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入职的焦虑期
如何度过入职的焦虑期,对刚刚入职的新人来说,在兴奋的同时有人亦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从大学校园步入职场,毕业生会有种种的不适是很正常的,下面来看看如何度过入职的焦虑期。
如何度过入职的焦虑期1善待自己
换工作是人生中最重大的改变之一。正是因为新角色和旧工作有很多不同,才会让你像现在这样感到不知所措。
所以,善待自己,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就能适应一切。给自己时间去适应新的岗位,适应陌生的人、事、物、时间安排、工作流程和新的技术。你现在的感受是常见的,但也是暂时的,它会随着时间消失。
毕竟,你以前也经历过生活中的变化,并且最终都适应了。这次也不例外。
找出原因
要想适应新岗位,首先要弄清楚负面情绪的来源,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化解它。
是工作本身让你感觉不舒服?或者是你喜欢这份工作,但讨厌上下班时间?又或者与新上司相处不太融洽?担心与新同事的关系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好?……也许你觉得自己应该更迅速、更轻松地上手,但事与愿违?
不管是什么问题,都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你可以向你的新上司寻求帮助,也可以向工作之外的人寻求帮助,或者和决定招聘你的公司 HR 谈谈,他们也许能够帮助你度过这段困难时期。
记住好的方面
写下新工作中你喜欢的方面,比如参与了有挑战的项目,或者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想想好的方面,有助于消除你对新工作的负面感受。
回想一下你当初接受这份工作的初心,是要勇敢迎接新的挑战、新的冒险。重新调整视角,这样你就能重拾对新的生活和新的职业生涯的热情。
现实一点
事实上,没有一份工作是完美的,你总是要为了自己喜欢的部分去接受那些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逐渐适应,从而专注于你喜欢和擅长的方面。
通过与新上司和新同事的密切合作,你会发现:那些最初的担忧最终也许都会迎刃而解。但是,如果工作中确实存在让你担心的方面,比如公司文化欠佳或上司经常贬低你,这些困扰似乎不太可能随着时间改善,那么也不要回避。
建立成长型思维
在开始一份新工作的前几周和前几个月,你会学到很多新东西。不要因此吓倒,也不要太过怀疑自我,应该把这看作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机会,借此拓展思维、提升技能。
此外,记得更新你的简历和领英资料,详细记录你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果你最终决定换一份工作,它们会派上用场。即使你对这份工作不满意,它也可以成为你宝贵的工作经历,提高你的市场竞争力。
和新团队积极互动
除非你是和机器人共事,否则就应该学会与新同事相处。他们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友好、更容易接近。不要害怕向他们请教你在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和他们共进午餐谈论你遇到的问题,你也许会发现,那些让你感到恐惧、不好意思开口的问题,也曾经同样困扰过你的新同事们。
停止怀旧
不要总是拿新工作与旧工作比较,不要对你的新同事说:“在我以前的公司,我们是这样做的……”这样做不仅不会让你愉快,还可能会激怒你的新同事。请公平地对待新岗位,不要一直怀念以前公司的团队和工作。
相反,你要记住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新工作。不出意外,你的选择会让你离你的职业理想更近一步。如果没有跨出这一步,你现在可能依然站在同一个地方,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情。
设定期限
不要只是被动地等待情况好转,你可以设定一个时间期限决定“去留”。与此同时,努力了解你的同事并为新组织做出贡献。你可以请教新同事、每周与你的新上司会面、讨论你目前的进展。
如果到了你设定的期限,情况还没有好转,也不可能改善,那么再来考虑辞职。
如何度过入职的焦虑期21、正确认识这一阶段。
