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流程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流程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1-15
  • 发布时间:2024-04-19 05:20:04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流程如下:班主任致欢迎辞,向各位家长说明这次开家长会的意图;班主任老师就当前班级情况及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家长发言,交流;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班主任总结。一、班主任致欢迎辞,向各位家长说明这次开家长会的意图。向家长说
内容详情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流程如下:班主任致欢迎辞,向各位家长说明这次开家长会的意图;班主任老师就当前班级情况及学习情况进行汇报;家长发言,交流;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班主任总结。

一、班主任致欢迎辞,向各位家长说明这次开家长会的意图。

向家长说明本学期的工作重点,介绍班级基本情况。向家长汇报一年级学生特点、近期表现并分析存在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员家长积极与学校配合,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力度,确保孩子平安、快乐成长。

二、班主任老师就当前班级情况及学习情况进行汇报。

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及班级学生人数,整体情况。介绍新入学孩子的特点,着重希望家长配合养成孩子的习惯及达到各项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个别特殊学生的情况交流。叙述近期表现较好的一些方面和有待改进的方面。

三、家长发言,交流;教师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的方法。

加强良好的习惯的养成和督促;对于卫生习惯太差的学生,家长、教师共同配合加强检查、指导、督促;加强家校联系。

四、班主任总结。

学生的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需要老师的教育,家长的配合,自己的努力,社会的关心和影响。希望各位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俗话说得好:钱,今天少挣了,明天可以挣回来。但孩子的教育一旦错失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注意事项:

1、会前准备充分

家长会筹备阶段,要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情况,掌握他们的文化程度和工作性质,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话。在家长会上,要向家长阐述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教育理念,并详细介绍班级情况、孩子们的表现,以期让家长认同。

2、准备纸笔,认真记录

在家长会上,准备纸笔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老师会提前进行策划准备,因此老师说的每一句话都很重要。认真记录是对老师的一种尊重,同时更是对孩子负责。

3、家长会结束后不要急着离开

家长会结束后不要急着离开。班主任会针对孩子们学习的状况做整体分析与解读,有心的家长会选择在会后,跟老师进一步沟通交流,毕竟孩子在学校的时间远远大于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急着离开会让家长感到焦虑和不安,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教学杂记一年级带班攻略,收藏!

当然是陪学,特别是小学一年级。

孩子开始上小学,不论是否上过幼小衔接,家长都要陪学。

第一,孩子起初什么都不懂,对他来说这是人生起步,需要家长教给他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个习惯可能要一个月,可能要三个月,根据孩子具体情况而不同。比如说,放学回家后要先做作业,然后温习当天所学知识,再预习明天要学的内容,完成后才可以去玩。

第二,每个周末,完成作业后,需要复习本周所学知识,家长要给孩子概括,总结。

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有个系统的记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有个系统了解。这样,在下周学习时,孩子就能很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

第三,每月或者教材学到一个段落后,家长也要给孩子总结归纳,到底学了哪些知识,可解决哪些问题等等。

然后根据内容,给孩子加深记忆。比如说语文,生字词语需要多写多练,有些课文需要背诵。数学呢,加减乘除需要在寓教于乐中学习,让孩子不至于觉得枯燥乏味。

第四,在不断的陪学中,你会了解孩子优势和劣势,记忆力好差,你就可以根据孩子情况,扬长避短。

最后,当孩子慢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家长就可稍稍放松一些,让孩子自理,你当时候抽查就好。

总之,在小学初期,家长一定要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中,陪伴学习,陪伴成长。

如何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教学杂记一年级带班攻略是记住一年级带班两大原则、做好一年级带班准备、规范一年级上课行为、住一年级学生的名字。

面对一群刚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孩子,如何在短时间内树立规则,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的角色,让整个班级尽快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呢?

