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从社会伦理的范畴来说就是整个社会共认的价值取舍,源自于人的分别心,好恶感以及既得利益的交织。
良心,就是认可、接受并成全别人的价值取舍,阳明先生有一句四句教,其中第二句就是“知善知恶是良知”,这是对社会共认的善恶分别行为的分别认知,而良心显然比良知多了一层内心的认同感,以及这种认同感而导致的行为。
诚信,从根本上来说,诚信也是自己价值的取舍,是自己心内分别心的比较然后做出的抉择。孟子说过“所欲有甚于生者”“舍生而取义者也”,就是因为在他的内心中义比生还重要,所以就选择“义”。同样当你把别人的利益看的比自己的利益还高或者当你把别人的感受看的比自己的感受还高,又或者,当你把后续既得利益比眼前获得的利益还高时你自然而然的就对别人诚心了,这也是自心中轻重分别的取舍。
仁义,跟诚信形成的心理状态以及分别的取舍基本差不多
总起来说,这四者都源自于人们的分别之心,每个人的取舍程度以及认知程度的不同导致了每个人仁义礼智的不同。
有了对行为的好恶以及善恶的准则就有了道德、有了对善恶的意念,心内自然就将善恶双方对立起来,就有了良知的认同,有了不诚信,不仁不义,才有了诚心和仁义,这些都是相对来说的。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即是此意。
良心的解释
(1) [conscience]∶个人内心的是非感;对自己行为、 意图 或性格的好坏的认识;同时具有一种做 好人 好事的 责任 感,常被认为能引起对于做坏事的 内疚 和 悔恨 (2) [synderesis]∶对道 德行 为主要 原则 的先天 知识 详细解释 (1).本谓天然的善良心性。 《孟子·告子上》 :“虽存乎人者,岂无 仁义 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於木也。” 朱熹 集注:“良心者,本然之善心。即所谓仁义之心也。” (2).多指内心对是非、善恶的 正确 认识。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 :“ 仆固怀恩 叛 唐 , 李日月 为 朱泚 将,而其母皆知逆顺之理,良心不可泯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彼岂有真才实学,能起死回生耶?徒以人命为孤注耳,良心安在!” 巴金 《 灭亡 》 四九:“ 但是 她一旦离开了他, 特别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便感觉到剧烈的良心上的痛悔。” (3). 好心 。 《西游记》 第五八回:“ 大圣 本是良心, 沙僧 却有疑意。”
词语分解
良的解释 良 á 好:良好。 善良 。良辰美景。 良知 良能( 中国 古代唯心主义 哲学家 指人类不学而知的、不学而能的、先天具有的 判断 是非与善恶的 能力 )。良莠不齐。 很:良久。良多趣味。用心良苦。 诚然,的确:“古人秉烛夜游 心的解释 心 ī 人和高等 动物 体内主管血液 循环 的器官(通称“心脏”):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 枢纽 ,主要的:心腹。中心。 习惯 上指 思想 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 心扉 。衷心。心旷神
因为爱是教育的源泉,责是教育的关键,情是教育的生命。教育需要爱,也需要责,更需要情,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就是良心。
教育是一个生命过程,是一个成长过程。作为成长过程,成长的品质,取决于精神神态的品质。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就要走进孩子的心里,要懂得儿童,关心、同情他们。“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才配做小孩的先生。”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思秦洛齐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握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直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的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教师只有用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这样才会和他们心心相印,产生共鸣,走进学生心田。
教师是一个良心活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端的是爱心饭,吃的是良心饭,更应该经受自己的良心,做一位有良心的教师。 一个有良心的教师是一个充满仁爱心的老师。仁爱之心就是要有一颗爱人之心。“教育是根植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是照亮教师职业生涯道路,照亮学生心灵的不灭明灯。
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作乐趣来从事,它能使教师感受到每一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关怀和担心。”
好了,以上就是本文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什么是良心”的内容,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