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观点: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不认,1是比较现实的是,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注重实战能力,而刚出校园的学生哪怕是博士生还是缺少社会经验和实践方面工作能力,需要时间去历练,而高学历也意味着比普通学历高的工资,所以短时间难以见到实效的高材生自然难被接纳。2是近两年经济低迷,3是当今跳槽率高,很多企业自然更喜欢用实用性人才。说的不到位请大家悄悄喷!
首先,学历高被企业歧视的一个原因是过度教育。你可能会问,过度教育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指学历过高,企业担心你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不适应。比如,你读了博士学位,但是申请的职位只需要本科学历就可以胜任,企业可能会认为你过于“高大上”,不愿意降低姿态从事相对较简单的工作。这就会让你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既然学历高了,找高学历的工作又难,找低学历的工作又觉得不合适,很是为难。
其次,学历高被企业歧视还涉及到薪资问题。有些企业可能会认为,你学历高,要求的薪资也会相应地高。但是,他们可能希望用更低的薪资来聘用你,因为他们认为你的学历已经证明你的实力,就算低薪也会接受。这样的歧视让学历高的人在薪资谈判中处于劣势,很可能导致你的收入并不像你期望的那样高。
此外,学历高也可能被企业歧视的一个原因是担心你缺乏实践经验。毕竟,学历只是一个硬指标,不能完全代表你的工作能力和经验。有些企业可能更看重实际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而不是你读了多少年书。这就导致学历高的人在竞争中可能会输给学历相对较低但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竞争者。
更甚的是,有些企业可能会对学历高的人有一些刻板印象。他们可能认为学历高的人可能更注重理论,而不太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或者认为学历高的人可能较为自负,不太愿意虚心向他人学习和倾听意见。这些刻板印象可能并不符合事实,但却会导致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学历高的人持怀疑态度。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学历保持自信。学历高并不是我们的弱点,我们要看到学历带来的优势,比如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如何将学历优势转化为职场优势,比如在简历和面试中突出与工作相关的实际经验和项目经历,展示自己的实力。
其次,我们要尽量与企业沟通,解释学历高背后的实际能力和意愿。我们可以在面试中强调自己的实践经验和适应能力,让企业了解到学历高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适应工作,反而有着更多的潜力。
此外,我们也要学会接受一些相对低学历的工作机会。虽然我们可能觉得有些委屈,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工作锻炼自己,积累实践经验,并逐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最后,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不仅仅局限于学历的提升,还包括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我们能够在职场上保持竞争力,不断成长和进步。
33岁博士找工作受挫失联,其实可以理解为高估自己了,为什么呢?现在中学生毕业都可以找到工作,你一个博士为什么找不到呢?你就是觉得所有的工作都配不上你的学历呗!
其实这是一种偏激。当然了,这里肯定有网友站出来讲,人家博士毕业总不能去做中学毕业就可以做的工作吧!为什么不可以,你目前没有更好的出路,你就应该先解决眼前的困难,没钱了就想法赚一,有钱了再谋别的出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好像全社会都欠你的似的。
一,博士找工作难吗?
其实在我看来,博士找工作肯定是不难的,而这位失联的博士之所以如此,完全是虚荣心在作怪,别人同样博士毕业,有的当了管理层,有的成为了教育界精英,而自己为什么连工作都难求呢?如果现在去一个小公司随便任职个什么,肯定会被同学们笑话的,肯定觉得自己自甘堕落。
他放不下他的面子,他已经被?博士?二字渡了一层金了,怎么可能再去当一块铁呢?
二,这个社会缺的是人才,不是博十。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这个社会缺少学历吗?不缺,缺什么呢?缺的是人才,你虽然是博士,但你没有任何经验,把联合国给我,你能管得了吗?你肯定管不了,所以,人生必须得低开高走的一点点来。
工作难找吗?不难找,只要你别把自己当成金子,你愿意去一堆烂铁里工作,那么你如果是一块金子的话,不会因为周围尽是铁块而同化的。
三,个人觉得他根本不配有工作。
是的,这么偏激的一个人,我个人觉得根本不配有工作,心思敏感,矫情弱势,这么一点点压力都顶不住,那以后呢?可见此人难当大任。
任何一个人都不难找工作,难找是因为你在找一个自己根本配不上的工作,你一个经验没有,但你面试就想当董事长,当骨干,哪个公司缺爹啊?
