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读后感

三国演义第三、四回读后感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1-15
  • 发布时间:2024-05-09 19:05:08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
内容详情

《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便是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割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

黄巾之乱是从桃园三结义开始,讲了黄巾起义之后,东汉**的反击,出现了刘备,曹操等英雄,而东汉政权也快灭亡了.

董卓之乱是讲董卓入京前后的故事,从何进与十常侍对战到少帝逃出京城,结果被董卓救驾.董卓入京后收买了猛将吕布,又废少帝,立献帝,大权独揽,实施暴政,逼得群雄联军伐董卓,虽然后来联军失败了,但是董卓最后也被吕布所杀.

群雄割据是讲董卓死后,中原诸侯群龙无首,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互相厮杀,最主要分为三个战区,即北方的袁绍与公孙瓒,江东地区孙策的崛起,中原地区曹操,刘备,吕布,袁术之间的战争.

再后来的三分天下和天下归晋我就不一一细说了,最主要的我想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领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基础,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现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来,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门和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受有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而且对于有才干的人曹操还能做到不计前嫌,比如陈琳本来是袁绍的部下,曾经替袁绍起草檄文,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绍失败后,陈琳归降曹操.曹操问他说:"你从前为袁绍写檄之,骂我一个人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骂到我的祖宗三代,陈琳连忙谢罪.曹操爱惜他的文才,不仅对他不处罪,还照样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仅因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揽人才,还在于他有着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胸怀.在赤壁的惨败之后,曹操并未一筹莫展,而是笑着说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据",并且三次大笑展现出他对待挫折的乐观态度.曹操同时也是个很有文学情趣的人,喜欢作文赋诗,即使大战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许多诗作都是乐府中的名篇.

三国演义1~8回合读后感

《三国演义》,它像胶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了。我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于是,刘畚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听完,刘畚觉得惆怅不已。几天后,刘畚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畚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望采纳

三国演义1~8回合读后感如下:

《三国演义》的前十回,是故事的开张,乱世的始端。自古乱世出英雄,这个时代的奇人异事也特别多,刘备、关羽、张飞、董卓、吕布、袁绍、孙坚等,要么是手握重兵割据一方的枭雄,要么是武艺超群技压群雄的虎将,为一个波澜迭起,纷争重重的时代奠定了基础。

前十回里最为世人所传诵的,莫出“三英战吕布“之右,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吕布的骁勇善战,而是吕布为美人名马,两弑其父。

第三回里,写吕布本是丁原的义子,却被李肃的一翻话,和黄金千两,赤兔一匹,说得其翻脸不认人,是夜就提刀入帐,杀了丁原,取其首级,投奔董卓,且拜其为父。昨天的敌人,今天就变成了义父,翻脸的速度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杀人不眨眼的利索更是与其人中之龙的外表格格不入,令人扼腕叹息。

昨天的敌人,今天就变成了义父,翻脸的速度实在让人叹为观止,杀人不眨眼的利索更是与其人中之龙的外表格格不入,令人扼腕叹息。

其后第八、第九回,写了吕布本来与董卓相处还算融洽,后来被王允的美人计离间,为了得到貂蝉,也为了出一口怨气,竟再度手刃其父。虽说董卓亦是祸国殃民的奸臣,但既与之有父子之名,奈何执戟时却无父子之想,又被别人的一翻言语,一条毒计,说得杀父投敌。

至此,吕布已给世人留下了不忠不孝不义的印象,可惜其空有一身武艺,却因轻信谗言,种下了使自己身败名裂的恶果。其实个人认为吕布并不是秉性不忠不孝不义,只是缺乏主见,没有明志,导致误信谗言,自食其果,可算是《三国演义》里极富悲剧性的人物。

吕布虽然已经仙逝多年,但像他这样的到现在仍然大有其人。君不见多少大学生认为专业不好无心向学,多少年轻人认为工作不称心频繁跳槽。自怨自艾,怨天尤人,最后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其结果与吕布相差不远矣。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