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个学校,需要达到一定的分数才能去,才能选择学校,这个分数线就是择校分。比如最好的学校录取分数是500分,你考了520分,选择这学校才能够被录取,个人有选择的权利。
高考录取线的划定,一般来讲,按照120%的比例进行划定。比如某年某个省的一本批次的大学文史类招生计划是10000人,在划定录取线的时候,按照考生高考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排到第12000(120%比例)名考生的时候,这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该省当年的重点线,如果有同分考生,其分数也算累积。这就是录取线的划定方法。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的划定方法也是这样的。
通常是指初中毕业生未达到学籍所在区域所报考志愿的高中录取分数线,并且要求选择非教育部门指定的普通高中就读的学生,择校录取生分数达到该高中的录取分数线,被该指定高中录取。
择校生录取被录取的方式
1 择校生是对学校招生计划的补充。 2 学校的录取方式是以志愿为顺序,以分数为依据,择优录取,招满为止。此外,有些考生和家长希望进入理想的学校,即使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也强烈要求进学校学习,对这种情况,学校也会考虑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也叫择校生。 3 普高招生数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就会出现择校问题。什么叫择校呢?就是考试分数不够,但仍然想上普高。例如,某个学校在名额允许的情况下,没有招满学生,任何想进这所学校的人,都可以接收,现在普高招生已经没有最低录取分数线了。
当地中考中的分数不达到自己报考的学校的直接录取分数,但达到择校的录取分数,交择校费后,还可以到该学校学习的学生。
例如,在2009年,科学的第一行是586,第二行是210,多行可以选择一所学校。两个以上的专线可以选择专科学校,两个批次的学校,等等。
扩展资料:
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供给规模和发展教育高中毕业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学校教育条件之间的义务教育阶段和水平差距太大,父母的期望孩子接受教育是普遍改善,也不满意一些学校,不信任,父母把观点在良好的工作条件和高中水平的学校。
此外,在办学机制上,由于国家从教师到学生,都倾向于重点学校,导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中考、高考入学率和办学条件的差距明显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不平衡是导致“择校”现象日益增多的另一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