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自控力》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控力》读后感1自控力,顾名思义,即自我控制的能力。
而正如书中所说的一般,我们想要掌控自制力,就必须先要认知自控力。每个人的身体里都住着两个自我的存在,正如天使与魔鬼并存般,常常让我们失衡煎熬。
所以,我们必须先接受这样的存在,然后认清自我的需求,冲动时候的需求和理智时候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利用自控力去帮助和解决自身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
更确切的来说,自控力就是意志力。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因为想睡懒觉而耗费整个周末上午时光的人、总是等到暑假最后一天才开始急着写作业的人、领导一不在就放松懈怠的人……这些习以为常的“拖延症”“借口”都是意志力不强在作祟。每当你要去做一件事的时候,仿佛有人在你耳边说:“待会做也一样,明天干吧,反正还有时间…”。诸如此类的内心潜台词,让你变得懈怠,而忘记意志力的本能其实是三思而后行。
这正是一开始所说的,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需求。这些让你丧失意志力的“劝告”更多的时候是你冲动时候的需求。你要知道今天和明天毫无区别,而拖延症则是恶循环的开始。我们应该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某种行为。
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完成一件事或者持之以恒的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比如健身、比如养成阅读的习惯或者定期去充电去旅行,我们首先要知道当我们去完成这些事情之后我们将获得什么。健身,带来好的体魄或者让人羡慕的身材。阅读,让你的学识更广,在职场或者交际中更有话题。而旅行,则是开拓你的眼界,甚至可以为未来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在做基础准备。所有的事情,我们都要明确告知自己最后带来的“好处”,这是自控力需要的第一步。
其次,我们将目标分解。比如健身,我们可以将最终想要达成的效果以月、以周、以天去做分解。比如你的计划是2个月瘦10kg,那么我们就制定一个月5kg,半个月2.5kg。然后再划分到每天上,对每天的行为和运动做控制。
任何事都是如此。不要轻易给自己放下负担的借口,用结果告诉自己去达成后的期望。学会控制呼吸和情绪,我们决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需要三思,放弃一件事的时候同样需要三思。
但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极,自控力也是如此。对自我要求太低的人,就谈不上拥有自控力。但对自我要求太高的人,也未必是好事。自控力和压力一样,长期自控也不建议,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明智的使用意志力的力量。过低或者过高,都容易被吞噬。
而自控力同样具有传染性。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见这样的现象。如果一个寝室有两个同学想逃课,那么往往这一个寝室的人那天都容易不去早课。同样的,如果参加拓展的时候,一个队伍只有一个人落队,在大家的鼓舞下,那个落队的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坚持。这就是自控力也就是意志力的感染的力量。因此,我们需要远离那些自控力极弱的人,对那些让你轻易放弃或者充满负面情绪的人保持距离,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积极或者消极氛围最终一定都会与你产生关联。所以,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自控力,也同样要具备认清别人自控力的能力。
最后,这个世界上所有事情都难以圆满。而对于自控力,我们也要理性的去面对它的失败与成功。我们能做到的是,确保我们的初心和不找借口轻易放弃的能量,而对于结果,求仁得仁,仅此而已,足矣。
《自控力》读后感2本书分为九章,每一章都讲述了一个中心概念和它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将它应用到你的`目标上,并在每一小节的最后提出了自控力训练的具体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给与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如何展现自己得体的自我形象和好习惯的培养和养成。
这本书上面说的这13种小习惯我觉得对我非常的有益:
(1)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2)寡言。言必于人于己有益。避免无益的聊天。
(3)生活秩序。每样东西都放到该放的位置,每件日常事务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去做。
(4)决心。当做必做,决心要做的事应坚持不懈。
(5)俭朴。用钱必须于人于己有益,换言之切忌浪费。
(6)勤勉。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7)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
