活,是失意的白崇禧,晚年最大的快乐。但是,天不遂人愿。
1962年,比丈夫小十岁的马佩璋竟因高血压骤然离世,离开了相伴37年的丈夫。
老年丧妻,对白崇禧的打击很大,下葬的那一天,他的眼泪就没有断过。
依照**的规矩,家属要在40年内每天到亡者墓前诵经祈祷。69岁的白崇禧不顾子女的劝阻,每天都准时到亡妻墓前念经,无论天气好坏,从不间断。
妻子离世后,白崇禧精神大不如以前,他经常发呆,追忆和妻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白崇禧晚年的另一个精神寄托就是口述回忆录,历时3年零10个月完成,为后世留下了一份重要的 历史 参考资料。但是他的回忆录对某些重大 历史 事件刻意回避,被认为不完全是实事求是之作。然而联想到他的处境,也是可以理解的。
1966年12月1日,白崇禧被家人发现,倒在卧室地板上,已停止呼吸。围绕他的死因,有阴谋下毒和心脏病发作两种说法,迄今为止,还是一个谜。
曾经驰骋疆场、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一代名将,就这样留下一个谜团离世了。
据桂系旧部人士的一些说法,白崇禧赴台后,之所以没有马上发生不测之祸,主要是因为蒋介石为了牵制尚在美国的李宗仁,但是当1965年李宗仁回大陆后,白氏的利用价值就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白氏才会突然暴毙。
白崇禧和老搭档李宗仁比较起来,晚年生活确实过得非常压抑、憋屈。李宗仁在美国时想骂谁就骂谁,畅所欲言;而白崇禧在台湾却想说不能说,迫于压力,还要发表一些言不由衷的滥调。
1965年,李宗仁回到大陆后,受到**的热情欢迎,并给予很高的礼遇。
台湾文人李敖曾评价李宗仁说,李宗仁晚年利用两件“武器”发挥了“恨别鸟惊心”的作用。这两件武器,一是口述李宗仁回忆录;二就是回归大陆,从而把其“剩余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李宗仁回国前后,白崇禧迫于无奈,曾发表过一些攻击性的言论。对此,李宗仁深深理解这位老朋友的无奈,“他有难言之隐啊!”
深谙老朋友秉性的李宗仁在1949年离开大陆前,曾对助手程思远说: “健生的一些做法过于天真率直,他还指望同蒋介石合作,我则对蒋介石不寄予任何幻想……。”
李宗仁的这番对白崇禧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
文 | 南国雨落
1969年1月30日,因肺气肿在北京逝世,时年78岁。但据《李宗仁回忆录》作者唐德刚表示,据闻其是遭慢性中毒而死。1978年11月9日,时任**中央组织部长的胡**在**中央党校讲话,谈到**特工首脑康生的问题,其中提到李宗仁中毒致死的疑案时说:“我们肯定了李宗仁是慢性中毒死亡……李宗仁到底死在谁的手中,当然康生有最大嫌疑。”1966年国庆节,***邀请李宗仁登上天安门城楼,第二次接见了他,这也是***和李宗仁最后一次会面。1968年8月初,李宗仁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住进了北京医院,后来被诊断出患了直肠癌。临终前,李宗仁给***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留下一封信,信上说:我在1965年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的,在这个伟大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一个无比的光荣。在我快要离开人世的最后一刻,我还深以留在台湾和海外的***人和一切爱国的知识分子的前途为念,他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同我一样回到祖国的怀抱。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病情恶化,于午夜12时去世,享年78岁。
我看过的,所以选我的吧!观后感么? 我给你发观后感和读后感的吧!我不知道是不是!
读后感:
1949年到2009年,中国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今年的十月一日是祖国母亲六十岁的生日了。
你一定记得1949年的那个开国大典吧!那是个难忘而又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朱德、***、周恩来等国家***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向全中国、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今天成立了!”那一句话,在那一刻,一定响彻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多少中国人日盼夜想的事呀!当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冉冉上升时,中国也似这国旗一般,慢慢地成长起来了!