这是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很正常的阶段。无论进入职场的时间长短,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就一定会有个适应的过程,这种适应也不是单方面的,有个人的适应,同时也要考虑组织的适应。像人体的排异反应一样,对于新人,组织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认识和接受。在这段时间里,个人对于原来环境的自如与新环境的陌生之间产生对比,包括工作内容的调整,出现一定的焦虑是很正常的,也是有益的。
2、将焦虑分类。
焦虑并不可怕,焦虑只是我们自身对于能力欠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是可怕的是焦虑到崩溃。要尝试将焦虑分类,我们会为什么事情焦虑,把这些事情具体列出来,并且找出这些焦虑事件之间的关系,在这些焦虑事件中有没有哪一件事是最需要解决的杠杆性事件;如果一方面事情解决了,焦虑会减轻多少;如果有些事情短时间内无法解决,你是否愿意接受给自己一段时间慢慢解决。
3、管理可能的支持。
焦虑是关于能力的,而每个人背后的支持系统可以使这些焦虑减轻。这些支持包括家人、上级、同事、朋友等。这个支持系统中每个人提供的支持各不相同,有工作上的、情感上的、生活上的。同样需要把所有这些支持列举出来,并且分类,找到寻找这些支持的方式和渠道,有些支持需要等待,有些支持需要主动要求。
把这些支持与焦虑对照,就会发现原来大部分的焦虑都会有一些支持可以对应,于是方法就出现了。要做的就是找到最重要的支持,对应最需要解决的焦虑,分步骤实施。
分清问题,找到原因,整合资源,顺应规律,这就是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职场人必备的职场能力。或许不像沟通能力、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那样显性,但职业规划能力恰恰能整合一个人已有的优势与资源,根据探索的既定目标,实时进行定位与调整,为职业发展提供阶段性的战略指引。
如何度过入职的焦虑期3入职焦虑症有何症状?
症状一、紧张(职业不对口,天天做噩梦)
林梅(化名)是暨南大学新闻专业研究生,条件不错的她从去年底开始便满怀豪情地开始“揾工”,无奈心仪的媒体行业进不去,四处碰壁的她最终在两份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中选择了银行。
按林梅所工作的银行规定,新人前半年必须进行轮岗业务学习,一般半年后转正。7月入职的林梅,站了将近1个月大堂、熟悉各种办事流程之后,开始进入柜台窗口工作。
“刚刚独立上柜的时候,我几乎天天做噩梦,梦到帮客户转钱转错了结果被客户骂、梦到银行结算时单据忘了签名结果导致整个团队被骂,总是在清晨6点就惊醒。”由于银行行业与钱财挂钩,在业务处理方面的要求相对严谨,对业务员犯错误的包容度自然较小,而林梅在大学期间完全没有接触过此类知识,属于零经验者,导致她几乎每天在柜台上如坐针毡,精神紧张。
“虽然我选择了银行,但我还是向往着媒体。我甚至还梦到过自己被本地知名传媒集团补录,兴高采烈地回银行交违约金。”林梅坦言。
症状二、失意(加班成常态,理想搁一边)
从校园走入职场的'“水土不服”,远不仅是紧张与焦虑。
胡同学今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目前在一家规模不算大的互联网数据分析公司任职。“早起加班,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周末加班”是他对目前工作状况的描述。
虽然胡同学很满意这份职业的工作氛围和发展潜力,但加班时间过长,让他觉得自己的时间被压缩,没有时间思考和学习。“上午11点到公司上班,晚上9点才回到家。在家也要被工作占据时间,一天里只有吃饭和在路上的时间是属于自己的。”
他坦言,自己从学生到职场并没有存在太多的不习惯,但实现角色转换还是花费了他不少时间,“不是指从学生到职场新人,而是学生到社会人士”。他告诉记者,在社会上,没有人会跟他谈理想,学校环境相对单纯,而在商业社会里他也看到了一些残酷不光明的东西,“我不想变成一个现实的人,结果就变成了一个悲观的人”。
症状三、不满(干一样的活儿,拿不一样的钱)
来自浙江的小鹏目前就职于广州一家大型广告公司,任策划工作。从学校到职场的心理变化,多多少少让他感受到了“压力山大”。
7月入职之前,小鹏对工作并没抱太大的期待,他只有两个希望,一是学到东西,二是养活自己。在入职两个月之后,无止境的加班生活让小鹏甚至忘记了周末的存在。