(8)公正。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要忘记履行对人有益又是你应尽的义务。
(9)适度。避免极端,人若给你应得的惩罚,你当容忍之。
(10)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力求清洁。
(11)镇静。勿因小事和一些不可避免的事而惊慌失措。
(12)贞洁。不常举行房事,切戒房事过度。
(13)谦虚。效仿耶稣和苏格拉底。
我想这十三个习惯将让我受益终生,我也会时时刻刻检查自己,严格遵守争取做更好的自己,做自己情绪的控制者,命运的主宰者。
《自控力》读后感3生活中有很多诱惑,诱惑从何而来,而面对诱惑的自控力、意志力如何产生,又该如何维持?《自控力》一书第六章“情绪低落为何会使人屈服于诱惑”中对意志力、压力、诱惑力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当一个人承受巨大的压力而情绪低落时,就更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
为什么压力会与诱惑挂钩呢,因为当人感到压力时,大脑就会指引着你,让你去做它认为能带给你快乐的事情(书中称之为大脑的奖励系统)。例如,你很喜欢逛街,那么在你感觉情绪低落、压力大时,你的大脑就会将你的喜好无限放大,这时逛街就成了一种很美好的诱惑,能够缓解你压力与低落情绪的诱惑,这种诱惑会让我们失去理性,被本能支配,从而采取一些不起作用的应对策略来缓解自身压力,起到相反的效果,因此想要提升自身**外界诱惑的意志力就必须学会缓解自身压力。
我认为缓解自身压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学会丢包袱。生活中繁杂的事务会将我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支解,使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执行最重要的事情。这时,你会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有效的办法是先分析一下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次要的,重要的事情先做,次要的少做或不做,这样就可以为自己赢得宝贵的时间。
二是要善待自己,放低标准。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了,至善至美只是一个遥远的梦,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不要妄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干得完美无缺。适当放低一下标准,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或许在客观上也减轻了别人的压力。
三是要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压力的产生也可能是因为对事情本身的理解造成的。过分夸大了事情的重要性和后果,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不少人往往因为急于求成,而忘记了对事情本身的思考。留一点儿时间思考能让你更清楚地看到事情本来的面目,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下解剖情绪、分解压力的机会。
四是不要忘了休息。过重的劳动会导致人生理疲劳,效率低下,从而导致过分的焦急与紧张。适当的休息不但会缓解大脑疲劳,而且可以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减轻心中的压力。
压力既是动力、又是阻力,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压力、认识压力,掌握正确的解压方法,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外界诱惑的意志力和自控力,在能力和事业上得到进一步升华。
《自控力》读后感4现在是北京时间上午6:28,我起床已经半个多小时了,通常我会在7点钟起床,今天我提前了个多小时,在这过去的半个多小时里,我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小人儿跟我说:再回去床上躺半个小时吧,你现在很困。另外一个小人儿跟我说:你必须打起精神来,完成这篇文章。几乎在这过去的半个多小时里的每分每秒,我都感觉这两个小人儿在我的脑子里打架。但是当我打开了电脑,敲下了第一个文字的时候,我知道后面的那个小人儿赢了,我的意志力发挥作用了。这就是自控力,简单地说就是意志力。当你需要完成某个目标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诱惑,脑子里也经常会有几个小人儿吵架的情景,但是当你选择了**住诱惑,静下来完成目标的时候,这就是你的自控力产生作用了。
如何让意志战胜诱惑呢?在美国作家凯利·麦格尼格尔的《自控力》这本书中,作者深入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人们意志对抗诱惑失败的原因。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之中,都会制定各种各样的目标,但是最终这些目标达成地怎样,也许往往不如人们的预期,毕竟诱惑太多,而人又是有惰性的。如何让自己的自控力发挥最大的作用呢?首先,你要认识你自己,你要学会去分析那个失去了控制的行为是如何在你的身上一次又一次地发生了。文中举的例子是一个有着查收邮件强迫症的人,在意志力挑战开始一周后,她仍然无法改变她时时刻刻想要查看邮件的心理冲动。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查看邮件并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只是缓解心理上的不安,并且在阅读了邮件之后并没有缓解不安、获得信息的时候,她开始有意识地去疏导自己的不安心理。发现自己的冲动并认识到了冲动的反应增强了她的自控力,大大减少了她看邮件的次数和频率。简而言之,只有当你意识到了自己惯常的某种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和由此导致的后果的时候,才有可能让意志力战胜习惯和诱惑。
