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是不可以的。打孩子是一种暴力行为,它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并且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打孩子也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孩子的不听话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应该这样做,或者他们可能有某些情绪困扰。打孩子只会让他们更加恐惧和不安,而不是解决问题。
在中国的历史故事中,也有很多例子表明打孩子是不可取的。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过:“身教胜似言教。”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的行为比言语更能影响孩子。因此,父母如果想要让孩子听话,就应该以自己的行为为榜样,而不是通过暴力来约束孩子的行为。
此外,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曾谈到过这一点。他曾说:“家长不教,自然成*;师长不责,自然成暴。”这句话提醒我们,如果父母不教育孩子,孩子就可能会变得无知无礼;如果师长不管教,学生就可能会变得暴躁。这说明,父母和师长对孩子的规范训练很重要,但
但这并不意味着采用暴力或恐吓的方式。相反,应该采用更加健康的方法来规范训练孩子。
针对这个三年级学生厌学的问题,我想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下原因,谈下怎么办的问题。
一是学生层面。小学三年级是个小学学涯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折的关键期,三年级没有了幼儿时期到小学一二年级的好奇心,面临着众多学习习惯的养成,加之新教材的实施,孩子的功课负担过重。二是老师层面。现在老师的负担都很重,老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先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了。老师两个字被赋予了很多内涵,成了无所不能的人。三是家长层面。学生,老师不能打,家长打了吗?作为家长要扪心自问,总以为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交给学校了自己就是自由人了,最起码学习上就不操心了、不管了。对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与老师沟通过多少。
那么孩子已经有厌学的情况了,怎么办?其实,孩子才三年级,孩子还小,三观都没有定型,这个时候发现孩子厌学,说明你是个关注孩子的家长,你是个想改变孩子厌学的家长,你离好家长也就这几步路。
一是家长多学习。三年级时孩子的关键期,同样也是家长的关键期,家长这个时候要多学习,多读书把握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多给孩子交流,把握孩子的学习层次,帮孩子制定可行的目标,制定可操作的学习计划,多陪伴孩子,有耐心的陪孩子做作业,陪孩子聊天,听他的心里话。陪孩子玩耍,让他从厌学中走出来,快乐成长。因为孩子是我们家长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多花费些时间、耗费些精力在孩子们身上吧,孩子们是我们最大的投资,凝聚着我们最大的爱。
二是多与老师沟通。孩子是咱自己的,不能再被动的等老师反馈了。家长先拿出姿态,做个好家长,经常往学校跑,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作业是否保质保量完成,上课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学校活动是否主动参与。发现的问题,及时与老师商量解决的办法。
三是多与孩子交流。三年级了,孩子有种长大了的感觉。这个时候,要学会跟孩子平等对话。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去陪伴孩子,再长大些家长想陪,孩子也不需要我们了。要多跟孩子了解,了解厌学的原因,是老师批评了,是同学欺负了,是自己做作业有难度了,逐一开出方剂,来解决。要陪伴着孩子,一步一步的,逐步的让孩子从厌学中走出来,走向优秀学生的行列,让孩子们爱学,在阳光、快乐中成长。
同时,我想说的是,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如果三年级就厌学了,出现了这个萌芽,那么事情就有些严重,家长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