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插秧趣事小作文300字以上内容

插秧趣事小作文300字以上内容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1-15
  • 发布时间:2024-05-12 17:35:13
今天,我到了堂弟家,准备和舅舅他们一起去插秧,这可是我第一次插秧啊!我好兴奋!下午三点,我到了田边一看,好大一块田地!田里已经灌满了水,用白线划好的格子,看上去就像一张巨大的作文纸,正等待辛勤的人们去“书写”。舅舅向田里甩了几捆秧苗,便和我
内容详情

今天,我到了堂弟家,准备和舅舅他们一起去插秧,这可是我第一次插秧啊!我好兴奋!

下午三点,我到了田边一看,好大一块田地!田里已经灌满了水,用白线划好的格子,看上去就像一张巨大的作文纸,正等待辛勤的人们去“书写”。舅舅向田里甩了几捆秧苗,便和我们几个小孩卷起裤管下田了。我兴高采烈地往田里跳。田里的泥好软,我的脚陷了进去,水一下子就浸到了我的膝盖,差一点湿了我的裤子。但我不管这些,也拿起秧苗学着舅舅的样子往田里插。我把脚张得很开,左手拿着秧苗,右手拿着秧苗轻轻地往水里插,每棵秧苗的距离要一样,还要对齐。换位置后,还要用手把被脚踩出来的坑用泥土补好。不到一会,一块田地就立满了淡绿的秧苗,看,别的农民伯伯的田地都还空着一大块没插,我们都插好了!

夏天特别酷热,太阳把炎热的光线,往我头上洒,我额头上很快就见汗了。“湘宇,别玩了,到一边休息去吧!”舅舅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我扭头一看,他正弯着腰把我插的秧再重新插一遍。原来我用力太小,秧苗插得太浅,风一吹,都东倒西歪了。“不,我能插好。”我很有信心地说。这一次,我用力向泥土里插,秧苗很快就“站稳了”,风儿吹过来,它只是晃了晃,又很快站直了。我仿佛看见它在向我招手微笑,说:“小朋友真好,我现在站得可稳当了。”我心里也高兴起来,插秧的速度也快了。

太阳越来越猛,我身上的衣衫很快就被汗水打湿了,额角的汗珠在我一弯腰的时候,就趁机跑到田里去。我直起身来,看看正佝偻着身子忙碌着的舅舅和两个堂弟,他们也都是汗流浃背的样子,手里却把秧苗插得飞快。我又弯下腰来继续插着。

姑姑送来点心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田边的沟里洗手。到这时候,我才发觉手指头疼得要命,都红肿了,腰也酸,蹲在那里便不想再站起来。舅舅走过来说:“湘宇,很累吧?”“不累。”我冲舅舅笑了。

我学会插秧了。这时,我才真正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话的真正意思。这也是体会乡村生活的一种方式吧

忙假插秧过后的感受作文五百字

光阴在不知不觉中转瞬离去,让你无法把持朝夕的星移斗转。一转眼,已走近人生不惑的路标,勾勒完昔往的艰辛和孤寂,描摹着将来的天蓝与海阔......

沐浴着缕缕微风细雨,夏天令人难熬的热浪已荡然无存,窗外的榉树樱花在雨雾的滋润中显得碧绿无暇。这样的时节,这样的天气,正是农民麦收插秧的好时机。老婆说,娘家的母亲年龄已经很老了,仍在寒风细雨中守着自己的稻田。于是,穿上一身轻便的旧服装,搁下一切繁杂的事物,走向岳母家田间地头。

仅仅想到插秧,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立时失去了效能。面向黄土背朝天慢慢地在水稻田里移动,脚在稻田的泥泞中淌出二道长长的辄迹,脚下软滑难走,腰腿酸痛不堪。这种情境下,会感受到往常的闲情逸致被瞬间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刷刷的插秧声与自已佝偻的身体相互对应,濛濛细雨阻隔住田野的寂寥与外界的想象。此时,疲乏中的思绪总是那么特别的漫长,特别的遥远。

站在一个无垠的田野,顶着变幻莫测的天象,对盘中粒粒皆苦的意境才有了深刻憬悟。中国博大文化中几句简单的词章,哪怕是它最有内涵的几个文字,都可以拿来统摄某些阶层的全局,立刻会把丰腴浪漫的想象抹煞。其实,谁都是渺小的。无数渺小的组合,才溶成伟大的气象,溶成一望无垠的绿色茫茫。

