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三、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在学拼音dtnl时,认识了哪咤,哪咤的本领可真大,他有几样法宝呢?
人的本领也很大。
(板书?人?,r?n,认读汉字。人:两笔写成,一撇一捺 )
2、人有什么本领?
3、听大家这么一说,老师也觉得人的本领可真大呀!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宝。
r?nyǒu liǎngg? bǎo
板书课题: 人 有 两 个 宝
练读课题,突出?两个?(学习生字?个:人字头上加一竖 )
二、初步感知
1、读了课题后,你们一定很想知道,人有哪两个宝?
2、看图,启发学生说话。
⑴书中68页图:图上画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天真活泼的小朋友都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⑵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69页图:
图上的小朋友们分别在干什么?
练习用一句话把每一幅小图图意说出来。
三、自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首儿歌共几句话?
四、再读课文
1、指名分句读课文,相机正音,指导停顿。
2、分句朗读,重点读准下列字音:
?双手?(都是翘舌音)
?思考?(?思?平舌音)
?创造?(前翘舌,后平舌)
五、游戏:快乐红苹果
如果学生把?苹果?上的生字读正确,苹果就会变笑脸,小老师带领大家齐读。
如果学生把?苹果?上的生字读错了,苹果就会变哭脸,重新再读。
六、诵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指导朗读第一句。
⑴范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
⑵领读。
4、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再学习。
〔本课语言浅显,教学时,以读为主,以读中感悟,而朗读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
七、指导写字:人、个、手、大、工
1、记忆字形(投影演示)
2、指导笔顺,重点是:手
手:从上到下,先横后竖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并将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书空一遍。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6、评价作业。
(1)学生观察生字。
手:起笔是撇,稍平
大:一横中间站个人
(2)自评(写完一个跟书中的范字比)。
(3)互评(同桌、全班评相结合)。
《人有两个宝》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我们在学拼音dtnl时,认识了哪吒,哪吒的本领可真大,他有几样法宝呢?
a人的本领也很大。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答:两个宝。)
b人有哪两个宝呢?(生答)
c请同学们读读书上的第一句话。(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师出示挂图帮助理解)
2、指导朗读,注意词儿连读(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 动作) 提醒学生?人有两个宝?的?个?字要轻声。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句
①提问: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做工?
a、(出示词语卡片?做工?学生认读。)
请大家看看老师手中的卡片,齐读。
(出示书上69页图,请学生看图后说一说:)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本上第69页插图,图上的小朋友们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
(引导学生有序地看图,并把话说完整)
老师这里也想给同学们提个小建议: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观察,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以从左到右。
b、同桌交流:你的双手还会做哪些事呢?(学生练说?我的双手会?句式)(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c、师:双手会做工,?做工?就是做事、工作。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③理解?思考?
a、我们在用双手做事时,我们的另一个宝贝大脑在干什么呢?(生回答)出示?思考?,认读。
b、小组讨论:观察图上的插图:
图上的小朋友做这些事时,大脑里会思考些什么?
做航模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拉手风琴的小朋友在想什么?
(可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也可说说自己)
c、师: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2、学习第三句
①怎样用好这两个宝呢?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学生试读文中的句子)
②理解?创造?
a、出示词语卡片?创造?学生认读后,
b、师小结:创造就是想出新方法、做出新东西。比如以前没有电灯,发明家爱迪生做了上万次试验,把它创造出来了。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情都是人们用手又用脑创造出来的。用手做,用脑想,手脑一起用就能有许许多多创造。
③怎样才能有创造?出示?用手又用脑?,认读。
a、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有没有什么创造呢?比如说我给你一个橡皮泥,你能创造出什么?(鱼、画画、写字)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b、随机进行扩展想像及说话训练。
(例:你想画什么样的鱼?你想写怎样的字?)
④师:同学们在平时用手又用脑,有了很多的创造,以后做事更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强调?又?)。
⑤指导朗读第三句。重读:又、创造
3、听老师范读课文。
①你有这么好的宝贝,你觉得自豪吗?
