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给大家分享“三学是什么 三学是什么意思?”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啊!
五爱三学是指什么,五爱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三学是指什么
五爱三学是指什么,五爱是指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三学是指 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
心技体 的 含义 是 什么意思?
文以佛学立心,武以技艺练体 日本,武土掌握权力的年代长达700余年,作为统治阶级的武士,除以武力治国外,有必要具有精神方面的教养。镰仓时代的上级武士,十分留意密教和禅的修行。室町时代,有“文武两道”如“车之两轮”之说。所谓“文”就是宗教、学问、艺术。这些是知识的、美的感受性的、“心”的作用的产物。相对于此,“武”就是身体训练。在日本历史中,“文”与“武”或“心”与“身”的锻炼是不可分的,所以武术在日本不是单单的技术,而是逐渐地变成艺术性与精神性很高的(教养)东西。因此日本武道与佛教、艺术等的关系很深,具有内在性很高的特质。例如在习武的道场设神坛祭祀,在神社进行“奉纳比赛”,先拜神,再与对手互致礼节。在技艺的磨炼中促进养成信仰之心,加强与他人交流。日本武道在今天还吸引这么多欧美人的关心,其深厚的精神性是一个重要的理由。 日本的武道源于镰仓时期,在日本历史上,几代武将都是禅的热心修行者,如北条时宗、上杉谦信、武田信玄等著名战将,都亲历寺院参禅,或是请高僧大德至家中请教实践的。被称为明治三舟的胜海舟、山岗铁舟、高桥泥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都认为,自己是通过禅修、练剑,达到大智大勇、视死如归的境界的。剑是日本武道的代表,在日本剑道的秘传书中,似乎常有什么文字同剑技没有直接关系,看到的只是一些禅味十足的片语只言或诗一样的警句。例如在授予本派传人以“师范”资格的最后证书上,只写了“一圆相”3个字。这是佛教大圆镜智哲学的一种比喻。在剑术神阴派的秘传书中,有一句叫做“西江之水”,从字面上,根本看不到它同剑术有丝毫的关系。这是禅机对话中的趣意。 2.2 借鉴佛教“三学”的修炼 佛教思想中有代表性的“三学”,这就是“戒、定、慧”。戒,就是约束自己的身心,端正自己的姿势,在每天的生活中加以实践;定,就是瞑想,是摒弃杂念,净化内心的内在的实践,心集中于一个对象,不使散乱,高度的精神集中;慧,就是通过“戒”与“定”的过程实现自己,就是得到悟的智慧。佛教的三学修行中,“戒”与“定”是过程,以和为道而行,前方“慧”这个“悟”的世界就开通了。从武术来说,到“悟”,则入“无心而入自然之妙,无为而穷变化之神”[9]的境界。 日本现代的武道研究者田守中等人,引佛教的“三学”与武道修炼的3个阶段比照: 戒:全部生活的准则与实践=作为武道修行者基本的态度与姿势;技术修炼中准则与实践=稽古(练习)、修行中追求的姿势;技术及与之有关的准则与实践=形(类似中国武术的套路)。 定:把技术迁移到实战的心理状态中=心法。 慧:戒+定=超越生死。 在“戒”的阶段锻炼的技,与在“定”的阶段炼的精神,作为“身心一如”集约在技术水平(实践)中,可以称为“技”与“心”的一体化。日本武道典籍的《兵法家传书》、《五轮书》等都有详说“身体与精神”、“技与心”的平衡,一般用“心技体”、“气剑体一致”、“悬(动、进攻)待(静、伺机)一致”表示。他们认为:“有志于剑之道,潜心向学,磨炼技艺,随着剑技的进步,精神自然而然就得到提高,……只是佛与武道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一方是在‘行’之中‘炼心’作为直接目的,武道与艺道则是在为达成具体的目标的努力中精神随之修成”[10]不知道是不是的 楼主自己看看~~
三学是什么
三学应该是指:戒、定、慧
什么是三学?
