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词语,叫做“男孩危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对于“男孩危机”的论点为:
男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的学习成绩,正在渐渐落后于女生。
在许多人认为“男生逻辑思维能力强,学习后劲大”的高中阶段,近些年也恰恰呈相反状态。
想必很多家长也已经注意到了,从小学到初中、乃至高中,女孩都更具有优势。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女生通过高考成为普通高校学生的比例持续攀升。
据统计,女生占全部录取学生的比例,1999年为40%,2007年达到53%,2013年则达到55%。
教育部公布的2006-2007、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名单显示:前一年男女生比例为1:1.86,后一年为1:1.88。
2007-2016年,中国高考状元男女比例是 46.59%—53.42%。
而《郝芬顿邮报》报道,据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美国密苏里大学一项涵盖74个国家的联合调查发现,过去十年,全世界女性冲破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性别歧视和束缚,在学业上甩掉男性几条街,人类俨然来到了“女学霸时代”。(环球网)。
那么,同样的教育环境和体制,为何女生的成绩和综合表现普遍好于男生呢?
1
生理、心理差异
生理方面
有研究发现,3.5岁女孩的大脑语言区相当于5岁男孩的水平,也就是说女生心理上普遍会比男生心理成熟1.5岁。
英国学者杰夫·哈曼对男孩的心理落后提供了量化结论:
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
所以,从开始接受教育之初,与同龄女孩相比,男孩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
另外,澳大利亚家庭问题专家史蒂夫·比达尔夫《养育男孩》一书中指出,男孩女孩是有性别差异的。
在力量方面,男孩的肌肉量比女孩多30%;
而在大脑负责语言结构区,女孩比男孩面积大了20%~30%。
女孩的大脑额叶通常较男孩的活跃,而且发育得更早,因而女孩较有自制力,上课时可以按老师的要求端坐着。
而男生因为大脑中控制冲动的区域——额叶发育得更缓慢,因此自制力差,在课堂上往往难以长时间坐着听老师讲“枯燥”的内容。
心理方面
进入青春期,男孩往往更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和网吧,如果不加以管制则会身陷心理危机,所以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8年发布的数据表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
众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女孩。
另一方面则是青春期受异性影响上,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冲动,更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成绩。
荷兰科学家对此进行了研究,科学家选取50名男大学生和60名女大学生,让他们先互相交谈,再参加考试。
结果显示,男性与异**谈时,理性思考能力变差,会面结束后参加考试,成绩也比平时更差了,说明近距离接触异性,让他们的头脑更混乱了。
2
家庭、学校、社会
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女孩。
现在的男孩子身上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更多的阴柔化模糊了奋斗拼搏的勇气,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既然吃不了学习的苦那就注定不会得到满意的成绩。
而现在的男生之所以变得越来越“娘”,越来越不愿意吃苦奋斗,家庭、学校和社会也有一定影响。
家庭:父位缺席
一个家庭里,母亲给孩子的是温暖和呵护,而父亲给孩子的则是力量和指引。
美国专门研究家庭关系的Ronald Rohner等人曾经做过一项世界范围、涉及18个国家的36项研究。
结果发现,家庭的幸福和孩子的充分成长,不仅需要妈妈,更需要爸爸参与。
因为相比起妈妈,爸爸对孩子在性格、情绪稳定、独立性、世界观等方面会有更大的影响。
但是在中国的家庭中,绝大多数的爸爸都是忙于工作应酬,或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做起了“甩手掌柜”,孩子成长关键期全是妈妈在陪伴。
这样对孩子成长不利,尤其是男孩子,如果儿子太黏妈妈,就会成为“妈宝”,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懦弱,也更容易出现问题。
学校:师资结构
2014年6月进行的首次高等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显示,中国27所师范院校中,女生达65.3%,男生仅占34.7%。
师范大学的生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未来教师的比例,这就意味着,由来已久的男教师危机,将进一步加剧。
除了父母,老师跟孩子接触的时间最久,甚至要多于父母。
而一些小学的男教师偏少,整个校园没有阳刚之气,不利于培养小学生吃苦、拼搏的精神和责任感,到了长大之后更没有拼劲和冒险精神。
社会:选秀和网红
近几年“韩流”大规模的来袭,而国内各种打着专业素质比赛其实靠脸拉选票的选秀节目,以及“抖音”等小视频的走红,严重影响心智并未完全发育的孩子,“男性阴柔美”挑战着我们的审美底线。
选秀节目里越是会化妆会撒娇的男孩,越是会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投票。
满屏都是剥了壳一样嫩白无暇的小鲜肉,现实中的男人面对危急却在不断退却和躲避,人们都在不断地追问:中国新一代的男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有研究发现,在国际夏令营里,不论是和美国欧洲的男孩,还是和日本韩国的男孩相比,中国男孩永远都是最弱的那一批。
当美国男孩儿在**里修车,在野外生火搭帐篷的时候,中国男孩儿受流行“美”的影响,甘愿变得瘦弱娇嫩,认为心理生理都很脆弱是一种“可爱”的表现。
我们可以理解生理上瘦弱的男孩子,但是心理上不堪一击的男孩子,除了学习不行不说,其他的他又能够做成什么事呢?
