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通过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我们了解国史、国情。这本书共十章,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以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历史征程与光明前景为基本脉络,着重探讨了中国在近代世界的落伍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的诞生与国民革命、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近代史是一部奋斗史。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必须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缅怀先烈,不忘本来,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公元1840年,西方列强用**大炮撞开了满清王朝的大门。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国家处于内忧外患、水深火热之际,社会各阶层的人们也开始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这段时间老师讲授的相关内容,让我能够站在更为客观、理性的立场,以相对全面的角度,去对历史洪流中发生的大事件,做出一个更为公正的评价;尊重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我们对待历史应有的态度。
? 农民阶层——太平天国运动
记得初中时,我便因“桂平金田”对这一运动深感兴趣,如今“重温”历史,了解到了更多未曾听闻的知识: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力量是农民,但为什么是农民,而不是其他相对有权有势的阶层,比如说地主阶层(毕竟列强的侵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的利益造成了损害)?老师说,在中国这个农业大国,农民是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对象和反抗力量;正所谓“****”,长期受到不公平对待的农民变成了首先站起来说“不”的人。
农民阶层的力量是基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还离不开其它的“催化剂”。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军人-洪秀全,从七岁起,就学习四书五经等古籍,家里人也都希望它能考取功名,但他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全都名落孙山,偶然的机会他决定不再信奉孔孟之道而改信了**教(后来又创立了拜上帝教),于是,他本人就有了一个较大的思想转变--由追求仕途到反清。也正因此,他才会发动农民群众去进行反抗。这是从人物方面去考虑其兴起原因。
另一方面,此时的中国,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受到影响而逐渐解体,**战争又使得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现象的更加严重,农民的负担进一步加重。
综上所述,太平天国运动是符合历史必然性的。
地主阶层洋务派——洋务运动
1861-1895年间的洋务运动,是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的、为挽救清王朝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自强运动”,尽管此次运动因“甲午海战的战败”而被画下了一个失败的符号,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在思想上有了进步——懂得了向先进的国家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知识,军事、商业、教育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本人一直很钦佩梁启超先生——学贯中西,文采过人,他在清华大学发表的关于“君子”的演讲,更是激励着我要做个“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少年。启超先生的过人之处,在近期所学的维新运动中也有体现。
不同于地主阶级洋务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的前列,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此处讲到“制度”,是前两次运动未曾触及的,而这正是挽救中国的根本途径,梁启超等人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方法,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实施一定的措施。但不可避免地失败了,令国人惋惜。
总结性思考
上述三个典型的阶层抗争无一例外的失败了,根本原因,毋庸置疑的是制度问题。一棵大树根烂了,上面的枝干和叶子就算依靠“输营养液”的方法,也难以生存,更不要说健康生长了。**的清王朝统治正是烂掉的树根。
谈到这里,不得不感慨我们这一辈——生逢盛世,何其幸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你我有目共睹,特别是今年的疫情大考,更是检验出了制度的可靠。
历史像是滚滚向前的车轮,永不停息,但我们的脚步,必须适时停下,因为我们要回顾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更美好的未来。我想,这就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性之一吧?
在近期的近代史学习中,我对辛亥革命的来龙去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爆发的历史条件: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人多年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统治危机的来临,使人们痛感国家就要灭亡了,虽然清**宣布实行了“新政”,但不过是“自掘坟墓”。“风雨欲来山满楼”,一场革命是免不了的了。
②当时的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他们需要一个领导者来带领他们登上历史舞台,从而维护他们的利益;先驱者孙中山先生也曾寄希望于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后来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便决心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朝的统治。于是,资产阶级的人士团结起来,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if !supportLists]2.? [endif]辛亥革命的准备工作:
①孙中山先生所做努力: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之后其流亡海外);
1904年,孙中山先生发表《中国问题的新解决》(表明资产阶级革命派高举民主革命的旗帜)
1905年,三民主义的提出
②其他阶级人士所做努力:
宣传革命书籍的涌现,革命民主思想得到传播——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示钟》《猛回头》;
革命团体的成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革命力量——华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
*1905年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
③其他: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是给天下人一个风雨不侵的家,是给孩子一个和平宁静的世界。”
辛亥革命的基本进程:
导火索:保路运动(1911年5月)
第一枪: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
