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知识学习 >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 分类:知识学习
  • 更新时间:2024-11-15
  • 发布时间:2024-05-10 23:05:16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精选8篇)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是教师的一个良好习惯。下面是带来的教师个人读书的心得总结,仅供参考。
内容详情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精选8篇)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教师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是教师的一个良好习惯。下面是带来的教师个人读书的心得总结,仅供参考。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1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反之,没有知识的不断补充和积累,人便会落后于时代。歌德说过,谁落后于时代,就将承受那个时代所有的痛苦。特别是在现今知识爆炸的年代里,不能接触新的知识便会被时代所淘汰。

 对于我们教师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更是不可忽视的。它能提供我们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正如高尔基所说,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一、读书可以让我们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牛顿说过他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科学巨人的虚怀若谷自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可以从中学到更有价值的东西。书籍对于整个人类的关系,好比记忆对于个人的关系。书籍记录了人类的历史,记录了所有的新发现,记载了古今历代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只有认真的学习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才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上来看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并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的体现,通过对他们的学习,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来不断的完善自己,大大的促进了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这样说,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也是这样来实现的。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做出多么大的贡献,人类社会最终还是在原地踏步。由此更可见读书的重要性了。

 二、读书开阔人的视野

 书本中的知识可谓是包罗万象,他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的知识更全面。从而能够更深刻的思考问题,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现代的许多实践都证明了各种信息的相关性,如果只知道一个领域的信息,必然会有碍于自身的发展,掌握更多方面的知识,才能使未来的不确定风险降至最低。就像做股票的人都应了解当今的政治经济形势,以便能更好的分析股票走势一样。研究物理学的学者们都要有一定的化学和其他基础,才能有所成就。记得一位诺贝尔获奖者在复旦做讲演时就曾说过,现代科学已没有明显的界限,你必须对相关的科学都有所了解才行。在这方面,伟大的导师恩格斯就是一位广泛学习的典范,他虽然只上过中学,但由于他发奋读书,十九岁时就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和写文章,在参加工作实践后,他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从而被马克斯称为一部真正的百科全书。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助。从它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力量,更能体会到书本做为人类掌握知识力量的有力武器的巨大作用。

 三、读书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来无善亦无恶,关键是正确的引导。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位良师益友就能起到很积极的作用,书本就是这样的一位。一本好书就如一个好的导师,它能教你如何做人,做一个于己于社会都有用的人。书籍能安慰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摆脱悲哀和痛苦的羁绊;书籍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岁月化为令人愉快的时光。书必将各种信念注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充满崇高的欢乐和思想,从而使我们入神忘情,灵魂升华。

 所以我们要倡导并支持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称职的教师,以带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健康的发展!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尤其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多读书显得尤其重要。工作之余,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之的《陶行之教育名著》、肖川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收获很大。同时也深深体会到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

 特别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第4条“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感触颇深,我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力求使每个学生在本身原有素质基础上,获得和谐和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其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自我教育,具备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基础的形成,注重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对于我从事的小学教学,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其含义有两点:

 一是为了面向全体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改变“应试教育”那种片面、单一的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式。

 二是强调加强基础的教学,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单词,而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总之,读书,使我对工作、对生活都充满了自信,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始终充满**。每天读书一小时,我还要持之以恒,相信它会为我带来丰盈的人生!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3

 人最高兴的,莫过于拥有了收获。本学年,我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撰写班级案例以及教育反思上,也越来越觉的得心应手,轻松自如。我的变化,缘由来自我爱上了读书。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好书,能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

 在《给教师的建议》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下来,深入地思考。”这句话深刻的告诉了我们: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教书育人,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才能不断的滋润学生的心田;只有不但的读书,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与学生走的更近,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我们爱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在《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中,汪中求同志说:“细节决定成败” “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这不仅让我想起“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是繁琐的,他们都是由一个个不起眼的小事,一个个细节构成的,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小看了一个个的细节,这些细节却关系着我们工作的成败。孩子一个小小的举动,我们都应该关注他要干什么,课堂教学中一个小小的细节,都可能决定这节课的成败,所以,工作中、生活中。我们都要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个细节。

 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中,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用李镇西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李老师的话,给了我工作的动力,我受意匪浅,不要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进步,哪怕一点点,这也是我的收获。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4