虽然说自控力从长久来看和太阳一样是永久可再生资源,但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如24小时之内,它又是可以耗尽的。自控力失败的时候,产生的罪恶感不一定要用惩罚来消除,相反我们自己要变成我们的良师益友来开导我们、鼓励我们。自控力又像传染病一样,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染,为什么有的寝室能够一寝室8个人全被保研,自控力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在一个圈子里发生作用。
《自控力》这本书从生物学、心理学和行为学角度论证了意志力可控的事实,介绍了增强意志力的办法。从开篇第一章的“冥想”到最后一章的“对内接受自我,对外控制行为”,作者都是在提醒我们关注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增强自控力,并不需要作出判断的决断力,而是要认识自我、关心自我和提醒自己真正想要的事物。在一个电子化的社会里,手机和网络也许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阻碍。像我们的父一辈,年轻的时候没有电视也没有手机,结束了一天劳累之后就只能选择看看书、下下棋以及和家人和邻居聊天,但是下班了的我们,窝在沙发里玩手机、线上聊天就成了常态。你还记得你自己定下的目标吗?不如放下手机,闭上眼睛,用5分钟的时间想想自己为什么玩手机,过后有没有达成玩手机的初衷,自己当初的目标又完成了多少,自己想要的究竟是玩手机还是成为自己当初想要变成的那个人。关注自己,认识自己,从中找到克服困难的动力,然后鼓励自己达成目标。还是别批评自己了,罪恶感也许并不是好事。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的意志力增强了,快乐感提升了,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了。如果你现在还苦恼的话,这本书真的可以帮你哦。
《自控力》读后感5《自控力》一书告诉我们自控力是什么、良好的自控力的标准,从生命科学、解剖学的角度诠释了操控自控力的器官,继而从我们身体自身出发,并以此为基础向我们阐述意志力为何会有惰性、意志力受什么影响、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力等多方面的问题。
这本书与其他心灵鸡汤或者成功学之类畅销书籍不同,里面没有大段的煽情、冗长的内心独白以及各种心路历程,这本书更像一本实际操作指导手册,有真实的实验和数据,提供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帮助和指导读者训练、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书中提到,在科学研究上,心里学家把心率变异度当作自控力的量化指标,高心率变异率的人具有较高的抵御诱惑的能力,如在美食美人前能保持高心率变异率的人,那他就更能抵挡得住诱惑。
但任何给身心带来压力的东西都会降低心率变异度,当我们处在慢性压力中,迎接挑战的是最冲动的自己。有时候压力不一定能转化为动力,要适时从压力和自控中恢复过来,放松自己,才能保证有能量做最好的自己。
在情绪方面,焦虑,压力,愤怒,抑郁或者孤独都与较低的心率变异率相关,也就跟较低的自控力有关,这种不良的情绪下,人很难有自控力一说。特别是慢性病或者慢性疼痛会消耗身体和大脑的自控力储备。而相反的,良好的睡眠,健康的饮食,体育锻炼以及和家人一起活动可以增加我们自控的能力。
这样看来,提高自控力的方法就在我们身边,适时缓解压力,过健康有序的生活,既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升自控力,一举两得。
麦格尼格尔教授认为,自控力,其实本质上是我们作出选择的能力,最核心的是需要我们用理智判断去做重要事情的能力。因此,自控需要个人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自我的长期目标是什么,然后通过延迟短期的欲望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自己的长期目标,这就是自控力的根本所在。所以,每个人是可以为了长期的目标,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采取行动。
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自控力”的看法,不再把它归结于天生的性格或个体问题,如某人天生就善于早起,某人生来就喜欢锻炼,而是看作我们与生俱来且可以不断训练和完善的能力。但即便是与生俱来,也需要马上行动才能有改变。改变我们的是我们自己,更确切地说是我们为了“我想要”而付出的努力。认识你自己,想清楚“你想要”,并为此不懈地努力,你就能提高“自控力”。无论何时,无论用任何方法,不要忘了“自己”,这才是改善自己的最好方法。
《自控力》读后感6前些日子,买了今年的畅销书,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凯利·麦格尼格尔所着的《自控力》这本书,我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实在是忍不住要给大家推荐一下这本书,真的是很棒的书!
