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小孩走路踮脚尖,会有什么危害?该如何调整?

小孩走路踮脚尖,会有什么危害?该如何调整?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1-12
  • 发布时间:2024-05-14 13:15:15
关于孩子走路踮脚的问题,应该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尤其是对于新手宝爸宝妈,看到这一情况还会因此非常焦虑。那么,孩子走路踮脚到底有没有问题,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这类表现,家长又该如何改善?今天,老岳就和大家详细聊一聊! 孩子走路踮脚需要干预吗
内容详情

关于孩子走路踮脚的问题,应该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尤其是对于新手宝爸宝妈,看到这一情况还会因此非常焦虑。

那么,孩子走路踮脚到底有没有问题,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出现这类表现,家长又该如何改善?今天,老岳就和大家详细聊一聊!

孩子走路踮脚需要干预吗?

宝宝在起初学习走路的时候,由于重心不稳,身体协调能力不足,所以出现踮起脚尖走路的情况是正常现象。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升,踮脚走路的情况并不会持续很久,基本上2~3个月这一现象就会消失,且不超过两岁。

如果在2~3岁以上,孩子还存在踮脚走路的问题,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引起家长的重视了。

三大因素导致孩子走路踮脚

通常情况下,孩子走路踮脚和以下三方面有关:

①?髋部抗重力肌肉群发育不足

髋部抗重力肌肉群,主要影响着儿童腿部的粗大运动。

只有腿部的粗大动作发展好了,才能让大脑对下半身的本体觉有一个很好的认知,也就是大脑能够准确地感知到腿部的存在。

儿童习惯走路踮脚尖,就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对腿部的感知能力不够,需要通过肌肉的收缩、拉伸来强迫大脑感知腿部的运动。

换言之,踮脚尖走路的孩子,可能髋部的抗重力肌肉群没有发展好!

②?触觉防御过当

触觉**是我们日常接触最多,也是最容易接触的,从皮肤到关节、到肌肉、到毛发,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触觉信息源源不断的输入大脑。

这些信息要在脑干的低级功能加以过滤和处理,一些不重要的、不安全的信息就会被脑干抑制、压制下来。

但是触觉防御过当的儿童,这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他们没有办法把输入来的多余、无用、无关紧要的信息过滤掉,这样就导致大脑容易被很多外界因素干扰。

简单来说,喜欢踮脚走路的孩子脚部触觉比较敏感,他们不喜欢大面积接触地面,所以选择用脚尖走路。

③?长期使用学步车、学步带

正常情况下,儿童通过三翻六坐七八爬、站立、移步等阶段会逐渐具备行走的能力。

而学步车和学步带的出现和应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孩子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发展,进一步对走路产生不良影响。

并且,如果学步车过高,孩子的脚部无法完全着地,为了向前行走,孩子只能踮起脚尖走路,久而久之养成不良习惯,甚至容易造成O型腿、X型腿等问题。

所以千万不要图一时方便,给孩子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免责声明:此文和转载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内删除。

用脚尖走路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足尖步态”,简称“尖足。一岁以内正常婴儿(说明:l岁以内为婴儿,l岁到3岁为幼儿),在生长发育阶段出现尖足,是属正常的。尖足,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大部分孩子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宝宝踮脚尖走路的成因:

1.家长们为宝宝准备学步车时调整的高度不合适,使宝宝的步行重心往前冲,从而习惯踮脚尖走路。

2.刚学走路的宝宝的小腿肌肉往往会出现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还没适应,缺乏触地感从而习惯了踮脚尖这种走路方式。

3.部分宝宝的腿部发育异常,跟腱过短,影响行走功能,轻度可以通过肌肉训练矫正,严重的请咨询医生。

影响:如果宝宝长时间的踮脚尖走路会导致宝宝的脚底受力不均匀,压力集中在脚尖,会出现不正确的步姿。此外,由于宝宝经常性踮脚尖走路,导致其小腿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恶性循环,导致养成了踮脚尖走路的习惯。

专家建议:妈妈们可多和宝宝在木板或柔软的地毯上赤足行走,多增加宝宝的触地感和抓地感,培养其平衡力:也可让宝宝在斜波上行走以及用后跟走路,锻炼宝宝的小腿肌肉:另外宝宝步态尚不稳定,应教会宝宝正确的步行轨迹:脚跟落地,平足,推送。

妈妈们为宝宝准备学步车时,应最好等宝宝七个月大以后,其能够支撑颈部并平稳坐立时再使用:并且学步车调整的高度须适合宝宝的身高,不宜过高或过低。建议妈妈们不要过分依赖学步车让宝宝学步。

如果是小腿肌肉过分紧张造成的踮脚尖走路,妈妈们可带宝宝到专业的机构进行相关的物理治疗,如拉伸小腿肌肉,推拿和进行适当的小腿肌肉训练。

建议妈妈们为宝宝选择前掌比较容易弯曲的鞋子,有利于起步,更好地培养正确的走路姿势;其次,中筒设计的鞋子,能稳定足踝,减少受伤的机会和改善踮脚尖走路的情况。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