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考使用全国Ⅲ卷,即新课标三卷。高考全国卷一共有一二三套试卷,分别供不同的省份考生使用。一般全国一卷的高考使用省份主要是东部和东北部以及一些中部的省市地区,全国二卷主要是西部和西北部的一些省市自治区;全国三卷的使用省份主要西南部的几个省市。
全国卷Ⅲ理综试卷特点
全国卷Ⅲ理综试卷化学试题紧扣考试大纲的规定范围和命题要求,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分析: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高中物理核心知识,包括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应用,以及模型的转化、综合处理新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能力较高。(自己评估的,若楼主不觉得,也没关系) 我们先分析第一图。如图一,设初速度V,注意子弹恰好穿过,意味着铁板和子弹具有共同速度v,分析整个过程,有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子弹穿铁板动量守恒,二者叠加整个过程整个系统动量守恒,可知整个过程动量守恒:mV=(M+m)v,求出v=mV/(M+m),注意M=2m,带入简化运算:v=V/3. 若考察功能关系,设阻力为f。选择子弹射入为初状态,子弹和铁板具有共同速度v为末状态,由动能定理,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1/2mV-1/2(M+m)v=1/3mV,损失机械能为阻力做功导致,即:fd=1/3mV①。 再来分析图二,图二注意过程分析,当子弹射入第一个时候,子弹获得速度,因为铁板1和铁板2不发生碰撞,说明铁板1放置的位置应该是这样的:当子弹脱离铁板1,铁板1获得初速度,这个初速度应该小于子弹,当子弹射入第二个板,二者获得共同末速度,这个末速度显然比铁板1大,否则矛盾,整个过程,当子弹穿铁板2,铁板1还和铁板2具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上分析,对整个题目毫无影响,但对分析物理题,就应该这样考虑。好,言归正传,设子弹穿出第一个铁板获得末速度w,分析过程同图一,有: 注意对于铁板1,碰撞穿出前后动量守恒: mV=Mv1+mw 1/2mV--1/2mw=1/2fd+1/2Mv1②, 当子弹以初速度w射入,而后有共同速度u,设深度为L,由动量守恒, mw=(M+m)u ③ 1/2mw-1/2(M+m)u=fL④ 方程处理,把②1/2mw进行整体代换,把③u表达出来,联立①⑤,可以解得: L=1/2(1+√3/2)d 结论,显见,分开的铁板比合并的铁板对子弹冲击防御要大,这是因为,对于合并的,子弹和铁板的一次碰撞,摩擦所损失的机械能,显然比子弹和铁板两次碰撞,两次摩擦所损失机械能小,即后者对子弹产生阻力大于前者。 *考虑到第一次摩擦做功大于第二次,但分析碰撞损失,碰撞损失能量明显高于摩擦,既证明了,碰撞对机械能损失更大(在本题中),这个结论可以通过计算证明。 注:楼主如果想用V-t图像,也很简单,但考虑牛顿力学,算出子弹和铁板的加速度,第一图,做出倾斜角,第一图是一条连续的交叉直线(上升、下降),第二图,是一条先上升后下降直线,而后平行直线,而后下降上升直线,这些都可以通过计算加速度得到倾斜角,笔者认为,此图用V-t图像,对解答本题太过于繁琐,对于选择题,可以考虑图像法,笔者认为,此类题应选用能量动量求解。
以下是2005年高考中可能涉及的部分内容的解读和演练:
第一部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第1节 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此处略)
第2节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高考必考科目,能力层级为A。考查内容主要是以考查别字为主,错字不作考虑。题型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的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有的选有错别字的一项,有时规定选出错别字的数目;有时错别字隐藏在句子中,扩大了阅读语境,也增加了难度。从近几年的考题上看,考查字形主要是出自1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此考点虽考的是字形,但形音义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会因不辨字的音义、不明字的音义而用错写错,所以要据义别形。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
从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看,高考考查字形辨析的重点是四类字:
①以因音近(同)形近而误的为主,如“国籍”的“籍”误为“藉”;“嬴政”的“嬴”误为“赢”。
因音同而误的,如“滥竽充数”的“竽”误为“芋”,“提纲”的“提”误为“题”。“礼尚往来”的“尚”误为“上”,“反映意见”的“映”误为“应”。
②因形近而误的,如“如火如荼”的“荼”误为“茶”;“草菅人命”的“菅”误为“管”;“修葺”的“葺”误为“茸”; “肄业”的“肄”误为“肆”;“针砭时弊”的“砭”误为“贬”;“铤而走险”的“铤”误为“挺”;“相形见绌”的“绌”误为“拙”。
③因一词可此写可彼写(同义异形词)而别的没有设置错误,也不可能设置错误,但是干扰性特别大,如果考生只知此而不知彼反而易选错。如“详实”同“翔实”、“攀缘”同“攀援”、“弘扬”同“宏扬”、“可望而不可即”同“可望而不可及”、词不达意———辞不达意等。对个别有并存写法的字如“伶牙利齿”则以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为根据。 另外,成语中的别字也是重点之一,每年此题中16个词语其中有8个为成语。