我的眼前又出现了2009年10月1日国庆节的隆重场面。当胡**总书记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国庆典礼正式开始后,护卫队和三军仪仗队迈着正步,登上了旗台,他们面容严肃,动作整齐。当国旗手把国旗升上去时,天安门广场里只有那雄壮的国歌声在回荡,军人、少先队员们都举起了手敬礼,群众们行注目礼。我也情不自禁地挂上红领巾,敬队礼。因为我们少先队员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接班人呀!当总书记乘坐红旗轿车检阅军队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许多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黄继光、董存瑞、杨静娟……。是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来了我们国家的安定、和谐与美好!是他们用滚烫的鲜血浇灌了中国的土地。他们应该感到骄傲,骄傲自己为祖国奉献的一切。
祖国经历了60年的风风雨雨,却越活越年轻,仿佛初升的太阳一般,必将散发出更加强烈的光芒。
中国,我引以为豪的祖国,我爱你!
观后感:
开国大典》观后感
我庆幸自己能有机会看到《开国大典》这部经典的历史纪录片!看完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它让我认识到现在的生活难能可贵,我们能有这样的和平生活都是党的领导有方,它让我懂得珍惜现在的一切,也坚定了中国***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影片讲的是。1948年底,毛主席、党中央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除夕夜,解放了的西柏坡,乡亲们在欢庆胜利。毛主席、朱德、***等***来到乡亲们中间。此时的蒋介石官邸在举行圣诞夜宴会,***要员们木然地听着张群宣读蒋介石的《新年文告》。我军在三大战役中不断取得胜利,***军队连连受挫,蒋介石迫于形势,推出李宗仁作代总统。为了保护古城北平,毛主席、党中央多次做***将领傅作义的工作,希望他率军起义,和平解放北平。经过大量的工作,傅作义终于认清形势,顺乎民意。蒋介石宣布下野,凄然地飞离南京。但他完全抛开了李宗仁,对重要文件和人员进行了安排。受斯大林派遣的特使米高扬秘密访华,受到毛主席等****的热烈欢迎。一个月后,**七届三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我党政机关迁移北平后,蒋介石更加不安。被噩梦惊醒后的蒋介石被告之:北平正在举行阅兵式。接着周恩来与张治中开始了国共和谈,进展甚微,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打响了渡江战役,百万雄师渡过了长江天险。南京解放,人民***占领了总统府。***和陈毅进入南京,并制定了《入城守则》。蒋介石最后一次拜别蒋母墓,一家老小登上太康号,悄然离开了大陆。进入北平后,毛主席在***会见了起义将领程潜,也接待了湖南来的老乡,为开国大典做了最后的准备工作。9月30日,毛主席等国家***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成立了!人们欢声雷动,整个广场沸腾了。
在政治上,中国政治稳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军事上,中国被看做是世界第三大核力量国家,常规力量也较强。但中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不会对其他国家形成威胁。从目前情形看,中国成为一个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都名列前茅的世界性强国,将不可避免、无法阻挡。
中国的辉煌是不容忽视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当然,我们在肯定自己的成绩时,也必定要考虑我们的不足之处,更要有一种忧患意识,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总的来说我们都要做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现在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它还在继续不断的成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一点一滴多为国家贡献力量。
讲述人:李伦 (著名抗战将领李宗仁之侄) 83岁
讲述时间:2014年8月17日
讲述地点:美国纽约
8月17日,北京时间22:00。
这时的大洋彼岸纽约,正是早上10点。在大众网的办公室里,我们如约拨通了李伦先生的电话。电话那头,李先生 十分热情,并且健谈,虽然已是83岁高龄,但思维和口齿非常清晰。在一声标准美音“hello”之后,先生一口慢慢的、带着浓浓广西味道的普通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九叔睡眠极少,常在夜晚叙述战事
