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境很好,作为四大校区最大的(约3.83km2,理论上是其他三个校区面积的总和,不过是计合了部分山地,总之自行车是必要的),地处珠海,出门不远有一条很长的情侣路,沿海而行可享受愉快的散步,或者直接去爬山吧,后山有清泉。四季天气都不错,太阳见面频繁,海风常有,若隐岁情四大湖,绿化非常好,教学楼是亚洲第二长的。如果你爱运动,则是非常幸运的,可以说其他三个校区的免费运动设施合起来都比不上珠海校区的多。出外玩的选择也是最大的,珠海是旅游城市。不过因为地处珠海,离本校区较远,目前师资还可以说是很好的,但教师们总来回广珠间也很吃力,所以据说以后可能会改革成珠海分校,性质类似于北师大,当然现在这些与你没关系。也因为新校区又较远,所以学习氛围的话肯定是比不上南校区或北校区的,最好多去图书馆或教学楼自习,在宿舍是很容易变得懒散的。有位老师说过一句话,来珠海就是度假的。不过还是有一点不错的,珠海的学生社团是最多的,你一来就知道了,连自行车协会都有……锻炼的机会非常多。2.东校区和珠海校区,这两个校区相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山大学南校区,真属于文化边缘地区。但毕竟都是我生活过的地方,小地方也总有小地方的特点呀,细品这些特点也未尝没有可爱的地方呢。譬如,我曾听过一位珠海校区的同学抱怨,说是珠海校区商业气息太重了,不利于学术氛围的培养。我听了掩嘴哑然:不过是一群学生自己瞎折腾而已,哪来的商业气息了!倒是我离开东校区后,每次回去那里,都能从空气中闻出愈来愈浓的铜臭味来。的确,东校区一直都在变化,每次经过都能感同身受:体育馆建起来了,新的楼房拔地而起,原本的一些空楼房都住满了学生,运动场所也略有整修,原本一些罕有人至的建筑都有了些人影,公共教学楼对面又新开了食堂里边环境还不错,宿舍楼对面的小土坡被轰平了……但仔细想想其实珠海校区也一直在变化,偶尔有一大排的卡车在校园里扬起阵阵尘土让行人掩鼻不及,工地上新的宿舍楼也在日夜赶工。不过两相比较起来,东校区的变化都是能感受得到的,生活在那里的人们都有一种亲身参与感;而在珠海校区,那些变化虽然也在发生,不过似乎总和中大学子关系不大,学子们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发生什么改变。就自然环境而言,珠海校区显然是优于东校区的。珠海校区有山有海,虽然那所谓山的高度是树撑出来的,海的颜色是黄黄的海边还漂浮着垃圾,但总体上还是有一种幽静感,让一心向学的部分学子可以有一种隐居苦读的决心。若海、隐湖、岁月湖、秘水,这些珠海校区的小水潭的名称还是颇有雅意。秘水是个不错的去处,沿着秘水走到山沟沟里,可以看到一群山羊在吃草,也不怎么怕人;隔着秘水,偶尔可以听到对岸的树林中有人在吹笛;秘水边系着小铁船,据说还真有人有雅兴月夜泛舟虽然后来不幸落水游泳回来了;秘水那一带晚上经常有一对对美好憧憬的小男女趁着夜色发展亲密关系。相比起来,东校区显然就缺少这样一种闲雅的地方,可以让小男女们的热情自然地挥洒出来。在东校区,一条条柏油大道上,路边连一个凳子都没有。路边的树都还没长大,大太阳的,常常让人无形中心情烦躁起来。东校区也有山,有水。可那山全是土坡,土坡,土坡,荒凉的土坡上野草长势喜人,还曾惨遭火灾,幸好最近宿舍楼对面的突破被炸平了据说要改建商业中心,也让学子们多了点盼头。大学城虽被珠江环绕着,不过学子们越过重重马路来到珠江边恐怕也失去了原有的兴头。不过无形中两个校区的自然环境倒有点相似,一个是被水环绕的荒岛,一个是山海包围的山沟沟,一样的交通不便,同病相怜。就单纯社会生活,东校区似乎还是不如珠海校区。宿舍生活区和教学活动区分得太开,大马路隔开的简单化的功能大分区让路上少了悠闲的行人,而到处是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煞有介事的人。就住宿条件,东校区可以说是超高密度。宿舍楼的外型设计让人想起金鱼缸,学子就像被圈养的金鱼。大学城还总共有十几个这样的大学,在大巴上绕大学城转一圈总难免会有参动物园的悲凉感——我自己也曾是这其中的一员。东校区的宿舍内部也较珠海校区更为紧迫,手长的同学往后伸直手差不多就可以碰到自己对面同学的座位了。这样高密度的紧迫生活无疑增长了东校区同学的压力。