②你能通过朗读来夸夸自己的小手和大脑吗?
四、试背课文
1、看图齐读课文后试背,展示自己最好的读书、朗诵水平。
2、师用问题引背(人有几个宝?双手会什么?大脑会什么?怎样用?)
3、学生试背,可自己创编动作,让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看谁最先背出来。
4、小结背诵情况,请学生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首儿歌的?
5、师表扬学生用手又用脑,不仅解决了我们第一节课提出的小问号,还背出了课文,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好自己的两个宝。
五、指导写字:用、有、才
1、记忆字形 (用是月加一竖),分别他们找个朋友。
2、指导笔顺,用:第一笔是:?丿?(先竖后撇)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并将观察到的.说给大家听,书空一遍。
4、教师范写
5、学生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6、评价作业。
(1)自评(写完一个跟书中的范字比)。
(2)互评(同桌、全班评相结合)。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六、动手动脑,做中活学
1.小朋友们!动手又动脑.才能有创造!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新的比赛:同学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白纸进行小创造,比比谁能干(提示:折一折或画一画均可)
2.选部分同学的?小创造?展示,均给予充分表扬;强调手、脑并用。
七、课外延伸,情趣盎然
1.边背课文边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
2.动手又动脑:创造一件小物品。
八、板书设计
人有两个宝
做工 思考
用手又用脑
创造
《人有两个宝》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并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特别注重学生?探究的研究的过程?。在《人有两个宝》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始终以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让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开始时,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将学生的疑问集中归纳为?人到底有哪两个宝呢、?它们有什么本领、?我们怎样用这两个宝三个问题,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在自读课文时十分认真。接下来我再将问题逐个提出,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互相间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代替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渐次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
然而一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理解具体、形象、直观的东西,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不再是索然无味的解释,而是将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加强了语文与生活的沟通。如让学生说说?我的双手会?、?你能说说你做事时是怎样用手又用脑的吗、?给你一个橡皮泥,你能创造出什么?这几个问题都以学生的主体经验为基本点,强调学生主体的感受与体验,帮学生具体化、个性化地来理解感悟课文,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节课也有很多地方不太理想,引起了我的思考:
1、朗读不够多,缺少一个让孩子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语言的机会,没有为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平台。如请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中自己的感受说说手的作用就是一个挺好的训练点,但设计时想得不错,可有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说话训练没能到位。
2、由于时间紧张,因此一些教学环节被遗漏。如: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范写;以及及时的小结。
3、在课堂实际生成的瞬间,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种直感去感受来自孩子们的对文本的解读和回应,然后对教学预设作出相应的随机调整。这种课堂策略必然受教师敏感度和经验度的影响,我在这方面明显是欠缺的。
前天,我焦虑了一天。因为我的《小王子》不见了。我翻遍家里的三个书架,又从客厅找到卧室,甚至连沙发底下都趴下去看过了,都没有寻到那本书的踪影。其实,这本书我是买了两本的,一本准备送给小侄女,当然,她昨天确实来过,昨天过来这里的,只有她们姐弟。可是,现在是两本《小王子》同时不见了!难道她们姐弟一人一本拿走了不成?
气急之余,我想,为什么对这本书这么在意?不就是一本写给小孩子看的童话书嘛!