3
女性意识崛起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子女数的下降以及女性自立自强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意将孩子送进大学。
作为独生子女,一对父母只生一个孩子,男孩女孩都是宝,对女孩也会创造条件让她读大学。
所以女孩子们也有机会接受教育,并懂得珍惜和利用教育的资源。
另一方面,传统的男性社会,女性只有一条路,就是成为男性的附庸品,她们自己习惯于依靠男性的赠与和赏识才能展现自我价值。
但是,社会文明的进程也让更多的人们开始学会尊重女性,女性自己也更热衷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也不怕面对挑战,更多年轻的女性表现得更突出。
这种情况在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也能体现出来,20多年流行的琼瑶式悲苦女主戏已经不再流行,因为在今天这种价值观里,完全依附男人没有自我的女主人设并不讨喜。
反而是《步步惊心》、《甄嬛传》等里面的大女主大受追捧,她们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依靠自我实现价值。
整个社会对女生来说,是一种激励的认可的势头,所以女生们也会抓住机会来通过努力展现自我。
整体来说,女生变得越来越优秀,无论对她们个人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个进步的表现,对于她们的努力我们也持赞赏尊重的态度。
而与之相对的“男孩危机”亦不可忽略,无论是他们的学习成绩还是责任担当,都需要我们重视起来,主动去结合男孩的成长发展规律来教育。
给男孩父母的十六条建议:
1、男孩比女孩发育晚,但男孩并不比女孩差,父母要发现男孩的优势。
2、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发育比女孩晚,要耐心等待暂时落后的男孩。
3、教育男孩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好父母比老师更重要。
4、父亲是男孩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请多花时间跟儿子在一起,但是请注意,质量比数量更重要。
5、多陪孩子聊聊天,多倾听,少训斥。
6、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爬山、钓鱼等都是男孩喜欢的好项目。
7、运动是男孩的天性,请帮助男孩养成至少一个运动习惯。
8、母爱是男孩的“安全基地”,但要记得适时“放飞”,男孩需要“放养”。
9、再好的母亲也不能代替父亲的作用。
10、了解并尊重男孩的学习方式,多给男孩创造动手的机会,男孩更喜欢用动作来学习。
11、给男孩选择课外书的自由,让他先从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养成阅读的习惯。
12、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男孩身边不能都是女性,男孩需要有足够多的成年男性作为榜样。
13、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男孩承担责任的机会。可以从自我管理做起,逐渐让他承担起自己应负的责任。
14、男孩更需要学习如何表达情绪,当男孩恐惧或愤怒时,不要教训他,要鼓励和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
15、要告诉男孩,与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除了动手打架之外,还有更好的解决手段。
16、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别剥夺孩子品尝苦和辣的机会,男孩需要磨练。父母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培养男孩的抗挫折能力。
—百度百科
如果您的家里恰好有男孩,而您也正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烦恼,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的理解孩子,毕竟理解孩子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赐的礼物,家长们也不要心急,要多给孩子时间成长,多给孩子指引方向,他们终会发光发热,变得坚强勇敢。
大学是在一个工科学校读的,学校整体的男女比例大概7:3。但是我们校区,男女比例大概为8:2。我们班还算好的,还有3朵金花。有的班是和尚班,一个女生都没有!
别的系组建一个女子啦啦队都是要挑挑拣拣的,我们系不用选所有的女生都是拉拉队队员。遇到某些年份甚至连个啦啦队都组建不了!
在一个这样的大学,还在一个汉子特别多的系学习是特别“奇妙”的感觉!
我们这边不但数量少,质量还很差,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这届尤其的差。学姐、学妹感觉质量还都不错,唯独我们这届不是个头矮,就是女汉子!
我们宿舍的人哪天碰到个美女回宿舍肯定会炫耀一番!在外面看见美女我们都要多看两眼,因为实在是太少见了!碰到新学期,教课的女老师很漂亮的话,这个女老师可能会成为我们宿舍四年谈论的话题!
那个时候我跟我的好基友也是“饥渴难耐”。终于接近女生的机会来了,体育课选修来了!
我们开的选修课还挺多的,什么有篮球、羽毛球、健美操啊!我们俩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我们以为美女会很多的健美操。结果,上课时却发现一个班全是汉子,真的一个女生都没有!刚去上课的时候我还以为我走错片场了呢!