李伦是著名抗战将领李宗仁的侄子,是李宗仁亲哥李宗唐之子。1938年春,在山东鲁南地区打响的台儿庄大战,重创日军两个精锐师团,歼灭万余人,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李宗仁作为当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是台儿庄大战重要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之一。
与李伦先生的交谈,自然从李宗仁先生说起,因为李宗仁在族谱中排行老九,家人便称之为“九叔”。李伦先生到美国后,一直与九叔同住8年,空闲时间,经常听九叔叙述当年的回忆,少时的夜晚,便成了爷俩共温战争往事的“故事时间”。
在越洋电话的那头,李伦先生为我们娓娓道来:
九叔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惯,即是他睡眠极少,他自 己说每晚只睡两小时,能睡上三四个小时就是了不起的享受。所以在战场上敌方呼呼大睡时,他则在沙盘推演,预测敌人之攻守法则,巧布敌人料想不到的战术等。 由于他精力过人,常为战场上之常胜将军,所以他常笑说,短少睡眠是他一项军事秘密武器,也因为他极少睡眠,晚上常与我天南地北地叙述战役往事,讲到深夜, 尤其是周末,往往谈到天明。所以九叔叙述的陈年往事非常之多,远比唐德刚教授替他著的回忆录更为丰富详细。
“杂牌军”配发枪支欢呼,力抗日军精锐师团
九叔多次向李伦先生提起台儿庄大战,在九叔的口中,台儿庄战役是一场大血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打败日本军队的 大会战,震撼国际,令敌惶恐。李伦说,在台儿庄战役之前,日本侵占中国、抗战爆发时,九叔就发表了《中国抗日战争计划》,提出了焦土抗战--诱敌深入,坚 壁清野,另蹈泥沼,必致败亡。
关于当年那场历时一个多月的血战,九叔讲述的其中几个细节,有几个至今令李伦难忘:
九叔常说起,在台儿庄战役中,地方部队(即杂牌军)受 中央 *** 歧视,令人伤心不已,他们初到台儿庄时,是3月天气,只穿单衣、草鞋,没有绑腿带(这种绑腿带是行军时双腿不会酸痛的必需品,尤其是急行军时), 枪械老旧,子弹奇缺。九叔向中央 *** 争取发送枪支弹药。给地方部队时,兵士犹如小孩子获得一块糖果般欢呼。分发冬衣、军饷时,官兵感动哭泣说“德公厚 道”。叙述此事时,九叔喃喃自语说,他根本不是厚道,而是做事公平,与士卒共甘苦。
九叔与庞炳勋坦诚交谈后,获得补充装备,保持所部完整,在台儿庄庞军以一支“杂牌军”力抗日军精锐板垣师团,令随军观战的中外友邦武官、记者叹为观止。
“敢死队”壮士不图赏银,杀敌是为国效力
在台儿庄大战中,李宗仁给孙连仲下命令,悬赏10万银元,组织敢死队夜袭敌营的故事至今广为流传,敢死队临危 受命英勇杀敌,为台儿庄大捷立下汗马功劳,也是抗战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篇章。这段历史,也成为九叔经常向李伦讲述的故事,但其中的很多细节却没有来得及在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到。根据九叔当年的讲述,李伦先生通过大众网对这段故事进行了补充:
敢死队出发前,对10万银元悬赏并不热衷,他们说今夜杀敌是为国效力,能否回来是未知数,能回来就领赏,不能回来,请长官、队友代祭一杯酒就感激不尽了。这种壮士之言,感人肺腑。
敢死队员有秘密暗号,我只记得九叔说,敢死队员出发前 将左袖卷起来剪掉,冲入敌营时,微光下一见“双袖”“光身”之敌,先用枪射击,近身用刺刀、大刀砍杀,在黑暗中一摸对方有“双袖”或“赤身”者,立判敌 我。或叫“老乡”口号,立刻分明。后来敢死队归来说,趁日军熟睡,一冲敌营,日军士兵就乱作一团,哇哇大叫,很容易找到目标追杀。
台儿庄大捷后,敢死队阵亡者,两倍赏金寄给其家属,全队公奠英雄。
在台儿庄大战期间,当地民众团结一心,支援前线,老百姓集体拆门板、装沙袋,加固城墙。李宗仁先生对此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李伦这样的全民抗战场景:全国各地也有慰劳团到战场慰问,鼓励军队士气,台儿庄大捷,是全国军民齐心团结一致奏响的胜利凯歌。
对李宗仁来说,1949年的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开始。
这年1月21日,南京中央社播发蒋介石的声明:“战争仍未结束,和平之目的不能达到。由于某种原因,我看不到东西,所以我决定先退休,由李宗仁副总裁代理总裁。”
但李宗仁继承的***政权岌岌可危:整个东北、华北“沦陷”,华中、华东长江以北地区被***占领。长江北岸有320万***,其中120万人组成东西两大战略集群。更何况,蒋介石虽然号称“下台”,但实际上只是退居幕后,一切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除了蒋介石,行政院院长孙克也反对他。早在1月19日,孙克就以行政院的名义向各国驻宁使节发出通知,要求他们迁往广州,因为行政院要迁往广州。
这样,国民**一分为三:蒋介石在溪口遥控;《演戏》在南京,李宗仁;孙克在***办公室撰文,嘲讽这是“一国三公”。
李宗仁在后来的回忆录中承认,上任之初给了自己三大任务:一是和谈;第二,不应让***过河寻求“体面的和平”,同时对内进行民主改革,以获得民众支持;第三,寻求美国帮助稳定通胀。
“代总统李”的如意算盘能实现吗?