阶段性成果:清帝被迫退位,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重要标志:中华民国的建立(1911年底)(期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失败:袁世凯窃国复辟,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最后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中国重新落入了黑暗的深渊
学习完“辛亥革命”的基本知识,我深刻地认识到:“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的不二之选,是时代最强音;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苛责革命的手段,认为革命破坏性大、劳神伤财,不搞革命也可以的“告别革命论”,其实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不现实。
选择“革命”是中国发展的主观需要和客观选择,具有前瞻性和思想深度,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水深火热的时代,知识分子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不管是宣传和组织工作的开展,还是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白衣书生们利用所学先进之知识,为欲倒之国家贡献了一己之力;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更是值得中华儿女所敬仰——热爱祖国、献身祖国,一生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而矢志奋斗;本着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替人民谋幸福”;具有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从不拒绝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
伟大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着伟大时代。虽然辛亥革命带有历史局限性,但仍值得我们去从中获取有利于当代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毕竟,历史总是滚滚向前的车轮,“一劳永逸”的决策是没有的。小到每个读书人,大到整个国家,从思想传播,到道路选择,每一个选择、每一个历史节点,都会成为岁月长河里不灭的痕迹,成为前人的怀恋,后人的效仿,故而走好当下的每一步,对你我他,都十分重要。
?近日看了广西财经学院的舞蹈,同众多网民一样背后发凉,深受触动——封建的思想糟粕了一代代的国民,数之不尽的花季少女葬送在所谓的“三从四德”等囹圄中,令人感慨。同时,越发觉得:思想进步对于社会以及整个世界发展进步的重要性,越发认识到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要性。为此,我重新整理了一下课堂笔记,写下了这篇课堂心得。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新文化运动
近代以来,为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经了千辛万苦,多次向西方学习却屡屡碰壁,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窃取,更让国民感到绝望、苦闷;一些知识分子认识到“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于是发起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新文化运动中关于“新青年”的六个标准——人格形态自主,社会观念进步,人生态度进取等,这些标准哪怕是放到现在都是有很大的标杆意义的;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在当时具有很强的进步意义,仿佛人们冲破思想牢笼的一把金钥匙。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他们批判孔学,但没有完全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也可说明这次的思想运动并非偏激的、不理性的。但万物均有两面性,我们也要认识到该运动的局限性: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而且在当时的情况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而且,他们的宣传手段有限,很难根本改造社会环境产生的各种思想与国民性。但作为一场生动的、前进的、革命的思想潮流,它的时代意义是不可磨灭的。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在推动社会进步、取得民族解放的事情上有着无限潜力。慢慢地,中国境内出现了很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之后又发展出了中国***。
课堂上,老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有其历史必然性:这是在争取民族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过程中反复探索的结果,也是在各种社会思潮中充分激荡的结果。中国人民在效仿西方的过程中屡屡碰壁,在陷入了严重的价值缺失和精神迷茫中时,十月革命带来的马克思主义推倒了思想的铜墙铁壁。中国出现了能够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革命政党,中国革命也从此出现了新局面,尽管由于幼年的***工人阶级人数不多、理论准备尚不充分且受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但由于秉持着为人民为祖国的初心,以及道路的正确,幼年的***也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了后面国共合作的倡导者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中国***代表着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愈挫愈勇,革命党人在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敢于打破思想禁锢、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一心为党、一心为民的精神值得世世代代的歌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立党为公、忠诚为民”从一百年前的紧急撤退、红船会议,到如今的盛世华章,中国***懂得了如何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道路。
“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思想与文化对一个人乃至整个国家的影响有时是大到出乎预料的。从封建思想,到民主思想,再到社会主义思想,步步艰难,却也步步有力。或许今天的我们,因身处象牙之塔,而不用因封建腐朽的旧俗而痛苦,却也要时刻警惕封建残余糟粕对一个人思想的毒害——例如“女德班”的开办,就足以让人诟病、唾弃好一阵了。用先进的思想净化自己的头脑,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的身心,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人生才不会偏离正轨。
1、中国近代史是一段让人无法释怀的历史。读史的过程就是不断生出慨叹的过程。但是站在后来的角度,选定一个既定的基点去阐述历史,是谓“盖棺定论”者,实在让人疑惑它的释读。教科书中的近代史如此,教科书外的近代史,此是其一,也未脱窠臼。所喜者,毕竟接触到些许不同的历史追述,些许开明了一些观点和立场。
2、之前读曾文正公的传记,最大的感叹就是,所有著史者,皆是局外人。因为是局外人,便只能凭借史料推敲连缀;因为是局外人,便对历史的走向有了一点两点通明,因而似乎更易评说好恶;但也因为是局外人,便永远无法从当事人的角度还原历史的真相。换句话说,大多数读史人,永远只有扼腕叹息的份儿,把他们换回历史现场,他们的所为只有更糟。
3.所以,读史或在于了解现代一切的由来和背景,或在于于风云变幻中习得一两点人生积累,而决不在于顿生义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