以后的每堂体育课都是一场噩梦!体育老师倒是个女的,但是体形也很“彪悍”!每堂体育课她都要领着我们一块跳小苹果!一群汉子在操场跳小苹果,现在想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每次体育课看着别人打篮球,我一边跳着小苹果一边心里流眼泪!
因为女生少,所以单身率就很高!我们宿舍只有一个不是单身狗,他还是高中的时候就谈的对象!
别人出去玩都是成双成对恩恩爱爱,我们出去玩都是成群结队,**四射!在别的学校的同学不管是不是单身,发的说说里面肯定有女生,我们发的说说里面顶多有个老妈!
出去吃饭,各种情侣座。我们几个大老爷们每次只能眼巴巴这看着别人秀恩爱!
还有就是因为女生少,好多男生都在大学的时候放纵了自己。
在一个男生多的地方也就不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了,体重也直线上升!我们宿舍来的时候都是瘦小伙,毕业的时候都变成小胖子了。
当时以为毕业了肯定会好点,没想到去了单位还是女生少!我读研一个实验室里也就一个女生,真是苦逼啊!
很多人观念中认为女生学理科比不过男生。其实是你自己认为女生比不过男生。但是据统计1931年—2013年,80多年间全球160万学生的数理成绩,男女生的数理成绩并没有根本差别。女生并不比男生差。数据显示女生的成绩更平均一些,多数集中在中间部位。而男生的成绩比较两极分化,顶尖的男生更多一些,而大众的目光总是会聚焦在顶端优秀的那部分,无视其他部分。如此大家就认为理科还是男生更优秀,男生更适合学理科。岂不知,最差的那一部分里男生占据的比例更大。
据科学家研究,女性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基因的问题更容易产生焦虑,过分担心成绩,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一旦遇到难题就会因为焦虑而影响思考,从而影响成绩。而男生的大咧咧性格不会因为一般的成绩而影响精神。这也是很大的区别。再就是传统观念都认为女生读的年级越高理科成绩就下滑的越厉害,很多人都说,女生读高中还是不要学理科,根本就跟不上,还是学文科比较好,不用做题只管背题就可以了。这种观点也影响到女生的心理活动,自身会认为就是不如男生,不战已经退了,没有了精神动力,学习越来越下滑。一个有信心的人和一个信心的人同时学习,很明显的就会看出结果。科学家研究表示,一个充满信心的人,他的大脑会反映出一种成长的状态,如此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的大脑进入了积极的运转状态,这也就是心理和情绪的作用。一个没有信心的人,整天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下,根本就没**常学习思考,成绩自然下滑。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总之,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是学理科还是文科,想要学好,都得付出努力,而这份努力不仅仅是时间和体力上的付出,更多情况下是心理和精神的战斗。女生如果喜欢理科,不要在乎计较别人怎么说,找对学习方法,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一样取得好的成绩。男生如果喜欢文科,同样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男没人规定男生就得学理女生就得学文,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科,为将来大学专业的选择打好基础。
1 男生比女生强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认为男生的理科成绩比女生好。而且在大学中,理工科专业男生大都比女生多;而文科专业则是女生占多数。男性对数学和理工课程有更好的天赋么?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考虑。
从实际的学习成绩来看,似乎男生更好些。在全世界范围的调查发现,男中学生的理科成绩比女生好。但不同国家理科成绩的男女差异的差别很大。比如在一项国际数学和科学学习趋势 报告中(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在所研究的34个国家中有3个国家的女生的理科成绩显著高于男生。这似乎说明一些社会文化因素会影响男女生在理科成绩上的差异。 另一个因素是心理上的,即人们对性别-学科关系的看法。如果人们认为男性更适合理科而女性更适合文科,那么男生可能就会更有兴趣学习理科,从而导致成绩更好。那么,男女生理科成绩的差异是由人们对性别-学科刻板印象造成的么?最近一篇发表在PNAS的文章研究了这个问题。男生通常比女生聪明,精力充沛,心理承受能力强,所以说男孩子要比女孩子容易出成绩。男女智力有差异吗?