一、记住一年级带班两大原则

1、一定要保证安全!安全!!安全!!!只要学生一进校门,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每天都要向孩子们强调安全啊。

2、重抓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等,落到实处。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听到上课**就静息的习惯;

(3)上课倾听的习惯;

(4)上课发言的习惯;

(5)做事情精力集中的习惯;

(6)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7)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惯;

(8)培养孩子课后复习的习惯;

(9)培养孩子认真高效完成作业的习惯;

(10)喜欢阅读,爱护书本的习惯;

(11)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的习惯。

二、做好一年级带班准备

1、工具准备:田字格和拼音格的教学贴、小红花、小奖状、小礼物、奖励盖章、学生名单。

2、建群也要强调好规矩:

(1)进群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群昵称进行修改,格式为:学生姓名+爸爸(或者妈妈)。

(2)群成员不发与学生教育无关的信息;不发涉及谣言,病毒的链接;不发负面消息以及影响教育教学负面事件链接。

(3)群成员群内交流请使用礼貌用语,不吐槽有损孩子身心健康的内容,请积极发挥正能量,可以推荐优质学习资源或好文章。

(4)为不影响群内家长及老师的正常生活,能个别询问的问题一律不在群内聊。

(5)老师发布信息后,需认真看清内容,如果没有特别要求大家回复“收到”,就不必回复,以免刷屏,请支持各科教师的工作。

(6)如某位家长就有疑惑的问题提问后,其他家长认真阅读后了解并借鉴,避免提类似问题。

(7)为了能更好的进行家校沟通,不把群设置为“消息免打扰”模式。

(8)作为孩子班级成长交流群,群内互动时间:8:00-20:00。

老师上课时间一般不用手机,不能接听电话,理解老师的延迟回复,以免影响教学。感谢所有群内家长的理解支持与配合。

3、定好群规,家长全进群后,在上面说明学校作息时间和布置家长开学要买的东西,例如标签贴(写好名字,贴在学生带回学校的一切东西,刚开学很有必要)、铅笔(每天准备七八支削好的铅笔)、橡皮(大块,朴实,不要买花哨的,提醒家长可以根据孩子橡皮了解孩子在学校情况),注意不带卷笔刀到学校(弄到手,弄脏地面,很麻烦)、智能手表、零食回学校。

4、学生回校前,需在班群提醒孩子们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必不可少的是课外书、图画本、笔、纸巾、水瓶。开学第一天一定要给东西孩子们做,建议孩子们看书或者画画,做到有秩序,让家长放心。

5、开学首日

(1)提前准备好每个学生的名字贴。

(2)欢迎学生来到一年级,告诉孩子们在几班(不要低估这一项内容,有的孩子去一趟厕所就忘记自己在哪个班,一问三不知)、打水处和洗手间的位置。开始讲各项要求,不能走出位置,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离开教室,不能随便乱跑,课间安全、作息时间、放学什么时候,要怎么做等等(没有家长来接怎么办,你要多次强调,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4)安排座位。先按照高低来,调整完全班之后,把名字贴发给孩子,也教孩子记住自己在第几组第几位,认位置,和他们玩玩游戏,例如“请第一大组的同学举手!请第三大组的同学举手!”“请第一组第一位的同学站起来!”“全班做第二位的同学举手!”还可以抽查抽孩子来问。

(5)排队,建议和体育老师一起训练。怎么推凳子、怎么快速出来,讲清楚要求(快静齐),一组一组来,再整体,统一口令。教室里排好了,就可以出教室试试看,排放学队、**队等。

开学一周重在行为习惯,主要就是叫孩子们坐、排队、听**、懂纪律。要求尽可能说详细,要不,他们会不明白的。小红花,要多奖励,排队、上课,做得好的立刻贴一个在手上。说出的话也一定要做到。

三、规范一年级上课行为

1、课前准备,上什么课准备什么书,课本统一放在左上角,铅笔、橡皮,尺子放在桌子上方,笔袋不能放桌面(怕他们上课搞,不听课),桌面上不准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例如水杯、纸巾等。等待老师来的时候要做什么?比如读书,都要说清楚。