在稻田里与家人边忙边谈,都不会十分在意。倒不是因为腰肢辛苦难与躬身,也不是因为贴近了田野与雨水的润泽,而是突然感悟到自己在空荡的原野、辛苦劳动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了逆境中思绪的羁绊。 这时所说的话语会很随意豁达,写出文字也会变得滋润熨贴。

我们这一代命贱,干了一上午的活,仍然满身精力充沛。这个时刻唯有老婆才立时怜起年迈的岳母,平时只是偶尔回家看看带点东西。今天看到诺大的年纪也在茫茫水稻田里蹒跚,老婆不免有些伤感与悲凉。

我依稀记得老家水稻田特别多,刚包田到户时我家有十几亩稻田。在家长带领下孩子们都要武装上阵,年小的弟弟顽皮,遮遮掩掩地偷懒。我是家中长子,推完了麦子,还要继续去挑稻秧,在泥泞的稻田梗道上走上一晌午,身体早已散了架,腿更不是自已的,也不听使唤,一崴一崴地拖着往前走。那年月,人人都想从贫穷中立起身来,一站到水稻田边,脸上就已不见惶恐与焦虑,既然来了,不管工程有多浩大,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一种本该属于自己生命的力量又萌动起来,这生命来自遥远的历史,来自深厚的故土,唤醒它,仅需要一个的轻微信念。

一天又一天,田野完全绿了起来,繁重的体力透支与每天水泡泥浸, 每个人都已面黄肌瘦 ,衣衫也变得褴褛不堪,他们站在无垠的稻田边爽朗地笑着。远处水稻秧苗正频频挥手, 微风中送来飒飒声响,像是在致意,也是在吟唱,飘荡回旋在茫茫的原野,酝酿着稻谷丰收的粮仓。

插秧歌写作文

春风轻轻地吹过,拂过人们的脸颊,一个美丽的春天已经到来了.

春耕的季节里,时间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农民伯伯得抓紧时间完成春耕.因此,我们学校也放了农忙假,让同学们回想协助家人完成春耕任务.

空旷、宁静的田野霎时热闹了起来.这时,田野里的手扶机“刚刚刚”的声音已经传遍田野.人们正在边插秧边畅谈着今年的春耕.我们加快了工作效率,并分工合作:小孩主要的任务是协助大人插秧.全家成员都投入在插秧的工作中.由于我是初练者,所以插秧的速度并不很快……同时,我也从这次插秧的过程中领悟到: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黄昏时,经过我们全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插秧,我们也带着农具回家去.

经过今天的劳动,我体会到:要想获得一个好的收获,必须付出辛勤与努力.学习也一样,要想取得一个好成绩,必须经过不懈的奋斗、拼搏.

田野上的白发母亲插秧时的环境描写小作文

1. 插秧歌的全文

2013-07-31 15:18热心网友最快回答唐·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描写农夫插秧的时候,一根接着一根往下插。

“低头便见水中天”:低下头来看到倒映在水田里的天空。“心地清净方为道”:当我们身心不再被外界的物欲染著的时候,才能与道相契。

“退步原来是向前”:农夫插秧,是边插边后退的,正因为他能够退后,所以才能把稻秧全部插好,所以他插秧时的“退步”,正是工作的向前展进。 这首诗告诉我们:从近处可以看到远处,退步也可以当作进步。

常人有一种倾向:看高不看低,求远不求近。譬如:某人学问比我渊博,就尊重他;某人钱财比我富足,就巴结他。

如果此人条件比我差,就不予理会。殊不知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道理。

禅师们观看这个世界与常人就有显著的不同,譬如诗中说:“低头便见水中天”,就是要我们虚怀若谷低下头来,才能真正的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有一位禅师曾经譬喻说:“宇宙有多大多高?宇宙只不过五尺高而已!而我们这具昂昂六尺之躯,想生存于宇宙之间,那么只有低下头来!”我们看成熟的稻子,头是俯伏在地面的,我们要想认识真理,就要谦冲自牧,把头低下来。