当前职场在招聘市场上,一直存在“第一学历歧视”现象。单位越好,这种“歧视”现象就越严重。在一些知名外企、高薪民企、央企、优质国企和高层次的公务事业单位,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了,起步价都是“研究生”了。有些薪酬福利好的央企总部和科研单位,求职的“敲门砖”已经是“博士生”了。那么,他们为什么还要重视求职者的第一学历(本科)和本科所学专业呢?主要有几个原因:
一优质单位高度重视第一学历和本科专业。
我们公司由于薪酬待遇比较高,每年招聘计划与报名人数比都高达1:300,基本都是研究生起步。优秀人才如过江之鲫,严重供大于求,面试官的胃口被吊得很高。所以,为了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我们不得不在网申环节就启动了“网格筛”机制,主要分为三个筛选程序:
第一道程序:985的研究生学历,研究生专业与招聘岗位专业对口且是国家重点学科。我们内部,这是招聘的入门条件,即:最高学历是应届研究生毕业。
第二道程序:第一学历必须是985、211的重点本科,本科专业必须是国家重点学科,且与招聘岗位专业对口。专业对口审查非常严格,按照国家重点学科的名字进行核对,比如说,你的专业是化学工程,而不是化学工艺,差一个字都不行。
第三道程序:研究生的学校要与本科生的学校都是985、211的,博士、硕士所学专业与本科专业一致的或高度相关的。
如果前三道程序过关,在面试环节,如果几位候选人条件一样,表现一样,面试官可能还要问你的高中学校,如果是全国、全省知名高中就更好了。这样的学生,内部叫作“血统纯正、根正苗红”。有人可能会喷,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为什么不给那些普通院校的学生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
实话实说,优秀毕业生排队排满了操场,面试官都忙不过来,哪里有时间、精力和成本,去给大专生、普校生证明的机会呢?难道从成千上百优秀毕业生筛选出来的苗子比那些大专生差吗?从高中到硕士一贯优秀的学生能力强的概率大,还是那些普通院校学生能力强的概率大?这不是“道义”题,这是概率题、数学题、选择题。单位花钱招人,人家有权优中选优,因为这是选择题。
二在大公司内部,对第一学历也是高度重视的。
就拿我们集团公司来说吧:每隔两三年就要核查一遍所有员工的档案,重点核查“三龄两历”(即:年龄、工龄、党龄、学历、经历)。其中,对学历核查更加严格,因为很多干部的研究生、博士学历都是在职取得的,有名无实,如果没有全日制考出来的,一般只算学位,不算学历。在干部选拔和人才使用上,注重第一学历(本科、大专、中专)的“含金量”,特别关注第一学历是重点本科的“含金量”。提拔干部,原则上不再提拔第一学历不是重点本科的员工了。
为什么呢?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长远发展规划,大公司也有大公司的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尤其是那些特大型的央企、国企单位,人才队伍老化严重,本科学历的员工占比非常低,尤其是在中层管理人员队伍中,依然以六七十年代的中专生和大专生为主体,重点本科毕业的占比不到20%。那么,从长远的队伍建设战略看,必须从源头抓起,即:从第一学历是本科的员工抓起,进门的都必须是本科生,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干部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
因为这些低学历的干部已经在较高职位上了,他们利用便利条件,通过各种渠道,都获取了所谓的在职研究生学位,个别同志还获取了博士学位,甚至获取了“进站”博士后,但是,明眼人都清楚,这些硕士、博士学位的“水分”有多大!所以,大公司内部,重点审查第一学历,甚至只认本科学历和本科专业,其余的学位和专业都只是参考而已。
三大公司走专业化、高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专业知识体系和理论功底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是什么时代?知识时代、信息时代、科技时代、智能时代、星际时代。与二十年前的时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大公司尤其是传统领域的大公司,依靠传统模式就能过得很好,现在呢?如果不转型升级,不走科技化、信息化的路子,随时就可能被时代淘汰。我们都知道,有些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型企业,突然在一夜之间“呼隆隆”就坍塌了。
从微观层面来看,以前的企业靠经验就可以成长,所以,对能力和经验的依赖是比较强的,也是可行的。现在的时代,科技迭代越来越快,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过去的经验,可能会成为障碍。现在的科技创新,已经到了攻坚啃硬的阶段,好解决的技术瓶颈都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都是卡脖子的技术,没有高精尖的技术,如何能攻克这些难题呢?