要说起来,这段时间,我算是连续看了三本写给小孩子的书。一本,就是我在七月末参加短期出家班时,安国法师向我推荐的《爱的教育》,一本是法国的著名短篇童话《小王子》,还有一本,是聂鲁达的《疑问集》。
这三本书中,除了《爱的教育》,《小王子》和《疑问集》都很短。《小王子》只有短短六万字,而疑问集则更短了,仅仅只有三万字,由316个没有答案的问题组成74首诗,整本书清新有趣,既童趣盎然,又充满哲理。
当然,虽然它们名义上是写给小孩子的书,但是其实更适合大人看。因为大人往往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小孩子,这三本书,可以让大人们找回童真,重拾那些纯粹的温暖、惊喜、和感动,重新以一种崭新的眼光看这个熟悉得已经厌倦了的世界。这种感觉,就如同在大人的圈子里呆久了,突然出现一个纯真可爱笑声清脆的小天使,你在对上她那双纯真无邪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的一刹那,内心瞬间出现的那种柔软的、暖暖的感动。
《爱的教育》,作者亚米契斯,为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同时被各国公认为最富有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是作者在孩童时期,即小学四年级时写就,初中后再将某些细节被充完整、后来再经作者父亲修改过的、以小孩的视角记录下一年级一个学年的日记形式的儿童书,间杂着父母写给他的信。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记录着亲子之爱,师生之情,同窗之谊,家国之恋,文字描绘着人间至常见也至高尚的情感,从头至尾洋溢着温馨的人性之美,那些几乎是人类所有最纯粹、最本真、最完美的情感,书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最真诚、最质朴、最打动人的。是一部孩子和大人都值得一读的爱的经典。
学生爱戴老师,老师爱护学生,人们尊师重教,同窗互相帮助,父母随时观察了解孩子的思想,及时鼓励、引导;儿子懂得孝顺父母,最终帮助父亲改过自新;小小的孩童,在紧要关头,不惜舍已为人;大人之间,不论阶级,互相尊重友爱;退伍士兵退伍还乡,不改对国家的忠诚;多年后登基的一国之君,也不忘旧日士兵的付出;对无意间犯下错误又积极改正的穷人,绅士和学生一起默默守护秘密、善意相助……这些人性之美,常常在不意之间,让我热泪盈眶。
在此之前,我一直怀疑安国法师为何推荐一本儿童书,尤其是对抑郁症病人推荐儿童书,看过之后,我似乎明白了他的心。
释迦牟尼曾说:“慈、悲、喜、舍”都是深奥美妙的心境。修习慈爱以降伏嗔怒,慈爱是无条件地给人欢乐的心量;修习悲心以降伏残忍,悲心是不求回报地替人脱苦的能耐;修习欢喜心以降伏怨恨,这是替人家的成功和幸福而产生的喜悦。修习能舍心以降伏偏执,舍心是对一切事物平等开怀地看待。
而《爱的教育》,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充满了“慈、悲、喜、舍”、给人以清新的生命力和快乐的源泉的、充满力量和爱的书籍。
《小王子》则是一本很受成人欢迎的童话书。关于狐狸与小王子的对话被很多成人奉为经典。狐狸就像个智者,教会小王子如何去爱。或许,在人们心中,都渴望有这样一个智者的存在。
有时候觉得小王子就是个孤独的小孩,身边是一群无趣的面目可憎的大人,只有他自己小小的那方天地,才是他的王国。他在他小小的天地里,不厌其烦地每天清理杂草,以防止猴面包树的幼苗侵占他的王国;每天给花园浇水,给火山除灰,不开心的时候,就去看日落。
但是,因为一朵他生命中独一无二的玫瑰花,一朵他最爱的、但是既骄傲、又虚荣、还爱撒谎的玫瑰花,他伤够了心,离开了他一天看过四十四次日落的王国,离开了他的星球。
我常常觉得,那朵使小王子伤透了心的玫瑰花,那朵促使他决心离开自己心爱的星球,去面对浩瀚宇宙的花,是小王子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学着长大的契机。也许,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这样一个转折,一个促使你突然告别纯真的童年一下子成长了的契机。有些人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变故,因为环境的变迁,也有些人,仅仅只是因为一个人,一封情书。
小王子遇到的第一个成人,是一个国王。国王就像成人世界里普遍存在的父亲角色,没有多余的领土,没有一个臣民,却骄横自大,唯我独尊。欲强行把小王子留在身边,当小王子为寻找更美好的生活更广阔的世界而毅然离开时,知道阻拦不住,仍然不服输地对着背影大喊:我派你当我的大使。倔强得让人惆怅。
之后,小王子又遇了形形**的成年人,有只能听到赞扬的话而听不到意见的爱幕虚荣的人、为了忘却喝酒的羞愧却又因为掩饰丑愧而拼命喝酒的走入怪圈的酒鬼、每天忙着算计的商人、还有那古板的点灯人、教条主义者地理学家等等,这样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司空见惯的人,通过小王子的视角表现出来,尤其放大了他们滑稽和荒唐,使人可笑之余,又感到深深的震动。
故事在小王子帮助飞行员找到水,后来又在蛇的帮助下,回到他的星球而结束。黑夜中在无边的沙漠中找到水,只有能透过闭合的蛇皮看到大象、能透过箱子看到绵羊的有着一颗纯真无邪的心灵的小王子,才可能达成。因为,狐狸曾告诉他:“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
第三本书,是《疑问集》,这本书,由74首短诗,316个没有给出答案的问题组成。聂鲁达将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和成人睿智的经历融为一体,向自然、历史、梦境、人生、人性进行最简洁的质问,简短而趣味十足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一个奇妙的国度,使我们对这些平常的事物、或一些生活之外的现象,重新进行哲理性的思考。
为什么巨大的飞机不和它们的子女一同翱翔?