三学概括了全部佛教教义,也包含六度、三十七菩提分等全部修行法门。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1.指戒律、禅定与智慧。据翻译名义集卷四谓,防非止恶为戒,息虑静缘为定,破恶证真为慧。学此三法可达无上涅盘,故称三学。此三学在圣者之身为无漏,故亦称三无漏学。(一)戒学,指防止身、口之恶之戒律。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戒、四十轻戒等。(二)定学,指防止心意散乱以求安静之法。小乘有四禅定、四无色定、九想、八背舍等,大乘更加九种大禅、百八三昧、百二十三等。(三)慧学,指破除迷惑以证真理之道。小乘观四谛、十二因缘,大乘观真如、实相。佛经通常类别为经、律、论三藏,即各以诠显定学、戒学、慧学为主。又经论中凡有关此三学者,多冠以‘增上’二字,称增上戒(梵adhis/i^la )、增上心(梵adhicitta ,即定学)、增上慧(梵adhiprajn~a^ )。盖‘增上’有殊胜之意味。〔杂阿含经卷二十九、瑜伽师地论卷二十八、大毗婆沙论卷一、大乘义章卷十、大藏法数卷九〕
2 。此三者称为三学。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也。五灯会元曰:‘法要有三:曰戒定慧。唐宣宗问弘辨禅师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名义集四曰:‘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恶证真曰慧。’学此三法而到涅盘,故云三学。若人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是由戒而生定者。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是由定而生慧者。此三者次第相生。入道之关键也。玄义三下曰:‘增三数明行者,谓戒定慧。此三是出世梯橙,佛法轨仪。’三藏法数九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
3 。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
戒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净戒、十重四十八轻戒等。小乘五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八戒为:在五戒外另加卧高广大床、花鬘璎珞、歌舞戏乐。二百五十戒:即二百五十项应戒的言行细目,合并为五项时,称五篇门。大乘三聚净戒为: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十重禁戒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说过罪、自赞毁他、悭、瞋、谤三宝。四十八轻戒为:不敬师长、不举教忏、背正向邪、不瞻病苦等四十八项具体戒条。
定亦称增上心学,指禅定。即摈除杂念,专心致志,观悟四谛。小乘有四禅,大乘有九种在禅、百八三昧等。小乘四禅为:1、初禅。即禅定的初级阶段,这时沉思于专一,摈除情欲、消除不善心,这就是“离”。由此渐进而生喜乐,即欣喜与慰安。但此时尚有思虑,尚未达到表象的沉静,故称初禅。2、二神。由初禅进而安住一想,达到表象的沉静,获得一种更高的喜乐。3、三禅。由二禅进而舍离喜乐而达到完全安静境地,获得轻安的妙乐。这时已产生了智慧,达到了正念和正智的阶段。但此时尚有身体上妙乐的感觉,所以对涅盘境地来说还有一段距离。4、四禅。由三禅再进一步,完全超脱苦、乐,连自身的存在都已忘却,达到舍念清净的境界。即涅盘境界。九种大禅为:自性禅、一切禅、难禅、一切门禅、善人禅、一切行禅、除烦恼禅、此世他世乐禅、清净禅。百八三昧为:般若经典中所说的一百零八种禅定,《大智度论》卷五有详细说明。
慧又称增上慧学,亦即智慧。慧就是有厌、无欲、见真。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
4 。在中国,‘禅宗’是特别侧重修定学派之一,它可能并非直接由印度传承而来,但它在修定可能间接受到印度传统的影响。中国流行的禅宗被认为是以坐禅为主的宗派,但是佛教本身却从不以坐禅为修行的目的,坐禅的根本目的在证得般若慧。在中国非常流行所谓的‘开悟’、‘开法眼’等术语,这才是禅定的根本旨趣。总之佛法所说的定,绝不是与外道者同其意义,而是证得般若慧的方便。关于三学之末的慧学,在十七阶段修行法里有∶宿住随念智、天眼智与漏尽智。在八正道则有正见与正思。行者如能奉行八正道不渝而证得阿罗汉果,即可得‘十无学法’。十无学法就是在八正道之外另加‘正智’与‘正解脱’二项,而此二者亦是属于慧学。禅宗的戒定慧,属于悟后起修时用的家具,拿起自在,放下也自在。一般的戒定慧,属于悟前准备阶段的法门,虽然有时能得轻安,但如同石头压草,终究有不安之相。
虽然如此,不可看轻悟前着相修行的戒定慧,如果没这个做基础,就没有开悟的份,更谈不上悟后起修用之了。
道教悟真篇认为: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三学是什么 三学是什么意思?”的内容,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