 余华文字以真实见长,正因为真实也就多了些残忍,冷酷。死亡,血腥,人性丑恶,在他作品中更真实,血淋淋地令人震撼。读完《活着》,或许需要对这两个字重新审视,什么称为“活着”?如我们久坐空调房,入目皆是繁华都市,巍峨楼层?如福贵奔走求生,满目疮痍,挣扎困苦?我想“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胜利”,只是活法不同而已,并没有所谓的意义高低。

 福贵一生由富贵向破落,尝过高于云端,也曾跌落泥潭,经历最多的大抵是死亡,父亡母丧,偌大的家在死亡之下也只见卑微与渺小。古人常说“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死亡离他很近,离我却远,分明无法体味亲友亡故之痛,可却在字里行间嗅到腐朽之气,若有若无除了悲凉也想不出别的词汇了。双亲之故似乎只是引线,儿子以一种极残忍丑陋的方式死去,如同鲁迅先生笔下愚昧人以人血馒头治病,除了人性丑陋更多是愤怒,痛失骨血却无处可诉的愤怒。读到这里时多次想拍桌怒起,福贵作为一个无权无势的底层人只能接受,无力反抗。接踵而至的是女儿难产去世,妻子病逝,连女婿也被水泥板生生夹死,死前记挂的儿子似乎在死亡之下流露生的希望。本以为留下相依为命的小孙子将是全书的结局,却在末处让小孙子以一种滑稽,今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方式死去,似嘲笑似讽刺。以死亡的血腥反衬活着,这样的活着连生命都染上腥味,终究只剩福贵一人,终究是“活着”。

 感慨于福贵的一生,也为“旁观者”悲哀。在权者的冷漠亲友的无动于衷,村民的愚昧无知,每个人都是这一场场死亡的促成者,“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他们自然无法体会,在同一种氛围下,欺凌,血腥,死亡已成常态,他们作为“助力”,只是加速死亡,冷眼旁观,可悲可恨,他们自然也将踏上同一条路——在死亡中挣扎,向死而生。至于福贵的他是一个矛盾的存在,他认命他不争,他看似灰暗而沉默,但最后他“活着”,坚韧地活着,在命运折磨下见亲人一一离去却依然好好地活着,在一次次死亡面前,在一次次将临崩溃之际他仍活着,不争不抢,平凡顺从,只为活着而活着。英雄们或许不齿,我却觉得:活着很好。

 如今可以不挣扎,毫不费力地活着。不要妄言生死,于你而言不值得珍惜的,却是有人无比渴求的,所以好好活着就是有意义的事。

 感慨万千,谨以余华一句话作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5

 这本书虽然是在讲物品整理,但却胜在没有落进整理物品具体方法的藩篱中,而是从意识和理念层面,借助瑜伽中的“断行”、“舍行”、“离行”,对面对物品时,人们的心理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和调整。

 随着时间的积累,房间中堆积的物品会越来越多,有对我们而言意义深刻的纪念品,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有为了应商场打折的气氛拿下的战利品,还有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愤怒、委屈而糊里糊涂收入囊中的安慰品……这些东西对于我们真的全部有用吗?作者山下英子用她“断舍离”的理念让我们沉静下来去重新审视。

 “断”=断绝不需要的物品进入房间。

 “舍”=舍弃家中累积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身处宽裕而自在的空间。

 乍一看,好像挺容易的,但深究下去,发现最难做到的就是时时刻刻以“自己”和“现在”两个轴去不断审视物品。无论是“断”,亦或者“舍”,最重要的就是反复问自己这个东西对于现在的我到底有用吗?是现在就能用还是仅仅只是未来的某个时候或许才会派上用场?是为了填补内心匮乏的安全感、满足别人对高品质生活的定义、遮盖心中的自卑情绪,还是真的为了自己才留下这件物品?面对物品,其实就是在面对自己!原本以为堆积在墙角或塞在柜子深处的一件件东西只是由于自身的懒惰,亦或缺乏收纳整理的方法,当真正着手面对时,才发现他们背后隐藏的心理因素。需要克服的不是收纳方式的缺少,而是没有勇气丢掉物品背后的真正原因。