2、一年级学生一定要讲清楚要求,比如说话要得到老师允许后才能说。比如不舒服或回答老师的问题才能举手,采用问答的形式考考他们,表扬做得对的。建议积累一些表扬语言、还有口号,例如“123,坐端正”“小嘴巴,不说话”“小小腰,挺挺直”“小眼睛,看老师”等。

课堂口令:

小眼睛——看黑板。

谁坐好—我坐好。

1,2,3—坐端正。

小嘴巴——闭起来。

小火车——开起来,从哪开。

从这开(学生按顺序一个接一个读)。

请你跟我这样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坐姿:头正、身直——脚放平。

前后保持(一臂距离),抬起手来(左右对齐)。

四、记住一年级学生的名字

老师接到新班后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记住学生的姓名。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多认识、了解孩子,以帮助他们尽快融入新集体呢?可以采取下面的小方法。

(1)指导家长和刚入学的孩子一起动手制作一张名片卡,开学第一个月里在校佩戴。

(2)在讲台上贴一张按班级座位位置列出的名单,方便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叫学生回答问题,几天后教师基本可以把名字和孩子对上号了,而教师在课堂上准确、亲切地呼出孩子的名字,也会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更快找到归属感。

给新一年级班主任的三点建议

1、做好规划

我想培养怎么样的未来人才?我想建设一个怎么样的班级?我想设计怎么样的班级文化?我如何将目标分散在六年,分布在低、中、高三个年段?这些都需要我们好好去规划。

2、做好备课

接下去,我们要做的两件事就是家访和一年级新生入学培训。我们要做好两项备课:“备家长”“备学生”。

备家长。于家长而言,你的这第一印象很可能会让家长带上六年。所以,为了这次家访,你可以做这样几点准备:

(1)准备好自我介绍。做一个自我介绍,尽量把自己的特长,自己的带班经验巧妙地介绍家长。

(2)准备好几个问题。好好设计几个问题,与家长做好持续愉快的沟通。我们往往能从抛出的问题中了解到孩子的性格特长,问题弱点,甚至身体有什么特殊情况,以后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孩子由谁陪伴更多等。

(3)准备好一些建议。一些入学准备的文章,大家可以找出来读一读,做一些摘录,以便给家长以辅导。第一次见面,家长可能会问一些,孩子胆子小怎么办?孩子不爱阅读怎么办?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应该注意什么?像这些问题,老师们要及早准备,梳理出三四点。在交流时,有条理地分享给家长,慢慢地,家长的信任感便培养起来了。

备学生。从高段下来的老师,要及时调整自己音量,轻一点、柔一点;还没有孩子的老师要放下身段,蹲下来,耐心一些、细心一些。老师们可以去看看《窗边的小豆豆》,试着去理解和接受像“小豆豆”这样的孩子,那么,你就成功了一半。

3、做好沟通

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体现在沟通上。班主任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体现在家校沟通上。

如今,我们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有两个渠道:“线下”和“线上”。

线下沟通三个法宝:

1、微笑。微笑是最好名片。

2、倾听。当你将设计好的问题抛出之后,当家长开始倾诉之后,就请你专注地望着对方,认真倾听。一个会倾听的老师,说明他有一个包容的心,理解的心;一个会倾听的老师,他才会去分析、思考、应对。

3、建议。一般家长和老师交流,都是准备来听建议的。当你抛出问题,倾听了家长的谈话之后,你先要肯定家长和孩子的优点,然后给出专业的可操作的建议。说到建议,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我们平时多学多做多总结。

线上沟通三个法宝:

线上沟通比线下沟通更容易造成误会,所以教师要善于用好一些辅助的工具。

1、多用敬语。家长尊重老师,老师同样要尊敬家长。因为,人人平等。所以,线上沟通时,多用“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家长”这样的敬语,多用“请、您好、谢谢、再见”这样的礼貌用语。

2、多用语气词。打完一句话,试着在末尾加上“呢,吗,哈,吧”等语气词,是不是觉得亲切又可爱?