虽然抱怨加班,但学了4年广告的小鹏心里明白,广告人哪有不加班的。在日夜颠倒中,他逐渐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在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之后,成就感还是能带给小鹏舒心的感觉。
可是,一聊到最现实的工资问题,小鹏直言这是他最不满意的地方。
“干一样的活儿,却因为出身不同,拿着不一样的工资。”他说,公司今年实行新的工资制度,以毕业学校为标准发工资。由于小鹏毕业于一所普本院校,他每月到手工资大概为2500元,但来自985、211重点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工资却是他的1.5倍,月薪约为3700多元,这让小鹏感觉很不公平,但作为新人的他也只能默默接受。
症状四、恐惧(觉得“自己弱爆了”)
性格开朗的女孩陈甜甜(化名)就读于本市西南某高校文科院系,过了暑假她就升大四了。她希望毕业后进入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因此利用暑假在本市某外资企业做HR助理实习生以积累经验。
近两个月来,陈甜甜在业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然而,企业快节奏、高强度的模式、分派给实习生的琐碎且枯燥的工作,经常令她感到“吃不消”,工作热情明显降低。尤其比起学校,职场人际关系复杂得多,对此陈甜甜更是发自内心地感到惧怕。
“HR部门需要跟各个部门打交道,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不能为他们及时招到满意的人,往往造成误会甚至引起不满,感觉压力好大”,陈甜甜忧心忡忡地说道,“还没开始正式工作就这么累了,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我实在是弱爆了! ”
(一)个人自身认知和能力不足
在所有因素中,个人因素对就业焦虑状况影响程度最深。有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学历、专业知识、社会实践和职业技能对就业成功的影响几乎同等重要。换句话说,这四个因素是影响其自身就业焦虑状况的关键因素。其中,学历因素是学生最看重的,但因为较难改变,因此对就业焦虑影响相对较小。专业知识、实践活动,以及职业技能缺失越多,焦虑程度也越高。通过采访可知,专业知识的掌握、学历荣誉和社会实践情况是求职中最重要的个人因素。可见,这几方面的加强有助于缓解就业焦虑。
(二)家庭与自身期望不匹配
实际上,很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意愿会受到家庭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来自于父母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期望、就业地区的要求以及家庭经济压力方面。当然这些问题,通过与父母协商能基本得到解决,因此并非就业焦虑的主要来源。家庭因素对于就业焦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经济状况、父母期望与个人愿望匹配度、家人朋友发展情况四个方面。焦虑程度越高的学生越渴望通过倾诉缓解就业焦虑。在这其中,父母期望与个人意愿不匹配以及家人朋友职业发展较好造成心理压力是主要因素。总体而言,家庭因素会引起学生就业焦虑,但是并非关键因素,而且因人而异。
(三)学校提供的支持力度不足
一般而言,学校并不会引起学生产生就业焦虑。但是,学校对于就业焦虑的缓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大部分的高校提供的就业支持比较少,多为招聘信息和实习基地的提供。但提供的就业支持内容并没有紧密与学生的需求相关,形式也没有与时代相结合。学校应该多对学生真实的需求进行调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快速便捷的传递就业信息,以缓解学生焦虑情况。
(四)社会就业环境
用人制度不完善、不公平竞争和不良社会舆论是引起就业焦虑的主要社会因素。在如今就业环境中,性别歧视、地域歧视等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就业焦虑状况。反观,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就业政策有助于学生缓解就业焦虑。
很多大学生都会因为工作中遇到的加班多,精神压力过大选择裸辞。裸辞之后也会给自己放一个大假,出门旅游或者是潇洒一段时间。但是,大家裸辞之后重新找工作都需要多久?这期间的各种烦躁该怎么办?