半个月来,我惊奇的发现,我的变化在不自觉中慢慢的受到影响,改变了自己多年头疼恶习。我原来好看电视,上网注意力不集中,老是会耽搁事情,对了!我还有严重的拖延症……最近这几天我发现,这些恶习的次数在慢慢的减少,我也惊奇的发现,我居然也找了主宰自己生活的感觉。
这两天每当我,上网看电视时,我总能第一时间意识到,之前就不会,有时候一看不停,就耽搁事情,然后就陷入负罪感的泥沼。
这两天我也会把之前自己一直想干,但老拖着的事情,也干起来,真的就是想到就马上去干。
……
总之,这些天的改变让我从新对我的生活有了希望,我不再会自责,不再会后悔,取而代之的是一点点自信心的增加。
现在我忍不住分享下自己的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1、面对拖延症,我们要想象自己如果做了这个事情该对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大的改变,这样会提高我们脑中的多巴胺的分泌,然后促使自己去做。
2、面对你不想做的诱惑,我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意识到诱惑,我们多数情况下是无意识就掉进陷阱了,然后就会后悔,再就是彻底的放弃自己,又一次次的从新开始,我们先要意识,再就是减少被诱惑的频率,如果你意识到自己被诱惑了,你就告诉自己,把这些诱惑集中放到一个时间段来做,现在不急,等到了那个时候在做,这样你就可以骗骗自己的大脑,减少这个诱惑的多巴胺的分泌,然后真到了那个时间,你自己会不会被诱惑还说不来呢?
3、我们要做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就是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未来抱有希望,这样有助于自己不会半途而废,同时还不能就想着自己就一定能够达到目标,有想到万一成功不了怎么办!这样既是警醒自己,也是督促自己,才有可能最后成功。
以上三点,是我目前的感受,我感觉受益终身了,后续有啥想法,还会分享。
《自控力》读后感7《自控力》这本书分为10章,每一章都讲述了一个中心概念和它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如何将它应用到你的目标上。为我们提供了清晰的框架,讲述了什么是意志力,意志力如何发生作用,以及为何意志力如此重要。
什么是意志力?本书给出的答案:意志力实际上就是“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这三种力量。“我要做”的力量就是即使你并非心甘情愿,它也会逼你完成必须做的事。**诱惑,改掉不良习惯就是“我不要”的力量,牢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的重要生活目标,就是“我想要”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协同努力,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大脑的功能,在原有的冲动系统和本能系统之上,我们进化出了自控系统。这些系统就造成了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克服冲动、深谋远虑。它们互相竞争,试图控制我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
每个意志力挑战都是一次自我博弈。要想让更好的自己占据主导,我们就要强化自我意识和自控力。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意志力和“我想要”的力量,让自己选择去做“更难的事”。提高我们控制自己注意力、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健康、财务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的成败。因**而下马的干部都是缺乏自控力,面对诱惑,无力**。自控力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自控力》这本书提供了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你认清自己的目标,增强自控力,并做出改变的决定。
这本书不仅仅让人惊叹于神奇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每一项研究都能告诉我们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关乎我们自己,也关乎我们的意志力挑战。他们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天生就有自控的能力,即便是有时我们不太会运用这种能力。它们帮我们找到失败的原因,为我们指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它们甚至告诉我们,做人意味着什么。比如,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并不是只有一个自我,人是多个自我的混合体。
人类的天性不仅包括了想即时满足的自我,也包括了目标远大的自我。我们生来就会受到诱惑,也能**诱惑。生来就能够感受到压力、恐惧或失控,但同时也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能够掌控自己的选择。自控力的关键就是理解这些不同的自我,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自己。在追求自控的过程中,罪恶感、压力和羞愧是我们通常用来对付自己的武器,但都不起作用。