3、多用表情包。表情包发明出来干什么用的,就是用来弥补文字的呆板、无温度的。送一朵小红花,爱心,笑脸,不会让你的老师威信下降,只会让手机那边的家长心头一暖。

孩子就要上一年级了,作为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如何让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看着教室里那一群满脸稚气的孩子,我感到了肩上

的责任。

开学后,

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

有经常迟到的,

有胆小不与同学交流的,

有调皮淘气的,

有忘带学习用具的,

有上课不讲小话的

……

种种迹象表明,

这些

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极不适应。

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

生活。

一是要与家长联系沟通,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会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一切教育责任都在学校,

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应由教师来完成。

针对这样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新学年初

学校都要进行新生家长培训。

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

的第一位老师,

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

家庭熏陶已经在孩子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

的影响。

只有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才能让家长负起应有的责

任,做到家校密切配合,使教育形成合力,才更利于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尽

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是教师要关爱学生,让孩子亲近你。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成年人有很大的

依赖性,

成年人鼓励性的语言和正确的诱导对孩子具有引导作用。

刚入一年级的

小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完善,

自理能力也不强,

所以就更需要老师多一些关心和爱

护。当孩子在班集体中受委屈时,你要耐心地听他倾诉,并及时安慰他,当天冷

时提醒学生多穿衣服,

当孩子把散了鞋带的脚伸向你时,

你帮他系好

……

这一些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感到老师就如同妈妈一样

亲切。

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而且更能稳定他们的情绪,

促使他们更安

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班,看着教室里那一群满脸稚气的孩子,我感到了肩上的

责任。开学几周后,一连串的问题出现了:有经常迟到的,有胆小不与同学交流

的,有调皮淘气的,有忘带学习用具的,有上课不讲小话的

……

种种迹象表明,

这些小朋友对小学学习生活还极不适应。

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如何让他们尽快适应

小学生活。

一是要与家长联系沟通,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担负起家庭教育责任。

在与家长的接触中,会发现一些家长认为孩子上学后,一切教育责任都在学校,

所有的教育问题都应由教师来完成。

针对这样一些不正确的教育观念,

新学年初

学校都要进行新生家长培训。

让家长明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

的第一位老师,

从孩子呱呱落地开始,

家庭熏陶已经在孩子身上产生了潜移默化

的影响。

只有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才能让家长负起应有的责

任,做到家校密切配合,使教育形成合力,才更利于孩子尽快形成良好习惯,尽

快适应小学生活。

二是教师要关爱学生,让孩子亲近你。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成年人有很大的

依赖性,

成年人鼓励性的语言和正确的诱导对孩子具有引导作用。

刚入一年级的

小学生心理发育还不完善,

自理能力也不强,

所以就更需要老师多一些关心和爱

护。当孩子在班集体中受委屈时,你要耐心地听他倾诉,并及时安慰他,当天冷

时提醒学生多穿衣服,

当孩子把散了鞋带的脚伸向你时,

你帮他系好

……

这一些

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却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感到老师就如同妈妈一样

亲切。

这样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而且更能稳定他们的情绪,

促使他们更安

心学习。

三是要包容学生,让他们有改错机会。刚入学的学生问题多、状况多,如:

有的孩子会经常忘带学习用具;

有的上课不专心;

有的经常与小朋友打闹;