一般人总以为人生向前走,才是进步风光的,而这首诗却告诉我们退步也是向前的,退步的人更是向前,更是风光的。古人说:“以退为进”,又说:“万事无如退步好”,在功名富贵之前退让一步,是何等的安然自在!在人我是非之前忍耐三分,是何等的悠然自得!这种谦恭中的忍让才是真正的进步,这种时时照顾脚下,脚踏实地的向前才至真至贵。

人生不能只是往前直冲,有的时候,若能退一步思量,所谓“回头是岸”,往往能有海阔天空的乐观场面。从事事业,把稳正确的方向,不能一味蛮干下去,也要有勇于回头的气魄。

相传布袋和尚是奉化人。唐僖宗年间,奉化出了个名僧,体态肥胖、大腹袒露、笑口常开,时常携一袋,随处寝卧,人们称他为布袋和尚。

2. 《插秧歌》是什么年代写的

《插秧歌》,传为五代时期的僧人契此所作。契此俗姓张,又称"布袋和尚",号长汀子,奉化大桥镇长汀村人, 生于后梁乱世,矢志出家,常背一布袋出游四方,性豪放喜结善缘。契此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盘石上,说偈语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言讫,溘然而逝。人们这才悟到,原来这位胖大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以后人们便按照他的模样塑成了中国式的大肚弥勒佛,供奉在天王殿中,千百年来取代了佛教中正统的弥勒佛而名扬四海。关于他的传说颇多,部分与济公传说相类。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3. 插秧作文

插秧 “栽秧农忙,官家**出绣房”。

上小学那会儿,每到插秧时节,学校就会放农忙假,让我们回家大帮小补,帮衬着家人插秧。 一场大雨,山脚的水田,灌满了水。

辛勤的农人赶着水牛,拖着犁铧,在田里来回地走着。农人的吆喝伴着水牛的喘息,秧田被整得水平如镜。

秧苗早就育好了,长得绿油油,肥壮壮。它们探着个脑袋,急不可耐地,快要蹦出了苗床。

“秧门”一开,万村空巷,全村男女老少全体出动,我也屁颠屁颠地跟在插秧队伍后面,充当母亲的小助手。年岁尚小时,就做一些传递秧苗的小农活,稍大一点儿,也卷裤挽袖,有模有样地下田插秧。

“手把青苗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颗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插秧开始了,插秧队伍默契十足地一字排开,低着头,弓着腰,退步、退步、再退步……挟在指间是把秧,插上水田成了禾。

只听见一片小鸡啄米似的声音,随着层层涟漪荡漾开去,颗颗秧苗便移植成禾。 我跟在母亲身后,站在新翻的田里,目不转睛地看着母亲,只见她迅速目测间距后,左手捻秧,右手接过秧苗,拇指、食指、中指并拢,捏住秧的根部,直插入泥。

在母亲手把手的教导下,我学着母亲的样子,左手分秧,右手插禾。可秧苗一到自己手里就不听使唤了,自尊心驱使我顾不得插秧的质量,一路追赶。

可最后还是 *** 秧队伍抛弃了,孤零零一人被包围在水田中央。抬头一看,大人们插的禾,俨然天安门前等待检阅的士兵,整齐笔直地挺立着。

而自己的“杰作”,却东倒西歪,不成行列,有的还漂浮在水面,像七龙摆水。 待我笨拙地从秧苗包围圈,深一脚浅一脚地“突围”出来,腰杆似乎有些隐隐作痛。

我好奇地问母亲,腰杆疼吗?母亲说,她的腰杆不是肉长的,不疼!一旁的大婶戏谑,小孩子哪有什么腰杆哟?在插秧手面前,我满是羞愧,低头不语。 透过插秧队伍的弯腰曲背,耳畔想起欢快的水声,宛如明快动听的音符,在五线谱上跳跃。

偶尔,他们也会吼两嗓子插秧歌,这边唱来那边和…… 每当晨曦穿过薄雾,我背着书包走在田埂上,阳光下,整齐的禾上,绿绿的叶芒剔透着粒粒小露珠,像极了缀在美女耳朵上的铂金。白茫茫的水世界披上了绿装,微风过处,泛起层层涟漪,夜幕降临,蛙声四起,涤荡着夏的热烈。