自控力最强的人不是从自我的较量中获得自控,而是学会了如何接受相互冲突的自我,并将这些自我融为一体。如果说真的有自控力秘诀,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确实有一个,那就是集中注意力。当你作出决定的时候,你需要训练自己的大脑,让它意识到这一点,而不是让它自行其是,因为不控制的大脑总是去选择最简单的方案。你需要认识到,你是如何允许自己拖延的,你是如何用善行来证明自己自我放纵是合理的。你也需要知道,奖励的承诺并非总能兑现;未来的你不是超级英雄,也不是陌生人,你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你需要看清,自己身处的世界,无论是销售陷阱,还是社会认同,都在影响你的行为。当你的注意力即将分散的时候,或者你即将向诱惑投降的时候,你需要静下心来,弄清自己的欲望。你需要记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真的让你更快乐。
把自己当作一个品牌去努力经营,一步一步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每件事,每个任务都能迎头面对,解决它。
有效率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是成年人必备的素养。优秀的人,既自律,又自由。
蜕变成一个自爱自律的人,活着越来越优秀,越来越让你为自己感到骄傲。
生命的长度,在老天爷手里,但是生命的密度,在自己手里。
了解自己,把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
自律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把自己的精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成功打怪升级,斩获得了自己和安全感。
给生活做减法,主动地断舍离,才是对自己真正的宠爱。
好的习惯会推着我们一路向前。
优秀的习惯会使你的生活发生意想不到的改变,会把你从繁复杂乱的生活和工作中解救出来。
态度:你怎样对待世界,世界就会怎样对待你。
越是文章质量高的作者就越是谦逊而勤奋,他们身上有一种正面的循环。
一个人能散发出多少能量,取决于他自己对于世界的态度。
把精力放在有价值的事情上,即便对物质有欲望,也不会任由这种欲望吞噬自己的心灵。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有的只是日积月累的坚持。
蜕变是痛苦的,但也是有收获的。当下的麻烦,都是在为明天更优秀的自己铺路。
自律让她越活越顺利,越来越年轻。长期阅读的习惯,也让她谈吐风雅,令人敬佩。
她得到的一切,都是凭借她自身的努力,凭借和自己死磕的劲儿,一点一点得到的。
一段经历,一段光阴,总该给你留下一些东西,让你有所感悟,才不算是白白度过。
当下的麻烦,都是在为明天更优秀的自己铺路。
气质,在照料皮囊的同时,不停止思考和工作。
《掌控注意力:打败分心与焦虑》,作者是美露西·乔·帕拉迪诺,苗娜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14.6万字。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了解你的注意力专区。作者带我们了解自己的注意力专区、倒U形曲线,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二部分 八串钥匙。作者介绍了情绪、心理调节技巧和行为技巧,并提供八串钥匙,以便我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策略。
第三部分 数字时代的成功策略。作者教我们如何使用八串钥匙来解决数字时代的分心问题——如何对应**扰和超负荷的工作等问题。
第四部分 注意力是你的生活方式。作者讲解了如何教孩子集中注意力,以及采取哪些措施保持有效的注意力。
1.
我们通过自己关注的东西来认识自己,不论我们将注意力投向何方,都是成长的历程。西班牙哲学家奥德嘉·贾塞特(Ortega Gasset)曾经说过:“告诉我你关注的地方,我会告诉你你是谁。”
之所以在数字时代注意力会不集中,是因为现在人类的**和焦虑已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信息井喷的今天,原有的保持注意力的方法已经完全失效了。我们需要新的工具。
2.
倒U形曲线的顶端,也就是最中心的部分代表了最高峰值。你越接近这个峰值,也就越接近受到**并保持注意力的最佳状态。许多运动员早就把这种状态称为“最佳表现”。专家有创意地称之为“心流”(flow)
如果你的思想、言论或行动中存在着急性应激反应迹象,就表明你逐渐进入了过度**的状态。斗争迹象一般包括暴躁、争论不休、过度地责备他人或过分自责。逃避迹象总是表现担心、焦虑、反复琢磨等。
在你日常的生活当中,注意力水平取决于你所做的事情和做事情的强度,即所要求的你的肾上腺素分泌程度。肾上腺素的迅速分泌让你处于一种超级警戒状态。等后来你放松的时候,你突然想起刚才原本应该回答的内容。这是因为你回到了放松戒备状态。你重返了你的注意力专区。
你的肾上腺素的分泌水平是独一无二的。你的肾上腺素的代谢程度决定了你同**区域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注意力专区。
3.
生理学家谢切诺夫于19世纪50年代第一次确定了 定向反应 ,但70年以后巴甫洛夫才系统地研究它,并称之为“‘这是什么’反应”。
主流广告界是研究定向反应的绝对专家。能捕捉到广告受众的定向反应就是广告界的顶级水平 。典型的电视广告已经从60秒缩短到15秒,剧集之间的广告不会超过8分钟,有的间断仅仅是1分钟,因为我们对后续故事的注意力只有短暂的停留时间。一般来说,电视节目的画面每4秒就会变化。屏幕上快速变化的图像激活了大脑的“定向反应”。
“每分钟的震动”是游戏开发者和广告商使用的衡量标准。一个“震动”指的是观看一个性感或暴力行为、汽车追逐镜头等产生瞬间的兴奋或大笑。这样的测量是通过在屏幕上的表现,捕捉你的定向反应。
“震动”对于作者、生产者和销售商而言都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但是,利润丰厚的娱乐和广告行业以一种对定向反应的极端滥用,让我们习惯了每分钟的震动和“地震级强度”。随着媒体对关注度的竞争,它们不断增强每分钟“震动”频率,使你不感到无聊。逐渐地,当你处于倒U形曲线左端的时候,你需要受到强大的**。
电视不是轰炸我们感官的唯一途径。不间断的媒体、无处不在的广告、新技术和互联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影像、声音、新闻等。我们的定向反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爆发。
4.