有的

还经常迟到

……

当孩子出现这些状况时,如果教师对孩子所犯的错没有包容心,

那么,

这些孩子很可能就会因经常挨批评而丧失了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一蹶不

……

所以,

当孩子们犯错时,

教师要站在教育的高度,

让他们犯了错有改正的

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宽容和爱心,也让他们爱上老师喜欢来学校。

四是要用赏识的眼光看孩子,

培养孩子自信心。

刚入学,

孩子们最关心的是

老师对他的看法如何,

最大的愿望就是受到老师的赞美和喜爱。

为师者,

不要吝

啬自己对学生的赞扬。

老师要根据自己对每个孩子的了解,

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

善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捕捉孩子的

闪光点

,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自身的价值。点燃

自信的火花。特别是面对那些

调皮孩子

时,教师更是要用

放大镜

来寻找他们

身上的优点。让他们看到自己的

长处

,给他们树立自信心,同时,出渐渐改掉

自己的不足,让每个孩子都快乐健康成长。

五是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爱上学习、

爱上学校。

刚入学的小学生,

刚开始都为自己已成为了一名小学生而自豪。

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这种对小学生

活的向往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做到动静结

合,

让学生乐学。

同时尽量挖掘教材中知识的趣味性。

让孩子在玩中学,

做中练,

轻松愉快中学习知识,领略知识的趣味性,从而爱上学习,爱上学校。

(一)入学心理上的准备。

一要让孩子有希望成为一个小学生的强烈愿望。父母要在孩子入学前的半年,就开始经常给孩子讲一些有关上学的事。要让孩子懂得每个人到了6周岁,就该上学了,这是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法律规定;每个人都要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才能走向社会,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听懂这些大道理,但这些道理非讲不可。家长必须耐心讲,早早把这些基本认识灌进脑瓜里,只是讲的时候要讲点方法,讲点艺术。比如:家长可以讲讲自己当年是怎么急于上学的,入学后都发生过什么样令人难忘的事;也可以讲讲那些已经有孩子在念小学的家长,在怎样议论孩子上小学之后的进步;还可以借同事之中,谁家的孩子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表示出自己的羡慕和对孩子的希望与信心,这些都会让孩子产生迫切想上学的愿望。

二要让孩子对学校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之处有所了解。家长最好能选个合适的时间,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去参观一下,同时告诉,一个人一上学,就标志着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了,长成了一个大孩子;学校生活要比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得多,有趣得多——学校会开很多门功课,组织很多种活动,会认识很多新老师,结识很多新同学;上学后,不久就能戴上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戴红领巾是件非常光荣的事,等等。孩子看了、听了以后,会感到上学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并对入学后的生活变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

三要帮助孩子克服“贪玩厌学”或“畏惧入学”等不良心理。贪玩的孩子多是家长抓早期教育较晚或方法不当造成的,这时要赶紧补救。补救的办法是抓紧入学前的有限时间,对孩子进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强化培训,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增强孩子对学习的信心。

(二)入学物资上的准备。

一要在家中给孩子安排一个适宜学习的空间。如果有条件应当给孩子一个独自使用的房间,并重新布置一番,使其不仅是孩子的卧室,更是一间书房。要在光线明亮之外安放一张高矮适中的桌子,配上一把适合身高的椅子,除自然光外桌上还要配一盏有护眼功能的台灯。书桌旁最好能再设一个供孩子自己使用的小书架。再在墙上开辟一块“学习园地”,上面设有“成绩单”、“习作展”、“红花台”等栏目。如果没条件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也要给孩子挤出一块地方做“学习角”,像上面说的那样摆上书桌、椅子、书架等必要家具。孩子对于属于自己的这样一个小天地会感到很新鲜,很喜欢,并由此对入学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二要在正式上学前,带孩子去商店,让他自己挑选书包等学习用具,买好后再让其背上书包在众人面前走一走,回到家以后教把书包放在固定的地方;去书店购买一些孩子入学后要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还可以为孩子选购一些根据中外名著改编、配有汉语拼音的故事书,回来摆在书架上。这会让孩子进一步增强求知欲,盼望早一天入学,早一天有能力运用这些工具书,阅读这些故事书,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长大了,该上学了,并为此而自豪。对学校的憧憬还会使其按捺不住,掰着指头算时间,盼望早日成为小学生。