在日常生活中,关于男女智力差异的讨论,常常听到三种说法:一种认为男女的智力水平是交替领先的。就是说,十三岁以前,女孩比男孩的智力要高;十三岁以后,男孩开始超过女孩,此后女孩智力高的日趋减少,到二十岁左右能与男性竞争者已为数不多。另一种认为男的就是比女的聪明,主要理论根据是著名的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男的远比女的多。第三种认为男女智力都一样,说男的比女的智力高是男尊女卑的旧思想,新社会男女智力没有区别,男人能干的女人也能干,甚至女的比男的干得还好。
上述三种看法似乎都是社会上所普遍存在的现象,似乎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不可调和的对立,让人咋一看上去会认为智力这个东西真得很高深莫测。而实际上这三种观点仅仅是从社会上男女的职业现象的表现去描述,并没有解释其实质性的问题。让我们一一分析之:
第一种观点:认为男女之间的智力差异是交替领先的。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小学里成绩特别优秀的大多都是女生,男孩的成绩一直平平,但是到了中学,许多男孩子很快就追了上来。让人不得不相信:小学时,女孩的智力高于男生,中学时,女孩的智力水平会下降,男孩的智力开始发展,渐渐的,男孩的智力高于女生。现象是的确存在的,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却不能简单得认为是智力水平的问题,他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从智力结构上讲,女性在语言流畅、记忆、知觉速度等方面较占优势,男性在算术理解、空间关系、抽象推理等方面较占优势。由于小学里主要倾向于语言,以及形象思维的培养,介于此,女生在语言,记忆等方面的优势,很快就发挥了出来。而男生在理科上的优势一般到中学阶段才明显表现出来,到了中学后,女生则相对落后了,在有对比和变化的情况下,男生的优势就会更容易于引起外在的关注一些。
其二,从动机理论上讲,根据心理学上的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当任务较容易的时候,动机越强则取得的成绩越高,但是,当任务难度较大的时候,中等强度的动机最佳,过高的动机水平往往使人产生焦虑等紧张情绪,不利于成绩的取得。一般而言,女孩比较乖巧,听话,由于受到了家庭社会等大环境的影响,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有很强的学习动机,小学的只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动机越强越有利于成绩的取得。但是,但了中学以后,由于学习难度的加大,过强的学习动机反而不利于成绩的取得。而与此同时,由于智力结构的不同,男生逻辑思维的优势开始发挥出来,这对一直遥遥领先的女生来讲会产生一种心理压力,如果压力过大也不利于成绩的取得。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根据男女生的成绩的高低简单的判断其智力发展水平,一个学生成绩的取得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种观点认为,男性要比女性聪明得多。确实在现实生活中,著名的科学家和领袖人物男的远比女的多。例如:中国科学院的四百名学部委员中,女的只有十五名。各国**首脑女的也是屈指可数的。即使在高等学校里,高才生也是男的比女的多。但是,仔细想想就会觉得这种观点十分好笑,事业的成功和智力是绝对正相关吗?女性不去搞科研,做领袖难道仅仅是因为智力不如男性吗?如果每个女性都像男性那样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身于事业,难道她不会取得成功吗?当然不是!一般而言,女性成年之后,事业在他心目中的地位远远小于男性。
在对女性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就发现了一个从青春期开始对女生起作用 的定律:即女性化——成就不相溶定律。它的主要内容指的是:追求成为合格的 ,被社会承认的女性,与追求成就,做被社会承认的有价值的人之间是不相溶的, 是相互冲突的。这一定律成为许多女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也是女性后来生活中许多 心理矛盾和危机的根源。这一定律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从青春期开始,社会对女生的奖惩系统发生了变化。在青春期之前,女孩的竞争性受到鼓励(包括与男孩的竞争),使女孩处处拔尖 。在青春期之后,奖惩系统发生了改变,竞争性受到了贬低,而女性化定向、家庭定向受到了鼓励和嘉奖。如果女生一味追求成就,力争上进而忽视了女性化的过程,就会受到父母和社会舆论的指责。女生的优越已不在于是否能在成就上超过男生,而似乎在于能否吸引男生。这种奖惩系统的转变对女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她们的自信心受到影响,对自己 的成功期望值低,容易产生性别自卑,形成依附性强、创造力差的缺陷。
第三种观点认为男女智力都一样。这种观点比较折衷,但是未免太圆滑,太过笼统了。
我们应该承认,女性和男性在智力总体上是均等的,不存在谁优谁劣、谁高谁低的问题。但是在坚持男女智力基本相等的原财下,还要看到男女智力的构成因素和活动方式方面的差异性的,他们各有不同的智力优势和劣势。我们要依据男女智力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量材用人,使用男女在职业分工方面都能各尽其智、各显其能。
分析了以上三种观点,相信大家对男女两性的智力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了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无限的智力,无论男女之间也好,男性与女性本身也好,没有必要去探讨智力水平的高低,智力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也有最薄弱的一面,关键是要找到自己所属群体(男性或女性)的智力特点和优势,找到了自己的优势面,你就会取得成就。具体来讲,从整个男性和女性这两个群体来讲,他们的智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认知方式看,女性阅读能力强,注意力集中,稳定,靠书本、课堂听讲获取知识能力强。男性参加科研、教学实践活动少,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
第二, 从记忆方式看,女性机械记忆能力明显优于男性,男性的意义识记能力较强。
第三, 从思维方式看,女性情感细腻,善于形象思维,言语表达流畅,表演艺术方面成才比 例高。男性的灵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
第四, 从发掘问题能力看,女性观察力极强,能发现男性经常注意不到的细微末节,能发掘一些问题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