相对来说,珠海校区就稍显宽松一点,加上更好的自然环境,更好的气候,也更适合养生。不过社会生活并不以生活舒适度为指标。在其他方面,东校区都要比珠海校区好得太多。因为处在大学城,就有许多不同的大学存在,每个大学都有不同的风格和气质,在如此近的地理距离上短兵相接,对于每个大学来讲无疑都有很好的影响。大学城的学术资源共享,对于任何一个大学的学子来说都是极好的条件。虽然因为历史短浅,整个大学城的文化、学术根基都浅薄得可怜,但前途确实是不可**的。高密度的紧凑空间固然增加了压力,但也给不同学校的学子以相互交流的机会,“他者”的景观可以直接碰撞,无形中也就丰富了生活,增加了生活的质感。此外,所谓“大学城”另外一个优点是,它确实向西欧的“大学城”学习了,不仅仅是大学生居住,还存在其他非大学生的居民。譬如我在东校区住的“至善园”旁边就是岛上的原住民居住的“贝岗村”。村民的存在一下子增加了大学生的生活气息,让大学生活不再“象牙塔”,而是更平易近人。而大学生的生活显然也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有利的促进。这又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我在东校区生活的时候,就喜欢在傍晚吃完饭后沿着马路闲逛,看看路边摊贩有什么新奇货色,往往买上一大堆水果回宿舍,因为实在很便宜。傍晚时分常常有很多广外的同学取道贝岗村涌到中大这边,据说是因为广外的饭堂饭菜质量难以恭维的缘故。许多村民也会在傍晚散散步,小孩子也放学了。大学城外环是车辆流动,中环是人流涌动,内环则安静一点,有勤奋的同学在环岛慢跑。入夜了则可以去所谓的贝岗村烧烤一条街转一转,满足一下味蕾。我在珠海校区就从来没有这样的经历了,虽然生活更悠闲,但每天在学校里走来走去的,都是那些同样的脸孔,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动作,想不生厌都不行。我多么希望路边有个什么小摊贩。在珠海校区待久了,我就觉得大学生“天真”的面孔令人生厌,那些要讨生活的人们更加亲切。话说回来,这次回东校区,看到曾经的贝岗村烧烤一条街已经被整治得面目全非,烧烤全没了,取代的是一条门面上还看得过去的街道。这些小店面百分之八十以上还是和吃有关,大多是大排挡或冠以某某地区美食之名,偶尔也可以看见一些稍有格调的小店,给学子一些不一样的选择。令人欣慰的是,虽然门面上的这一排店被整治得变了样,但贝岗村的内部还是没有变,依然是五花八门、臭水横流、丰富多彩、五毒俱全,禾午旅馆历经公安打击,还是屹立不倒,成为物欲男女的心灵栖所,捍卫着它享乐先行的旗帜性地位。而在珠海校区,哎,真是不提也罢,我居然可以把每天到饭堂吃饭当作超级玛利奥一样的冒险记。生活单调,没有质感,缺少他者景观,清一色的学生仔,还被隔离在山沟里,珠海校区唯一适合的是中小学生的半日游——这里确实有很多中小学生来参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才,在不一样的环境下,东校区和珠海校区的人们自然也有不同的精神面貌。珠海校区的学生们大多只在珠海待两年,珠海校区正是他们考上大学暂时的缓息地,刚刚逃离升学的压力,工作就业的压力也尚早,所以人们普遍都比较放松,有一种单纯的快乐的气息,所以珠海校区虽然僻静,学习的氛围也并不浓。而东校区因为有高年级同学的存在,面对的社会的压力感自然要更多一些,而且就在广州市区这个物欲中心的旁边,空气中多点铜臭味自然也难免。至于东校区的课室里自习生比珠海校区多,我想大概是因为东校区的课室里桌椅较之珠海校区更宽阔更舒服,而且课室大多有空调的缘故。就这么总体上来看,珠海校区的学生聪明,东校区的学生精明。男生吧,给我的感觉都有点糙,区分度不大。女生则有点意思,因为女生总是喜欢打扮自己的。珠海校区的女生的妆扮都有一点高贵的气质,看得出她是个青春/清纯的大学生,东校区的女生则要俗气一点,走在路上,往往难以判断哪个是大学生,哪个不是。不过再贵族气,终究是乡下的孩子;而虽然有点庸脂俗粉的味道,说到底还是城里人。两者的差别就在这里了。所以,虽然珠海校区的女孩子要漂亮一点点,但是东校区的女孩子的诱惑力要更胜一许许。以上都是过来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