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基地

上海师范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科建设基地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1-15
  • 发布时间:2024-05-09 18:45:03
一、机制创新、联合行业、多元投入、共建互利、建成工程结构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一直是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难点:技术含量高、一次性投资大、费时费力、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但他是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必备实验室。在学校支持下,我院采用联合行
内容详情

一、机制创新、联合行业、多元投入、共建互利、建成工程结构实验室

工程结构实验室一直是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难点:技术含量高、一次性投资大、费时费力、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但他是土木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必备实验室。在学校支持下,我院采用联合行业、多元投入、多年积累、一次使用的方法,经过5年的筹划、设计、积累。于2006年建成工程结构实验室(配有MTS土木工程结构电液伺服试验系统,2000KN、1500KN、500KN作动器,7×8米反力墙)。目前,拥有建筑结构试验室、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室、工程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土木工程CAD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管理、建筑节能等多个专业实验室。从而,基本完成了我院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成套实验室的建设。力求走出工科大型实验室建设发展的新路。

二、 为学生服务、培养人才、为教师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上海及全国的经济建设服务。本室近年来在建设、管理、试验、效率工作方面成果颇为突出。土木建筑工程实 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建工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补充建设、整合和提高形成的。在建设过程中,实验中心以把实验室建成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为指导思 想,不断加大实验教学的创新力度。

实验中心建成了土木工程结构实验室(MTS土木工程结构电液伺服试验系统),这在目前上海市属高校中仍是独一无二的。由市教委16项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正在该实验中心进行。此外,我室完成了同济、上大、行业、企业在内的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工程建设项目的试验。

通 过在实验中心的学习与锻炼,许多同学参加了诸如土木工程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优秀毕业设计大赛、力学大赛等各类全国性的专业大赛,有的还取得了优异的成 绩。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整体培养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落实到各个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并固化到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操 作性较强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和实验教学体系,旨在通过综合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的设置,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

1、 在工程结构实验室计划开展的设计创新实验较多。建筑工程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让学生体验工程结构在遇到震灾、风灾时的引起工程建筑结构的反应和安全情 况;增设墙体保温性能试验项目,检测墙体基材和粉刷装饰层的保温性能,是否满足工程结构使用要求;设置节能建筑房屋结构设计试验。利用建筑、结构、规划、 平面布局新概念设计技术、新型建筑节能构造和材料。

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室检测土的固结试验,通过测定饱和土的压缩系数、体积压缩系数、压缩模量等等系数。让学生理解土的压缩性及土固结理论,进一步理解受力历史对地基沉降的影响,理解沉降随时间的发展过程。

3、建筑材料增设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设计试验,让学生将专业课程中涉及的普通材料,再加入外加剂、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进行调整,配置出满足工程结构长期性要求的具有的用于工程结构中的实际运用混凝土材料。

4、工程测量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法,让学生对已有建筑跟踪测量仪为全方位、高精度的全自动监测大型建筑物、桥梁等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经过实验数据分析、掌握其变形规律,才能合理预测未来的变形大小,及时采取预防或善后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5、针 对工程管理专业着重设置加强结构施工、检测环节中的优化管理实验方案的设计,检测内容包括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如何保证建筑物、构筑物的使用寿命满足设计要 求,以及检测已有建筑结构安全性能、安全寿命,先进的设计技术需要合理、优化的管理理念得以实现。要求学生按照上述理念进行方案设计,然后针对某些工程或 建筑进行检测。

建 设后的实验中心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参与工程实际应用技术,使他们更好地接触实际,为今后的就业、踏上工作岗位寻找捷 径。现在中心还承担着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的多个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的试验任务。这些项目都以开放型实验模式进行试验,充分调动师生 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力和创造力。实验室教师获得了“上海高校实验室先进工作者”称号。

目前,实验室除能完成所有的教学实验外,还可高质量地完成工程结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结构拟动力试验、结构静力试验 结构检测 建材检测等等;欢迎兄弟院校、行业、企业来我院合作试验。 建设的背景 结 构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之一,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土木工程结构的分析、设计理论,工程抗震与防灾减灾,新型复合工程结构材料的应用、结构 健康监测、建筑结构智能控制、复杂工程结构数值仿真、结构抗震试验技术、工程结构抗风、工程结构抗火等研究领域。汶川地震之后,工程抗震、结构健康监测及 结构控制等研究领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尽管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性,结构工程研究领域还存在很多难点难题。

建设目标 围绕学校的建设目标,结合学院的发展方向,整合学科研究力量,凝练学科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特色优势,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整体学术水平。

研究方向 根据结构工程学科发展主流和上海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根据本学科的优势和特色,确定“工程抗震与防灾减灾”,“复杂工程结构数值仿真”和“智能结构”为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建设内容 根据本学科发展现状,平台建设的重点内容是解决本研究团队从事科研过程中紧需的主要试验设备及工程计算软件。近年来,学院新建了建筑结构与抗震实验室、引进了美国MTS系统、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在建设期间,根据平台建设的经费资助可行情况,主要建设项目:增加MTS拟动力设备和动力应变测试设备;增加结构健康监测相应的有关设备;购置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适用于复杂工程结构数值仿真和工程抗震研究;购置MTS数据分析系统,满足工程抗震试验研究。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实验室建设