 所以,运用“断舍离”去清理物品,不单单是在整理凌乱的房间,而是在对内心的情绪和感受进行着梳理和调整。对曾经发挥重要功用而如今已退居二线的物品说声“谢谢”,对冲动购物却搁置墙角没有很好施展其用武之地的物品说声“对不起”,然后再去舍弃,或许就会容易很多。

 用“自己”和“现在”两个轴不仅能帮我们整理物品,甚至对于身边环绕的人和事都可以进行重新审视。一段感情明明看到了隐藏在看似和谐景象下的问题,却像鸵鸟一下将头扎在地里装聋作哑,维持表面光鲜而不敢面对。陪伴你的朋友曾经和你有无数的欢声笑语,而现在却由于生活轨迹的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有了巨大差距,却硬要佯装以前的美好硬着头皮坚持见面。()一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你已经看到了方向的错误,却为了害怕经历更改路线的巨大工作量和承担的责任而继续沿老路前进……对于这些,静下心来,用“自己”和“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其实我们都能看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的只是坦诚和勇气,去面对存在的问题,断绝已不合时宜的关系,积极做出调整,脱离对过去、对他人的执着。

 在践行了的“断舍离”后,你会发现屋子的内部空间变得开阔和清爽,内心空间也在不断扩大和强韧。执着于外在的人事物,不能让我们内心得到真正的满足,而将关注力聚焦于自身,精力放在当下,才能换来生活的真正轻盈。如此这般,快乐和幸福便会如期而至。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6

 山下英子这本短小精炼的书其实我很早就看完了,但是一直不想写,不敢写。总觉得还没有把领会到的真谛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断舍离》这本书主要从身边的收纳入手,提示我们要放下对幸福的错误理解,尤其是“多就是好”的执念。然后分析、整理,进一步“舍”。舍不是把东西从此处搬到彼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放弃”。(选择捐助给有需要的人,让物尽其用。)最后就是“离”,即人生中的减法。做完这些,你会发现长久困扰你的“选择恐惧症”消失了,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效率都提高了。

 因为“断舍离”提倡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会帮助人们尽量摆脱物质的过度束缚。就像曾国藩所言,人之精神有限,过之则竭。当你把生命纠结于毫无意义的物质上时,等于间接降低了生命的质量。就像扎克伯格出现时永远是同样的灰色体恤或者连帽衫,这让他得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当然也有可能纯粹只是因为“懒”。哈哈)

 “断舍离”是一种主动学习做减法的过程,以前的我却只会依赖时间来帮我做人生减法。

 我从小就是喜欢怀旧的人,过去的小物件都悉心收藏着。不管是小学时候收到的第一张贺卡,还是高中时候和同学们的合影。很多别人眼里毫不在意的东西,我都视若珍宝,久久不舍得丢弃。也许是因为成长环境影响让我特别珍惜“朋友”、重视“友情”。大一思修课模拟拍卖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当时尽全力拍下的就是“友情”和“书籍”,还有一件突然忘却了。(如果是现在,也许答案会不尽相同)。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对“友情”这般看重。

 前几天偶然看到旧手机里的一些短信,发现那时候互相说永远是好朋友的人,不知不觉就突然断了联系……小时候总喜欢说永远,在贺卡上写着“友谊天长地久”“我们永远是好朋友”。以前每次毕业都觉得同学录最珍贵,甚至初中时给同学们写了三份,读书笔记。但是不联系的还是不联系了。反而当时不屑一顾给我写同学录的好朋友,却一直站在身边,从未离去。突然明白需要守护的真正朋友,其实只是一小部分。而这一小撮人,会在你以为孤立无援的时候,早早就挺身而出站在那了。

 时间,真的会帮你做减法,筛选、留下最珍贵的人。

 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人生里也要学会主动做减法。(就像我现在有个莫名其妙的习惯,定期删好友,那天却惊奇地得知这样做的不是我一个人。哈哈)

 这样会帮助你更早地明白自己生命的专属意义,更早懂得什么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生都是由你能够记住的日子组成的,把时间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回首往事时就会多一些幸福,少一些后悔。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7

 近日来,细读稻盛和夫先生的《活法》,不免被先生于书中所提思想震撼,其思想之深刻、实用,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塑造及指导,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只是品读《实现理想》这一章,以下是思考之后的几点感悟。