复习时要注意:
(1)加强意义识记。如“脉搏”的“搏”,常同“博”混淆,“脉搏”指血脉跳动,是一个动作场景;“搏”有“搏动、跳动”义,而“博”则是博取、赌博等义。再如“融会贯通”,意为“参合多方面道理进行体会而得到全面透彻的领悟”,“融”有“融合”义,“会”应有“体会”、“理解”、“懂得”义,“会”就不会错为“汇聚”的“汇”了。
(2)加强形旁识记。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而形旁是表义的,这就可据形推义,由义辨字。如“讴、呕、沤”,“讴歌”的“讴”字,“讠”旁表示该字与语言有关,“讴歌”当然要用语言,必须写作“讴”;“呕”的形旁是“口”,“呕吐”“呕心沥血”必须是“呕”;“沤”形旁是“氵”,表明与水有关,“沤肥”属此。
(3)探索词源识记。如“针砭”的“砭”是中医治病的石针,不能为“贬”,“名列前茅”,“茅”,古时楚国行军时走在前面的军士均持茅草。
例1 2003年高考全国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解析此题只要求在每组四个词语(包括成语熟语)中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而且有错别字的各组中也只包含一个错别字,难度不高。但题目中出现的错别字又是不容易辨识的,且给出的其他没有错别字的词语中也都包含了容易写错的字,因此干扰性较大。
本题答案为A项。A中各词语都没有错别字,但“部署”易误成“步署”,“备受青睐”易误成“倍受青眯”,“恰如其分”易误成“恰如其份”,“可望而不可即”还有另一种较常见的写法,是“可望而不可及”,所以“即”反而有可能被认为是别字。C组中“冒天下之大不违”中的“违”应写作“韪”;D组中“通谍”应写作“通牒”。B组“伶牙利齿”,正确的和规范的写法应该是“伶牙俐齿”,但有个别词典也收有“灵牙利齿”或“伶牙利齿”,此题引起了争议。但命题人认为是根据权威和规范的现代汉语字典和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商务印书馆出版),《小学生规范字典》(李行健主编,语文出版社出版)等),“伶牙利齿”中的“利”应看做为别字。这就提醒考生,判断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写法是否正确,还是要以权威和规范的字典和词典为准。另外,有错别字的三组中其他的几个词 语也都有容易写错的字,要仔细辨认。
答案A
例2 2002年高考全国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留恋 流连忘返 厉害 利害得失
B.质疑 不容置疑 符合 随声附合
C.变换 变幻莫测 旁证 旁征博引
D.株连 珠联璧合 大意 微言大义
解析此题考查辨识词语中容易出现的错别字。语料都是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不同的常用词语。此题答案为B项。其中“随声附合”应为“随声附和”。因为“随声附和”是“跟着人家,依从应和”的意思,其中的“和”是“唱和”的“和”,与同组的“符合”的意思不同,所以把“附和”写成“附合”不但意思不对,事实上也根本没有这样一个词语。这一题的其他几组中尽管也都包含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但都没有错别字。
答案B
例3 2003年高考北京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沿用 融会贯通 针砭时弊 饮鸩止渴
B.编纂 肺腑之言 开门楫盗 暴殄天物
C.诀别 事必恭亲 旁征博引 颐指气使
D.焦躁 苦思冥想 应接不暇 裨官野史
解析此题侧重考查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要借助形音义的知识,正确答案为A。B组中“楫”应为“揖”,C组中“恭”应为“躬”,D组中“裨”应为“稗”。“楫”和“揖”、“裨”和“稗”都属形近而误。“开门揖盗”指开了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来危害自己,“揖”拱手行礼,从“扌”;“稗官野史”中的“稗官”指古代的小官,“稗”本指稗子,比喻微小,从“禾”;“躬”与“恭”属于同音而误,“事必躬亲”指不管 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躬”是自身或亲自的意思,从“身”。
答案A
例4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同音字的辨识,寞、愁、孪、辟、宵、蘖都是同音误写。题干要求选出“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就意味着其他各组可能有多个错别字。
此题答案为C项。C项的错别字为“蘖”,应为“孽根”,意思是“罪恶的根源”,而“蘖”则是指树枝砍去后又长出来的新芽。A项有两处错误:“冷寞”,应为“冷漠”,“寞”表清静,“漠”表冷淡,意思完全不同;“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愁”表发愁,“筹”表“计 策”。B项的两处错误是:“痉孪”,应为“痉挛”,“孪”表“双生”,“挛”指手脚蜷曲不能伸开;“偏辟”应为“偏僻”,“辟”为“开辟”,而“僻”则表“离中心地区远”。D项也有两处错误:“气冲宵汉”,应为“气冲霄汉”,“宵”为“夜”的意思,而“霄”则指“天空”;“扑溯迷离”,应为“扑朔迷离”,“溯”为“逆着水流的方向走”,而“扑朔”表示事物错综复杂。这是音近、形近误写。
答案C
我只有这些资料。希望能帮上你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