5.
处理干扰的小窍门:1-尽量使用大块的不会被打断的时间开始重要的项目。2-在你的正前方设置一个提醒,记录下你正在进行的工作,这样你就可以在受到干扰后很快返回正常工作。3-应用“自信的技巧”钥匙限制那些与工作无关的干扰。4-应用“自我对话”钥匙引导自己返回正常工作。
管理持续的不完全注意的小窍门:1-运用需留神的多重任务使自己保持在注意力专区里。2-主动而非被动地使用电子通信设备。3-不再“害怕失去”。4-别让未完成的任务堆积如山。5-花时间锻炼参与性注意力。
6.
信息过载包括信息焦虑、信息疲劳综合征、分析瘫痪、信息狂躁症、注意力缺乏特质。
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最初观察到“丰富的信息量造就了注意力缺失”。
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注意力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注意力是稀缺而有价值的货币。
学习集中你的注意力将使你更加强大,你的注意力是有价值的。更重要的是,你把注意力投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所进展。
重点学习八个钥匙串,以及每个钥匙串上挂着的那些钥匙,并且列了张一览表。
阅读有两个收获:
收获1,学会了一个概念--“定向反应”。在人们严重分心的社会中,如果任由定向反应发展,我们就会失去选择和保持自己的注意力的能力。几乎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会激发我们的定向反应。每每追剧结束,或混沌疏离、或无聊沮丧,或心烦气躁的感觉涌现,都会痛恨自己怎么就任由注意力被牵着走了。看到专家们对“定向反应”的解读后,才知道定向反应的厉害,那本就是一种无意识的生存法则演绎。还是识趣点,不去招惹它。平日里轻易不要点开电视剧频道及视频软件。
收获2,坚定了一个信念,“选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二三事,集中精力做成就好”,不求多,但求精。既然信息过载,防不胜防,那就尽可能地借助头脑过滤,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择要事为之,能做成二三,足以慰此生。
我个人非常认同这本书主编的一个观点,她说如果说什么是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她认为是 乐观,兴趣和习惯 。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乐观这个基础。或许可以说,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
我们不仅希望孩子有健康的身体,还希望他们的生活充满友谊、爱情及高尚的行为。我们希望孩子热爱学习,并且勇于面对挑战。我们希望孩子对他们从我们这里得到的东西心存感恩,对自己的成就引以为荣。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对未来的信心,喜欢创新,并且具有正义感以及相应的行为。我们希望孩子在面对成长所带来的挫折与失败时不屈不挠,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称职的父亲或母亲。我们最终的希望就是他们的生活品质会比我们的好,并兼具我们所有的优点,而不再有我们的缺点。
以上这些期望应该都可以达到。我们可以教导孩子们自信、主动、热心、和善与自豪。然而,我们首先要战胜悲观的流行。
什么是悲观呢? 悲观的定义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 从本质上说,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方式,这种方式会产生巨大而毁灭性的后果,包括情绪抑郁、退缩、较低的成就感,甚至不健康的身体。
我们的应试教育让我们的孩子经常进入到“习得性无助”里,会让孩子产生悲观的情绪,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患抑郁症的年龄越来越小,我们做父母的,必须教会孩子习得乐观。
还记得孩子在两岁之前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吗?我现在还记得儿子只会爬时的情景,依稀就像昨天。他第一次爬家里的楼梯,家里的楼梯的第一个格和最后一格比其他的格高一点点。他多次都想爬到二楼去,但是第一格始终爬不上去,多次尝试后,终于找到诀窍爬过了第一格。之后的楼梯对他都不是问题,直到最后一格还是爬不上去,在那里“呀呀”直叫,我刚好在楼上,才发现大家都没注意,他独自一人爬上了二楼。
? ? 掌控行为是形成学龄前儿童乐观心态的大炼炉。 在这个阶段,我们大人一定不要越俎代庖。今天在看另外一份资料里,也提到了这个阶段孩子的很多行为对他今后的身体情况都起到决定作用,而这却是我们忽视的。比如,孩子从沙发上掉到地上,只要保护好孩子的头不被碰到,其实应该让孩子自己控制,这是孩子在体验失重感。还有,学步车和学步带剥夺了孩子平衡感的建立。
说远了,回到正题。学龄前,在安全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协助孩子多折腾,多尝试,孩子有可能在这个阶段就养成面对挑战不退缩以及克服困难的习惯。现在回头来看,那些小时候特别闹腾的孩子,在成人之后都更能面对困难和挑战,说不定就是这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 学龄儿童已经开始思考因果关系了,他们对为何成功、为何失败发展了一套理论;他们也发展了一套理论告诉自己如何将失败转为成功。这些理论就是他们是悲观或乐观的基础。
? 书上举了两对父母当孩子面对失败时不同的劝解方式,总结起来有三点需要注意:
1、我们在劝解孩子时,都要以真实为基础。
2、不要帮助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情 ,因为这会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当事情发展到不是你所想要的状况时,你就放弃让别人来解救你。为了要建立孩子的自信,这样做,反倒教他无助。经受失败并不是一件错事,失败本身也并不是大灾难,它可能暂时降低了孩子的自信,但是孩子对失败所作的诠释可能更为有害。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和孩子感同身受就好了。