裸辞其实是一个非常潇洒的举动,但是也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举动。现在的大学生都讲究个性,讲究洒脱,所以当他们觉得一份工作给他们的压力和福利待遇不成正比的时候,会毅然决然的选择裸辞。
不明智的点表现在裸辞之后,进入迷茫期。裸辞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放纵,感觉特别轻松,特别潇洒,特别带劲,再也不用为工作加班加点,累成狗了。但是这个时间会很短,之后就会陷入迷茫期,因为再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会很难,时间或许是3个月,也有可能是1年。
慢慢的这种迷茫期过去之后就会进入烦躁期。因为自己的工作态度,还有工作要求没有变,能够符合自己口味的公司很少,不想将就无法找到一个可以工作的公司。从而就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想赚钱养自己又不想委屈自己,所以很多人都陷入这样的纠结和矛盾中不能自拔。
烦躁期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正视自己的能力,寻找新工作。当自己过完一段潇洒的日子,也进入烦躁期之后,是时候安静下来考虑一下自己到底有什么能力适合什么样的公司了,而这个过程会让你学会承担责任,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大学生就业时常见的心理障碍Nice movie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就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就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就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就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就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就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就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造成大学生就业前情绪波动和异常的原因主要有,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缺乏自信和足够的承受压力的能力、恋爱困扰、家庭背景等。
(4)盲目攀比。大学生未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自己的专业范围、职业兴趣与事业追求、实际能力与综合素质等,在就业过程中盲目地从众与趋新。大家都想去沿海地区,他就想去沿海;听说金融、IT行业热门紧俏,就想去这些行业谋一份职。这种缺乏全盘考虑,没有切合自己能力与兴趣的职业追求,往往在就业时会经受不必要的挫折,延误或丧失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时常表现的心理障碍Nice movie
(1)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等。毕业前夕,大多数大学生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焦虑。尤其是一些来自边远地区,或性格内向,或有生理缺陷,或学习成绩欠佳的大学生,以及女大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焦虑使他们在就业时精神负担沉重,紧张烦躁。
(2)自卑。缺乏自尊心、自信心。常表现为: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自惭形秽,缺乏信心和勇气。这使部分大学生对就业悲观失望,同时阻碍其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还会导致精神不振、消极厌世,甚至走向极端。
(3)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参加用人单位的面试时,常常面红耳赤,语无伦次,答非所问,面试前准备的“台词”忘得一干二净;或者由于谨小慎微,唯恐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会影响自己在用人单位代表心目中的形象,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
(4)自傲。孤傲心理是缺乏客观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的表现。他们就业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容易脱离实际,以幻想代替现实,使就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5)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一些大学生就业时,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往往会出现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麻木等心态。这种心理与就业的竞争机制和社会环境是不相适应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
对策与措施Nice movie
1.学校应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就业心理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高校要加强国情教育,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需要和个人志愿的关系,自觉地把国家需要与个人的利益统一起来;教育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充分运用自身的优势,为社会多做贡献;根据社会的需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
(2)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人文科学素质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职业对求职者所需知识的共性要求,培养学生掌握三方面的知识:一是宽而实的基础知识;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三是现代管理和人文社会知识。学校要引导学生利用专业学习的空闲时间,多读些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等人文方面的书籍,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强对社会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了解,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从大学生迈进大学校门开始,高校就要培养他们为就业做充分的准备。在大学四年中,为他们制定一个个目标,如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初中级考试,取得初级程序员、中级程序员、高级程序员、报关员、营销员等各种职业技能证书等。
(3)进行就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就业心理教育。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误区和心理障碍,与毕业生的社会阅历、知识结构、认识水平、心理承受能力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学校有关部门、系部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办公室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就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就业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求职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等。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指导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错过求职机会。高校教育工作者还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就业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进行相应的体验式培训。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式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深度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经验,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可采用体验式培训来帮助学生获得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用职业生涯的理论来指导自身的就业,提高就业的有效性,使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比较清晰地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掌握就业技巧,将来成为更有成就的人。
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大学生只有对自己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给自己准确定位,才能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主要应做到:
(1)自我反省。大学生面对就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怎样,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只有通过理智、冷静的自我思考,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使自己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2)社会比较。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避免孤立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减少就业的盲目性。
3.大学生要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自我调适的常见方法有
(1)自我转化法。当就业不良情绪不易控制时,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把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假日郊游等,使自己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以求得心理平衡。
(2)适度宣泄法。就业时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和紧张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忧虑隐瞒得越久,受到的伤害就越大。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以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宣泄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身份、气氛,注意适度,应该是无破坏性的。
(3)松弛练习法。这是一种通过练习,学会放松身心的方法。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失眠、头疼等。就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自我安慰法。就业时遇到困难和挫折,尽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时,应说服自己适当让步,不必苛求,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来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5)理性情绪法。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例如个别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是顺利和理想的”,遇到就业挫折便消沉苦闷、怨天尤人,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引发心理问题。如果转变这些错误想法,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