(三)行为习惯上的准备。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初入学的儿童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学要带齐学习用品,上课前要把它们放在指定位置;听到**立即走进教室,在自己的座位坐好;教师进入教室,宣布上课,立即起立向教师问好;坐的姿势要端正;听课要精力集中,发言要举手;要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不随便和旁边的同学说话;写字、翻书动作要轻,不要弄出响声;等等。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比前两项准备更重要,却很容易为家长所忽略,是目前一年级新生普遍缺少的。很多教育专家都在强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让其适应小学生活的第一步;孩子在小学能不能有一个良好开端,关键是看有没有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们学习上的差距,都是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专家呼吁,学前教育要从以教授孩子特长为中心转向良好习惯的培养;多识一些字,可能使孩子在小学初始阶段学习有点优势,但对以后的发展并没有过多的影响;而良好习惯的培养则对孩子近期学习和将来发展都有突出作用。“习惯好,受益终生”,家长在孩子入学前一定要重点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是让孩子明白,今后的学习和以往的学习是不同的,以往的学习并没有和玩耍完全分开,今后的学习必须与玩耍分开,“学就是学,玩就是玩。该学习时必须专心学习,该玩耍时才能尽情玩耍。”为了让孩子对这种专心学习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在孩子入学的前一年(至少是前半年)就要在作息时间表中添上“学习”这项内容:每天为孩子安排一个相对固定的学习时间,开始可以15分钟,之后逐渐延长,但最多不超过40分种;每次时间一到,就要让其坐到自己的“书桌”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画画。就是孩子当时正玩得高兴,也要让马上停下来,立即进入学习状态。

二是要教孩子建立起效率观念,懂得做事情要讲速度,要讲质量,不能慢慢腾腾、磨磨蹭蹭,也不能快是快了,却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要让孩子懂得学习时的坐姿、写字姿势很重要,不仅影响未来的身体发育,还影响听课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强化孩子的纪律意识,告诉他:上学后,不能迟到、早退,有病有事要向老师请假;上课必须注意听讲,发言必须举手,不能坐在椅子上乱晃,不能咬手指、玩手或摆弄手边能拿到的小东李西,不能和旁边的同学随便说话,也不能接老师的话,等等。虽然这些事情孩子入学后老师也会讲,可是家长事前讲过,又与老师讲的一样,会让孩子对这些要求记忆更深刻,做起来更自觉。

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还要注意与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起来,硬逼学,效果是不会好的。其实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到了入学前,求知欲会比以前更强。只要家长引导得法,孩子是很爱学习的。在孩子入学前,家长应当更多地用一些科普常识去开阔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市场上有很多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家长可选那些配有精美彩图,文字说明简捷明了的,一边讲给孩子听,一边告诉他,书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只有上学并好好学习,书才能成为好朋友,把一个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其的面前。这会使学习成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产生出极大的热情,在学习时才能坐得住,学得进。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既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包括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这一点又恰恰被很多家长忽略了,关心孩子入学后的学习,只重视对孩子学习上的严格要求,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养成非常随意。

比如:晚上,孩子不能按时就寝,有的想看电视就让看了,一看就是9、10点钟;有的想玩电子游戏机就让玩,一玩就入了迷。结果,孩子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成了“夜猫子”——晚上不愿睡,早晨不起床。这种习惯养成后很不好改,孩子入学后仍然这样,就会上课时头脑不清醒,什么也听不进去。

再如,孩子没有吃好早餐的习惯,上学后上午的功课很重,到不了第二节下课就会饿得头昏眼花,学习自然要受影响。一些家长只知在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时着急,却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自己身上。要解决问题,必须从自己做起,按孩子的成长需要安排好孩子的食宿。

还有,孩子的穿衣戴帽、鞋脚袜子,看上去与学习没什么关系,其实关系也不小。如果孩子从小讲穿讲戴,心思都用在了讲究吃穿上,学习就会不那么上心;如果孩子的衣服、鞋袜不合适,比如衣服很瘦小,一坐下来就箍得腰腹部很不舒服,孩子就会不时用手去拽,在座位上老是扭来扭去,自然也会影响听课,甚至养成不注意听讲的坏习惯。

家长希望孩子入学后成为好学生,就不能不在入学前意识到这些问题的重要,就不能忽略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四)实际能力上的准备。

1、要重视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小学的一些日常生活方式与幼儿园不同,为了让孩子上学后能生活自如,家长要提早把不同的地方告诉他,并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处理一些事。