比如,我们集团公司以前的日子很好过,现在呢,举步维艰,必须走转型升级的道路。能源转型升级,技术转型升级,信息化转型升级,金融体系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对普通人才的需求。什么意思?通用人才,在局部地区(如:大城市的大公司)已经供大于求,但是,高精尖的人才依然缺乏。
解决这些技术难题,要靠更厉害的高精尖人才来攻克,所以,大公司从源头上招聘那些本科是985毕业、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研究生也是985名校、专业还是国家重点学科的毕业生,并没有什么问题。作为资深HR,实话实说,解决技术难题,对知识体系和理论功底,还有智商水平是有要求的。如果你的知识不先进、理论不深厚、智商不超群,你能突破技术的天花板吗?
举一个例子,就明白了:你学习外语,学了三十年,还是哑巴外语,因为你突破不了你的语言“天花板”。攻克复杂的、疑难的、顶尖的技术难题,不依靠前沿的知识、深厚的理论、超群的智商,能随随便便的突破吗?
综上,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这些金句放之四海而皆准。作为理性的职场人,我们一定要寻求大概率事件,重点本科学的是国家级学科专业、研究生学的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和理论功底都比较扎实,能够满足大公司解决更复杂的技术和管理问题,这是大概率事件。我们也不否认,实践出真知,实战出业绩,普通院校、普通专业的毕业生,当然可以在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做出比名校生更大的业绩,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各得其所。
其实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其他单位都非常重视第一度,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它代表着你的起点高不高,第一学历是清华北大的,比985,211的研究生学历更受重视,因为它意味着你最低的学历和能力是清华北大的水平,而研究生第二学历只意味着你努力!用人单位一定要注意个人能力。一个起点高的人,能力会差吗?
按照现在人们的理解,第一学历是你获得的第一个高等教育学历,这往往是企业要求的意思。为什么现在的人把第一学历看的那么重要?以前我从来不相信第一学历很重要。我认为任何硕士都应该比本科生好。毕竟经历了一次大考,三年的深入学习,但是最近的工作改变了我的看法。
三个人在同样的起跑线,同样的引导下,结果完全不同。如果分数比较大,那么A就是90分;c是70,B过不去,徘徊在30左右,还是友情。你可能觉得不够努力的一定是B。在我的理解中,恰恰相反,B经常在半夜12点发逐字稿,白天认真备课9小时,甚至备课到半夜3点。同样的起点,同样的老师指导,同样的模板,如此不同。我只能暂时陷入唯一的变数——第一度。
越来越重视第一学历不是一时兴起,第一学历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虽然学习好不等于工作能力,但是我还是从学习好的人那里选择工作能力好的,而不是从学习能力差的人那里。那么第一学历不好真的没救了吗?也不尽然。有些没有好的第一学历的人暂时不学这部分。
有句古话叫“一寸好,一尺短。”学习不好,可能只是不适合,所以总会有适合自己的。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你也会金光闪闪。怎么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你需要从自己的经历和爱好来分析。如果不行,就努力。多尝试,总会找到合适的。趁着年轻,经历也是一种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