3、也是本书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我们应该对孩子解释失败的原因并提出反证 。
伴随着生长发育过程,孩子对世界的看**具体化,他可能会悲观、被动和内向。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成为乐观的人呢?明天继续
书籍会使人思考更深层次的道理,读作品时,仿佛徜徉在一个优美的梦境中。这个时候就可以将我们感悟和体会用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这篇读后感要怎么写才能让人记忆深刻呢?我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读后感 篇1这是一本很实用、很接地气的管理类书籍。没有生硬的理论,也没有太过专业的管理术语,有的是很实在的案例和白话文。无论已经是管理岗的学员还是正在走向管理岗的学员,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掌握好时间才能聚焦做好一件事。这是书中两个章节阐述的两个方面,我觉得是相通的。每天我们会面对很多琐碎的工作,像财务工作都是细枝末节、不断反复发生,但是时间是有限的、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既然我们不是“八爪鱼”,就要结合工作排好顺序。从重要程度和时间要求去排序,合并同类项,甚至做取舍和替代。只有安排好时间,才能在特定时间里把一件事高质量的做好,而不仅仅是完成。当然,聚焦做好一件事不单一代表某个时间做好某一件事,我觉得是一个阶段聚焦一个目标,努力把这个目标相关的事情有计划、有步骤的去完成。俗话说,不是什么都想做,可能什么都做不好。要避免四处撒网,一无所获。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去努力的方向很多,但要给自己和部门设定一个目标,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人员素质的提升和操作的规范,那么就按这个方向去努力,到年底就把这件事情做好。
管理必须要有成效。这本书里的案例很多,有些都是老品牌创立初期中期的案例,历史虽久远,但似乎一点不过时,如果管理者下达了指令和任务,没有人去执行,谈何成效。这样的管理是毫无意义,就如同制度制定了,没有人执行。对于我们而言,就是要深入了解实际工作和员工工作的难点,这样管理才能发挥作用。记得小组做课题,有次我想省事一些,就直接把近期落实到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发到群里,我心想,有目标、有具体工作、有参加人员,一个不少。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有人在推进、有人在等待,可想效果如何。后来仔细了解,发现有的人有困难但是并没有说。我想实际工作也是如此,布置工作可能没有回复、甚至没有执行。我们不必懊恼于此,要回顾工作安排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是否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摒弃曾经的习惯,去适应新的变化,改变自我。
组织的绩效与个人的价值是紧密联系的。作为管理者,必须提升自己的格局观和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习管理绝非易事,以前经验不一定能在新问题上派上用处,因此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效率快速转换成效果。以“结果第一、理由第二”、“结果提前、自我退后”的心态,给自己加码,充分发挥团队每个人的价值,实现组织绩效最大化。
我一直觉得,好的管理带给团队的是正能量动力,相反,糟糕的管理就是将团队带向深渊。有人说,市场是最好的老师,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我想,这本书是为我们传授了有成效、有价值的管理方法,我们要在漫漫道路上不断调整,但是方向是不会变的。
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读后感 篇2我寻找管理类书籍的初衷是想学习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所以从众多管理类书籍中选择了这一本,因为看到它的介绍是,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所以我觉得它应该是我想要读的书。确实,它带给我很多惊喜和思考。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越老越明白时间的重要性,越不想浪费每分每秒。哈哈,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说的中年焦虑吧。不过我把这种情绪理解为一种正向的,对更好的自己一种美好追求。在这本书中首先强调的就是时间的重要性,而且它告诫人们要记录自己的时间花费,将那些不必要的剔除,让自己的时间更有价值。其实说起来很简单,也很对,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往往就坚持不下去了。好吧可能又要扯到另一个话题,确立目标。如果没有目标,看一天小说是不是时间也是有价值的?不过这本书里没有讲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其实我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只是不想再让自己的时间花费在对更好的自己没有用的事情上。
所以关于目标,后面思考完整了再聊吧。说回时间,其实现在有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和软件,比如我之前做的365日历,就是“动动指尖,规划时间”的日程管理软件,一款记录你的时间都去了哪里做了什么的工具。如果对自己的时间消耗不清不楚,那么首先先记下自己的时间去向,然后再去总结,剔除没有意义的、不相干的消耗,将时间利用到学习、工作、生活中,让他们都能充分的为更好的自己做出贡献。