比如:上厕所,幼儿园是不分男、女厕所的,小学是分开的。要先把这个变化告诉孩子,然后带他到公共场所,去识别厕所的性别标记:男、女头像、裤装与裙装等。方便后如何使用手纸也要教,尤其是小女孩子,要教会她从前方向后擦拭,以免大便污染**、尿道。

再有,一定要教会自己穿衣服、系裤带、鞋带;还要让记住:上学后,下课时间,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上厕所,然后才能去玩;遇到特殊情况,上课时想上厕所,要敢举手告诉老师,不要怕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再比如,孩子入学后,中午饭可能需要孩子自己带饭,这就要教孩子学会早晨别忘了热饭,中午要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放学别忘了把餐具带回来;如果是学校提供午餐,就要教孩子学会独立打饭、吃饭,收拾餐具;如果是到学校附近的“小饭桌”用餐,又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照料自己,吃饱吃好,还要让孩子学会辨别什么东西能吃,什么东西不能吃。

还有,孩子上学后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公文包”,要让在入学前就养成自己整理玩具、衣物的习惯,并教会按课程表整理好第二天要用的课本和作业,把暂时不用的留在家里,检查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尺等是否都处在随时能用的状态。在教孩子做这些事之前,爸爸妈妈要先示范,然后让孩子动手试;动作慢点,做得不够好,不要紧,可多次反复练习;对每一点细小进步都要多加鼓励,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千万不要“看不惯”,讥笑、催促,更不能包办代替。

2、要重视行为自控能力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首先是孩子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靠高度自觉来完成。一个孩子如果能上课认真听课,课后按要求完成作业,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就是学前没有基础,功课也不会落下。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一年级的学生每次测验成绩都是满分这很正常,要是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在95分以下,那就意味着“不及格”。

要想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家长首先要教会孩子懂得“服从”,也就是在家听家长的话,上学听老师的话。训练的最好办法是:从孩子懂事起,家长就把对一日生活的要求制度化,并明确定有“约法三章”。如果过去没有这样做,不妨在孩子入学前做一下,至少就学习明文提出一些要求,并附有奖罚办法。比如:要求学习时必须专心,不能想别的事情,不能边学边玩;在规定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东西;只有完成了“功课”才能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处罚。家长也要确实说话算话,严格按“约法三章”去办,对孩子奖罚严明。要让孩子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只有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完成好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获得父母的赞扬,之后轻松愉快地随意去玩,否则父母会不高兴,原来答应自己的一些的事,也就不会得到兑现了。同时,家长也绝不能在孩子学习时随意打扰他,并要注意提醒不知情者:“孩子正在学习,说话、做事都要轻声一点”。这样,孩子会从中感到学习不仅是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在全家的生活中是件大事,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时的自我约束意识。这样,在孩子入学后,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学校的各项纪律要求,特别是在课上能够比较用心地去学习了。

3、要重视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

有些孩子入学后,虽对学习抱有良好的态度,也能遵守行为规范,但是缺乏基本的学习能力,不善于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也会影响学习效果。例如:上课时坐得老老实实,可是却常常没听懂老师说的话;在学习算术时,很长时间内还保留着数指头和逐一计算的方法,不会口算或心算;在教师提问或考查时不会开动脑筋,而是瞎猜一通,或者重复别人的答案,等等。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入学前对他进行学习自立能力的培训。一要帮克服对父母的依恋心理,让能每天高高兴兴地去上学,愉愉快快上好课;二要让上课时能坐得住,不东张西望,眼睛盯着老师,耳朵注意听讲,头脑跟着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三要教孩子把老师讲的功课记在心里,把老师下课前布置的事(用笔或用脑)记明白,回家能清楚地向父母表述;四要把孩子的生活重心转移到学习上来,孩子课后时间的支配也要“以学习为主”,黄金时段用来预、复习,只有完成功课才允许做其他事情。训练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这些事孩子都能自觉去做,不用父母提醒也能完成得很好。

学习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本应该在早期教育的各阶段一步一步、扎扎实实抓好。如果孩子在此前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训练,那就更需要在入学前的这段时间进行强化训练。“亡羊补牢”,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