如果我死了却不知情,我要向谁问时间?
法国的春天,从哪儿弄来了那么多的树叶?
为什么树叶会在感觉变黄的时候**?
如果所有的**都用尽,我们用什么做面包?
烟和云会交谈吗?
为什么云朵那么爱哭,且越哭越快乐?
上学迟到的燕子,会怎么样?
十一月年纪多大?
然而星期四为何不说服自己,出现在星期五之后?
你知道大地在秋天,沉思默想些什么?
我能问谁我来人间,是为了达成何事?
世界上可有任何事物,比雨中静止的火车更忧伤?
……
每一个问题,都让人大笑。大笑之后,又陷入沉思。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也许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几个不同的答案。在幼年,在少年,在青年,在中年,在老年。
所以,这本书里,没有答案。
顺便说一句,这本诗集是于聂鲁达死前数月完成,可视为伟大诗人在临终前对生命的巡礼,以抛下的三百一十六个未附答案的疑问,把读者引入迷宫,然后转身悄然离去,留给世间永久的思考。
这三本以儿童的视角奉献给曾经的小孩——现在的成人的书,如果有机会用心一读的话,相信你会有不同的体会。找个合适的时机,让我们的脚步停下来,等一等,重新尝试以孩子的角度看世界,寻回失去的那个自己,未曾不是一种收获。也许,能使你领略到生活的另一种快乐……
最后,分别以《疑问集》和《小王子》里的两句话作结:
“为什么人们花了那么多时间长大,却是为了分离?”
“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
因为听周轶君关于教育的课,听她介绍了一本诗集,聂鲁达的《疑问集》,说是适合孩子读。于是买来看看。
以前买书,从来不买诗集,因为觉得看不懂,更不要说给刚开始学习语言的孩子了。但是这本书拿到手,我边吃饭边翻,很快大半本就看过去了,非常有趣味。
这本诗是诗人对于宇宙万物,生活自然,社会人类产生的疑问的**。思维非常跳跃,想象力无穷,有一些的确像是小孩子会问出来的问题,只是给它加上了诗化的语言。这本诗集是作者暮年时写的,很惊叹于在如此年纪,聂鲁达还有这么细腻敏锐的观察力和超越维度的想象力。
这里摘一些诗集里的句子,供大家品读:
今天的太阳和昨日的一样吗?
这把火和那把火不同吗?
我们要如何感谢
云朵短暂易逝的丰硕?
挟带着一袋袋黑眼泪的
雷云来自何处?
.........
为什么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
长大,却只是为了分离?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品再品的好诗集。读给小朋友也不错。两位译者本身也是诗人和语言工作者,所以即便不是原来的语言,译成中文也是很优美的。可以让小朋友领略语言文字的丰富性,多样化,和跳跃性,以及语言和语言组合在一起产生的奇妙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