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三字经》是启蒙读物。启蒙读物,要在启蒙年龄背诵,那时也容易记忆,如果过了启蒙年龄,各种知识充斥大脑,就会心不在焉,背诵反到困难,这时重在掌握领会其内容实质,把它们应用到生活工作中。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陈寿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孩子完全不懂得《三字经》和《**规》里面的含义,可是,一旦他们将这些经典烂熟于心,渐渐地,这些经典中的韵律、词句、精髓也就沉淀心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孩子提高了语文素养,增强了语文能力。
而书中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伦理道德的训诫,无疑也会在反复的诵读中熏染着孩子的思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说它晦涩难懂也好,说死记硬背也好,读书百遍,自然能够参悟感悟,引起共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规》节选,《三字经》前三分之一。《**规》、《三字经》是启蒙读物,小学要求背《**规》节选和《三字经》前三分之一的内容,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小学一年级必背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译文: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需要学习。中华字经是继三字经后,国家又推出四字一句并赋予新内容的又一识字教材,是孩子扩大识字量,提高识字能力的很好的教材。一年级是学生识字和语言学习的启蒙和基础阶段,认字和识字又是孩子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中华字经可以让孩子认更多的字,学习更多的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识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