很多时候我都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很少去想做完了能带来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应该在做之前就想好,让每件事都有贡献,不要做无用功。书里有个例子很好,说某银行有一个新上任的接受客户反馈意见部门的主管,他一直思考如何能让整个部门给公司带来贡献,如此他发现他的部门是与客户接触最频繁的部门,可以借此为客户推销银行的产品增加银行的收入,就这样他让部门的所有人再接受意见反馈的时候给客户推荐银行产品,就这样,他们部门由一个可有可无的客服部成为了整个银行的核心销售部。说这个例子其实是想告诉自己,在做事情之前多考虑自己能做什么,能带来什么贡献,让自己的时间有效有价值。
其他的书里还说了要适时决策,不过这一点对我的触动不太大,所以就不聊了,其实对于这一点我也没有话语权,哈哈。以后如果有决策经验的时候再侃一侃。
看一本书能有一两个点对我有用,我觉得它就是好书,所以这本书值得一读。不过读完了也会觉得是鸡汤,具体方法讲的很少都是大道理,不过有的时候一直闷头做事,是需要一些大道理来让自己燃一下或悟一下的,挺好。愿我找到并不断去塑造更好的自己,那么就要从现在开始利用好自己的每分每秒,为了未来更美好的自己将他们发挥到极致。
卓有成效的个人管理读后感 篇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仿如良师益友,虽然面对的是不同的事实,却能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不曾想、更不曾想到的理念,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善用时间、关注结果、善用人才、要事第一、有效决策”此五项说起来容易,落实到具体问题中,无不关系到个人的认知、领悟、沟通、总体掌控能力。对于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修炼有效的决策能力,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规则、文化。
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第一、重视目标和绩效,只做正确的事情。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理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那些贡献?第四、在选用管理者时,要注重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第五、要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但要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第六、只做有效的决策。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第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
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的成效。
第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重视勤奋,但忽略成果。对于重视对外界贡献的人来说,他们能为适应新职位而变,能适应不同的价值观承诺而变。重视贡献的人,因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不为组织的内部所惑,跳出组织之外,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组织的成果,从而达到组织的真正目的。
第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
“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第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
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否则反倒一事无成。管理者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摆脱已经不再有价值的过去。人遭遇了重大的失败,改正并不太难,他们能检讨自己。可是昨天的失败和成功,却能留下无尽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有效期。所以有效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讨他们和同事的工作计划,要经常问:“如果我们还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现在我该不该开始这项工作?”如果不是非办不可,他们就会放弃这项工作,或者将它搁置起来。至少他们不会再将资源投入到不再产生价值的过去。而对于已经投入的最佳资源,尤其是非常匮乏的人力资源,他们会立即抽调出来,转而投入未来的新机会。推陈才能出新,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其次是先后次序的考虑。
第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方案中的选择。所谓选择,通常不是“是”与“非”间的选择,最多只是“大概是对的”与“也许是错的”之间的选择。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例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彼得通过研究发现做重大决策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性:他们解决问题,都着眼于最高层次的观念性认识。他们先透彻的思考该决定的是什么,然后研究制定决定的原则。换句话来说,他们的决策,并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临时需要,而是战略性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