 第一,愿念的作用是无穷的,特别是在实现自身人生追求的过程中。

 稻盛和夫在这一章中曾说:“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渴望就是一种愿念,而确实,如果没有对于自身追求的渴望,实现这个追求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刚开始的阶段可能会迷茫。然而总会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我要过上怎样的生活,我要把公司做大做强,我要赚它一个亿,这些都可以,必须敢想同时也必须持续地想,因为这会是促使你实现人生追求路上的精神动力,会给你带来信心与勇气,助你逐步朝着追求的方向靠拢迈进。故而,稻盛和夫先生所提倡的这种“愿望说”也是值得在公司内部推广的,当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精神动力去推动公司发展,以公司发展作为自己现阶段的追求,那么必然公司的发展是可以预见的。

 第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人生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

 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与拥有一个消极悲观的心态,对于一个人的命运起着截然不同的作用。悲观的人会将自己的一切归因于命运,但其实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学教导的则是人生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身的自由意志,随意志的好坏而起伏,因而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对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无论是工作,亦或者是生活,保持一个好的心态都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事情的达成。而心态是一种很容易互相传染的抽象事物,当一个办公室大部分都是积极乐观的人,小部分是消极悲观的人,这小部分就容易被积极乐观的氛围所传染,慢慢也会转变得积极乐观,反之,也一样成立。故此,在此基础之上,在办公室培养积极乐观的人,对于工作顺利展开,对于问题的解决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活跃的思维和持续的热情是走进成功的秘籍。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特别强调了“重复”与“持续”是两回事,并不是要漫不经心地去重复与昨天一样的事情,而是要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哪怕是微不足道,也要不断去改善、钻研,故而需要有着活跃的思维和持续的热情去推动一成不变的改善。有的员工,面对同样的一份工作,做久了便会产生惯性,逐渐降低其热情,成为一种机械性的重复工作。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指出,这是极度不可取的行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度不利的。辞退在长久工作中丧失热情的员工终归不是治本之策,如何让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持续的热情和活跃的思维,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我们公司现在正在推行的提案政策,正是有着这样的一种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保持思维的活跃,能够不断改善、钻研,这对于企业发展起到的作用是积极的,是应该继续鼓励推进的。

教师的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篇8

 对诗词的鉴赏方面,我是一个很放诞纵情的人,所以很喜欢李白多于杜甫。喜欢太白诗中磅礴的仙气,纵心任情的姿态,意境高远而不冷僻,远非晚唐贾岛孟郊之类的苦吟诗人可以企及。太白是盛唐的风光绝盛,杜甫也高绝,奈何盛境以后的人,再雄浑也透着·凌乱后萧条。

 就为这个,我特地爬回书堆里看了孟浩然的诗。对他的诗本就有印象,他的诗那样亲切,原就本不是生疏冷疏的。此番有了名师的点拨,再加上此时心境已不同少年时。再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之类的句子,真是别有感触。

 这几个平淡无奇的句子,描摹细致,意境深远。字字惊心动魄,又是那样的直白轻率。

 作者对古代文人名诗有一定研究,喜爱李白多于杜甫,说明作者是喜爱仙人气息,磅礴意境的。杜甫成就也是极大的,是被称为诗史,作者觉得世人大可学社工部的沉郁工整,李太白的神韵是学不来的。

 李白喜欢孟浩然,亲切地称其为“孟夫子”,对孟浩然有仰慕之意,作者也称赏孟夫子,让作者想起了他的风仪,不自觉地进入书海去看他的诗,还真有点感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诗有风景,孟浩然诗中有气象,李白学了孟夫子,比其诗更高妙些,李白又见老夫子,又不由自主地变得更尊敬,又为其·折服,又谦逊起来,孟夫子少好节义,喜欢振人患难,因此而又更尊敬些。李白酒喝的多,杜甫酒少,作者觉得与这有关,所以李白更胜杜甫一成,又会觉得李白不同于常人,是名副其实的诗仙啊!