如今,插秧机早已普及,机械化耕作取代了原始插秧,可插秧的味道,一直氤氲在田间地头。

4. 插秧歌杨万里赏析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夫和大儿干。

“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尤以“抛”字最妙,活画出秧束雨中飞舞的情态。

只两句,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跃然纸上。三、四两句进一步点明雨中抢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从句中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否则,不至于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

以“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充溢着一股火药味儿,正暗示抢插稻苗无异一场紧张的战斗。五、六两句“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前句是个无主兼语句,“唤”的主语没有写出,按诗意应是位老妪或老翁。

后句是个无主连动句,按诗意,主语应是“大儿”,还极可能包括完成了本职活茬的田夫、田妇和小儿。一家人干活绝无唱过一口便袖手看戏的道理。

老人来叫他们吃早饭,(抢插何其早,自在其中),让他们歇那么小小一会儿,却无人动作,无人答话,似乎对田埂上的呼唤置若罔闻,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不如此,便写不出抢插的紧张程度。

结句“秧根未稳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似乎是田夫对送饭老人的回答:“您瞧这稻苗还不宰稳,再说这块田还没插完,您把饭放这儿,我们呆会儿就吃,您得赶紧回去照看好那帮鸡鸭鹅们,它们要来到田里,可就糟了。”[1]。

5. 插秧歌的创作背景

五代后梁时期,一个冬天,天刚亮,奉化长汀有一个叫张重天的平民。一日打夜鱼归家,望见大桥岳林寺那边漂来块薄冰,冰上坐着个七八岁男小孩,滴水打冻的大冷天,身上只系个兰肚兜,脸上还笑眯眯的,头皮圆圆,肚皮圆圆,小手小腿全是胖呼呼圆鼓鼓的,圆 *** 下还垫着只青布袋。张重天没儿子,见到后心里喜欢得不得了,就把他拾回家里,收为义子,取名契此。

转眼十年,小契此逐渐长大。相貌也交关有趣,光额壳,凸肚皮,茶盘脸,大嘴巴,见人笑哈哈。加上其心地善良,为人勤快,喜欢帮助人,村里人都喜欢他,给他起了个绰号“欢喜和尚”。

这年春插,隔壁张三要种田,请契此帮忙,契此一口答应;同一天,李四,赵五、王六统统想赶季节种田,来请契此相帮,契此也一一应承。几天后关秧门,种田人老规矩,都要请相帮过的吃一顿酬谢酬谢,哪晓得到了契此家,四邻八舍边争边拉,都说契此那天是想帮他家种田,弄得契此蛮为难,只好偷偷避走拉倒。

契此喜欢搭别人开玩笑。有一日,其自家一人种一丘田,隔丘四个后生在种一丘田,讲:“你们四人种二亩,我一人种二亩,看谁先种完。”四个后生不服气,心想,论种田,我们四人在长汀数得上“扁担搁勒额角头——一头跳”的了,难道会比不上你一个“欢喜和尚”?就马上答应比个高低。四个后生咬咬牙,勿直腰,勿歇气,勿揩汗,两手像车水,种的飞快。契此一看,不对,弄不好要败阵。马上隔田塍甩过去一只破草鞋,草鞋一落水田,化作一条大鲤鱼,游到第一个后生脚边,后生丢掉秧把,动手捉鲤鱼,鲤鱼一跳,落到第二个后生面前,还溅了他一身泥浆,第二个后生又丢秧捉鱼,大鲤鱼三跳四跳满丘跳,四后生追来赶去满田捉;直到天黑,二亩田还有一大半没种落,看契此的那丘,已经齐齐刷刷插上稻苗。契此将最后几束秧插上,笑了唱起了山歌:“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里说过:“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 但如何才能作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日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鼓山为霖道沛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钞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别心,不生烦恼心吗?若能,则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元是道,只麽忙忙受苦辛,长期在烦恼中过日子,就苦了。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意离开家,家里有猪鸡牛羊,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儿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凉意阵阵。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满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东西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守在田边。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天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望着一口气插完的秧,我禁不住又哭了……

⑩岁月的辛劳染白了母亲的满头青丝,我忘不了她的白发。母亲的白发哟,温暖了我的心灵;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文字略有改动)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