SICOLAB喜格-实验室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SICOLAB喜格-实验室系统工程建设服务商

1. 实验室布局:应合理、紧凑,各个功能区域有明确的界限,并确保实验室内通风良好,采光充足。

2. 实验室门的要求:门的类型、数量及开启方向必须符合实验室的需求,满足安全、排放和实验结果等方面的要求。

3. 地面、墙面和顶棚的要求:应坚固、平整、光滑,易于清洁和消毒,颜色一般为白色或淡色。

4. 实验室的室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标准,通风系统应满足水、电、气等系统之间相互独立的要求。

5. 废气、废水和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必须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同时应有特别的处理设备。

6. 实验台面高度:要考虑实验人员的身高,国家标准要求实验台高度为750mm,但可以根据实验人员的身高适当调整。

7. 地板材料要求:需要选择抗压性、耐磨性、防滑性好的材料,如高密度pvc。

8. 室内温度和湿度要求:实验室内的空气温度一般应保持在18℃-25℃之间,相对湿度为40%-60%。

9. 照明要求:实验室室内照明要求亮、均匀、无阴影、柔和。

10. 实验室设备:根据需要合理配置,充分考虑设备、设施的使用频次,避免面积和空间浪费,降低防护费用。同时,应具备可扩展性,便于开展新增加的检测项目,提升检测能力。

11. 实验室安全:对强酸、强碱、有毒、易燃物质及高压装置的储存区域应将其设置在高危险带,远离办公区;对其他危险物质及设备设置在中危险带;而危险程度最低的区域,应设置在离办公区域最近的安全地带。实验室应对各危险等级的区域施行准入制度,确定进入各区域的人员职责。

请注意,以上仅为实验室建设标准的一部分内容,具体细节和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行业和实验室类型有所不同。建议在进行实验室建设时,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规划和设计。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的实验室建设

四川省制药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由四川大学和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联合组建,与四川大学 “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协同,立足四川,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现代高层次制药领域人才,研究与开发药物新产品和制药新技术,推进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传统工艺过程的高新技术改造,促进四川省及我国制药产业链的形成和良性发展。

重点实验室由生物化工、药物化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剂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等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和技术人员组成。现有教授和研究员14名,副教授17名,讲师和工程师27名。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骨干占约70%,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占约85%。

实验室已有工作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拥有比较齐全的药物研究、中试设备以及现代制药分析仪器,包括符合GLP要求的药理研究实验设施、氨基酸分析仪、核磁共振、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型柱层析系统、冷冻干燥机、精密蒸馏系统等先进设备,同时购置了基于SGI工作站的Tripos公司的Sybyl药物设计系统,以及价值约80万元的工业过程开发设计模拟系统等。

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我国及国外制药领域知名的十余名专家、学者组成,由我国著名的制药工程专家王静康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高起点、高水平地开展研究与开发工作。

如何合理的建设实验室

青海师范大学藏文信息处理与机器翻译实验室是依托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建立起来的。1994年筹建,经多年的努力,基本建成集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计算机藏文信息处理与汉藏机器翻译方面的省级重点实验室,2001 年经青海省教育厅评估验收,正式命名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1994年以来,实验室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三项,其中国家高科技“863”计划项目《汉藏科技机器翻译系统》,是青海省1986年以来得的第一个国家高技术“863”计划项目,于1998年8月28日通过了国家高技术智能计算机主题专家组的鉴定,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为藏语言文字与其他语言文字的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为古老而优秀的藏语言文字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和藏族教育、科技、文代和经济现代化做出了贡献,使青海省在世界信息高技术领域有了自己的位置;我省第二个“863”项目《实用化汉藏机器翻译系统》也于2000年底结题,通过了国家高技术信息领域专家组的验收。第三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藏文自动分词系统》。该实验室还承担了三项省级课题:《科技藏文名词术语翻译方法与标准研究》、《藏文属性统计研究》和《藏文视窗平台研究》。

学科建设

我校民族师院在原有专业的基础,增设藏英双语教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科学教育专业等。正在建设校、院级重点课程9门,其中,《藏族文学史》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已开发《留学生藏文》等6门地方课程;与香港乐施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正在开发《藏族做人理念》等5门民族中学校本课程。

SICOLAB喜格合理的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SICOLAB喜格-实验室工程建设服务商

1. 明确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在建设实验室之前,需要明确实验室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例如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确定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和布局。

2. 实验室布局规划:实验室的布局应该合理、科学、安全和高效。需要合理规划实验区域、办公区域和辅助区域,如仪器设备区、实验操作区、样品存放区、洗消区等。同时要考虑到实验过程中的通风、采光、消防、安全等问题,保证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3. 实验室设备的选择与配置:根据实验室的功能需求,选择适合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并合理配置设备资源。在选择设备时,要考虑到设备的性能、精度、稳定性、安全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室环境控制:实验室的环境控制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需要根据不同实验室的需求,对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等环境因素进行控制和监测,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安全问题,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配置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6. 环保与节能: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到环保和节能问题,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设备,减少实验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能源的消耗。

7. 后期维护与管理:实验室建设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管理,确保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同时需要根据实验室的使用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实验室的布局和设备配置,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合理的实验室建设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布局规划、设备选择与配置、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环保与节能以及后期维护与管理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出符合实际需求的现代化实验室,为科研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