;

《瓦尔登湖》读后感

极简,是最高级的生活。极简的关键在于选择,选择什么,丢弃什么,其实是一种智慧。

另外一个就是微信群的干扰,营养匮乏的食物我们不爱吃,同样,营养匮乏的微信群也完全可以退出。大家都会加入很多免费的微信群,因为免费,所以加了也无所谓。但是因为80%的人都是喜欢免费的,抱着这种心态的人,他还想从你这里获得点好处呢,你就别想占便宜了,包括所谓的人脉群等,都是如此。大家都在群里做梦,梦想能有贵人相助,只可惜贵人不在群里,在群之外。如果我们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无论更好还是更糟,唯一的方法是跳出目前的圈子。

我们所有的上瘾行为,都可以理解为两种原因。第一种是逃避,大部分时候是因为生活压力过大,在上瘾的习惯里,能够短暂地脱离原来的生活空间,获得一种假性的轻松感。第二种是空虚,如果你的时间不能被自己热爱的事情所占领,那么只能刷手机打发时间。

我们尝试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最好的态度是不信不疑,去证明。因为只有身体力行,你才知道这个道理是不是适合你,别人说的,只是别人的人生体验。

所以生活也罢,极简也好,最高境界就是持续地把一件小事情做下去,有空的时候再想想怎么做好就行了

极简的三种境界:①扔掉所有不喜欢的,扔掉所有好像喜欢好像不喜欢的,只留下喜欢的,用喜欢的人事物一起,自然欢乐; ②有欢喜的知己,可以开怀大笑,可以相拥而泣,那么物品是否欢喜已经不那么重要;③放下对一切外在的依赖,家徒四壁,席地而卧,且饮且歌,自由自在。

任由生活蹂躏,不如翻身站起来,去把握自己的人生。生命神秘的魅力,就在于潜能的不可知。

“微信沟通更方便了,微博获取信息更容易了,知乎了解行业知识更便捷了,但是工作效率好像没有提高,专业技能也没有因此而改善。为什么呢?”你所问的问题,原因是我们获取的是碎片化的信息,把一天24小时分解成1440分钟,每分钟接受可能不止一条信息,试想,这样的走马观花、草草浏览,肯定没有什么效果。你距离上一次深度做一件事情有多久了呢?所谓深度,就是持续2小时以上只做一件事情。”

想改变做到三不一看:①吃饭不玩手机、②手机不进卧室、③上厕所不带手机、④每天固定时间看手机

衣服人人都有、衣服人人都多

整理衣物就是修行的一个具体动作,我们一定是需要的。第一步就是分类,了解自己有多少件衬衣、袜子;第二步是扔掉不合适的不喜欢的;第三步是留下喜欢的;第四步是重复的一定要扔掉;第五步是没有用的要扔掉。这样五步后,我们基本进入物品相对时候的阶段;第六步是不适合自己的要扔掉,不适合的这些无论内心还是多么喜欢,就都要精简,我们对自己衣着的风格、颜色、质感要有一个确定,只要不符合就不要再买;第七步是分配放置空间。

把完美主义用在做事上,你的事会做得越来越好。把难得糊涂用在生活上,你的生活会越来越顺。

极简的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此刻、第二个原则是喜欢、第三个原则就是最少、第四个原则就是自我、第五个原则就是,极简是在广度上简,不是在深度上简。一旦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之后,要在这个方向上做到最好,我要在我的经济承受范围内买适合我的最好的衣服、最好的包,选择最好的爱人。它不是让你同时有很多爱人,它是让你有一个爱人,但是爱得彻底。

极简生活的前提是物品足够少,而不是整理。精简了那么多衣服,为什么家里还这么拥挤。我告诉他,因为你家的家具太大了、太多了,太占空间。想一想衣柜才多大,但是沙发、茶几、电视柜、桌椅板凳占据了多少空间。

你家的样子,就是你灵魂的模样。

家具多会占据家里打大部分面积,卧室是睡觉用,只有床铺和衣柜是必备的。家具能小则小,能动则动,能一物多用则一物多用。

一旦我们拥有了某样东西,从那一刻起,我们也被这个东西所拥有。一旦这些物品超过了必要的限度,我们就被拥有的物品所拥有,成了物品的奴隶。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要拥有一些必要的东西。所谓必要,满足自身的衣食住行的基本需求即可,然后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自己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当中去,让生命热烈而丰满地燃烧。拥有必要的、最少的、最好的若干物品即可。拥有既是被拥有,所以要极简。