向**求和是一切计划的立足点。
早在一月一日,蒋介石就在新年致辞中发表了和平宣言。作为回应,CCP同意和谈,并提出了和谈的八项条件。对蒋介石来说,这八个谈判条件是无条件投降,他不能接受。
李宗仁积极响应CCP的和谈建议。1月27日,李宗仁、白崇禧派出的和谈使者刘中荣等人抵达北京。这位和平使者还一再表示,李和白都愿意进行和平谈判,但是人民***不能过长江。
然而,***的想法与李宗仁完全不同。当***在一月十四日正式宣布八项声明时,很清楚,不管和平谈判的结果如何,我们必须渡过长江。
为了尽快达到停战的目的,李宗仁于二月十四日离开和行政院,派颜惠卿、张等四人以“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名义前往北平,试探国共和谈的可能性。4月1日,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谈判代表团正式派出,抵达北平。
这场“不讨价还价”的谈判开始了。双方在北平的纷争主要集中在战犯和渡江问题上。在战犯问题上,除了邵力子之外,南京有几个人异口同声地说,“惩办战犯”是不可接受的。但是,**代表在战犯问题上并没有松口,坚持要惩办战犯。在渡江问题上,南京代表希望**军队不要渡江,或者慢慢渡江,而**代表只答应在和谈时暂时不渡江,但和谈结束后,不管谈不谈完,都不渡江。
分歧巨大,原定于4月5日开始的正式和谈不得不推迟。4月15日,在第二次正式会议上,周恩来郑重宣布:谈判的最后期限是4月20日,南京**愿不愿意签字,必须在20日前声明。CCP还致信李宗仁:无论谈判协议达成与否,***都要渡江。20日深夜,李宗仁在南京发来电报,拒绝署名。21日,***、朱德向百万大军下达渡江命令。
渡江后,***势如破竹,id
一系列措施表明,李宗仁想改变南京**的形象。然而,他的一切努力都以失败告终,权力仍然掌握在蒋介石手中。
10月1日,李宗仁站在收音机旁,收听新政权的开国大典。10月14日,广州被***占领。11月20日,李宗仁的飞机抵达香港。12月5日,他包机飞往美国。李宗仁的上台是美国**扶植起来的,所以他深信美国**会给他更多的援助来对抗中国***。然而,在美国援助抑制***统治区通货膨胀之前,**的百万大军已经南下。更让李宗仁惊讶的是,美国人对他的态度会转变得这么快。
李宗仁踏上美国土地以来,从未被当作“国家元首”对待过。直到1950年3月2日,杜鲁门总统在白宫为李宗仁设午宴。这顿午餐很尴尬,没有谈任何实质性问题,因为前一天,蒋介石在台北宣布“复职”。
美国人的“***”说得很清楚,他们和李宗仁一样,不喜欢蒋介石。但是美国人需要蒋介石。而李宗仁则是“天道的牺牲品”,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利用价值。6月25日拂晓,朝鲜战争全面爆发。台湾省成为“不沉的****”,李宗仁渴望的军援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往东方,落入蒋介石手中。
李宗仁仅存的资本就是他的“总裁”头衔。毕竟他是中华民国名誉“代总统”。这个头衔对美国人来说没有什么有用的价值,但却引起了“第三势力”的注意。1953年,顾、张发奎等人在日本召集“第三势力”**,邀请李宗仁前往。李宗仁很兴奋,只是因为**手续繁琐,所以来不了。在美国的暗中支持下,“第三势力”甚至开始准备在菲律宾建立基地。然而,这个组织很快就瓦解了。
1954年3月,台湾省“国民大会”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会议,“自然而然”***主席蒋介石被任命为第二任“总统”,李宗仁的“代总统”生涯正式落下帷幕。
没有工作和政治活动,李宗仁的三个愿望一个都没有实现。
但此时,对于李宗仁来说,更像是对生活的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