极简就是一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拥有满足生活所需的足够少的物品,同时达到足够好的质量。也就是:“更少的物品,更有诗意的生活。”

断舍离、极简是要通过减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人、事、物。试想终日与爱相伴,多开心啊。

书不在多,在精,在学以致用。

书籍是什么呢,就像一个老朋友,而且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老朋友。你只要花上几十块钱买一本,她就能在你得意时提醒你别忘形,在你失意提醒你别沉沦,在你孤独的时候给以温暖,在你狂热时提醒你保持清醒。真的,没有比读书性价比更高的事情了

如何整理书籍:第一,把每一本书都拿出来,确认不再需要的,直接扔到垃圾筐里。第二,把没有扔掉的书分门别类。第三,选择三种,最多选择三种书籍,一类专业书,一类兴趣书,一类其他杂书(一些开拓视野、增加知识广度的书)。第四,从某一类开始,比如兴趣类,假定是哲学,把这个类别的书大致浏览一遍,觉得没有保留价值的也扔掉。第五,增加购买,比如我对哲学感兴趣,那么现有的书籍感觉不够用了,就去再买一些,买什么呢?要买经典的书籍,经典书的好处就是可以保持很长时间,随时读都有收获。第六,制定一个年读书计划,想在哪个方面有所突破或领域深入研究。第七,读到一本书甚至一段话,感觉有道理,赶紧拿来用,内化成自己的,才是智慧,或者还是别人的。

因为年轻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专业上的进步、事业上的成长,既然你现阶段主要任务是专业进步,就需要把80%的精力都放在专业阅读上。很多年轻人之所以迷茫、怀疑等,很大程度上是事业上没有进步,社会没有肯定自我价值,从而产生自我怀疑。

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1.选定一个方向、2.找出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3.不要着急,好好地读。所以,秘诀不是在于读了多少,而是书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你。如果前面的文字你都没看,看到这一段也就可以了。

就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天赋。无论是否赚取了财富,这样的一生都是精彩的。

故事主人在工作方面这么多年下来犯过的错误:一 没有志向,志气有志才有气,这里的志气是指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为志向真正做过什么,付出多少,没有志气就不会调动全身的能量全部的资源去努力做一件事情。所以要立志,自己喜欢的和自己擅长的,再加上能够换取财富养活自己的,就是职业志向所在的大方向。二 没有积累,做行政其实就是打杂,属于成长性不强的,45岁和25岁如果基本是同样待遇,那就意味着入错行,一个人精力有限,产量恒定,如果想突破,必须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大家,提高单位产品的含金量。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经常换行换职业换发展地域,因为换意味着知识技能人脉的更新,又需要重新培育。三 就是骄傲,骄傲可以但前提是具备骄傲的资本,“山不让尘乃成其高,海不辞盈方有其阔”。相信没有人会去帮助一个水平不高却傲气十足的人,缺乏了别人的帮助,谁都做不成事情。曾国藩说过,“清非笑人”为第一要义。就是不要笑话别人,觉得别人都不行,要多看别人的优点,尊重别人,而多看自己的缺点,以宽己之心宽人。四 懒惰,知行合一,知而不行犹如未知,既然没有大志向,缺少一些积累,有一些骄傲,但只要紧紧抓住勤,也能有所成就。

没有志向、缺乏积累、骄傲自满、懒惰,就是自己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

追求新鲜是人无法克制的弱点,任何一个兴趣都不可持久,除非是享乐型的兴趣,这样的兴趣不需要创造价值,是纯粹的消费性兴趣,谁都喜欢。但如果兴趣要为我们创造价值,就一定伴随着枯燥。既然都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枯燥,那就选一个自己擅长的,所谓扬长避短,你越擅长越能做的好,来自社会的肯定就越多,你的自我价值感也越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对冲枯燥。

人一生所追求的幸福感,有一大部分来自成就感,也可以称之为优越感,就是在某个方面我们做得比别人好。抛去机遇等因素之后,这个成就感的完成主要来自你的天赋,天赋就是在某个方面你可以较为轻松地优于大多数人,发现它、完善它、坚持它就可以了。最愚蠢的是整天改正自己的缺点,而不发挥天赋。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毫无才华。然后把这擅长的不遗余力地发挥到极致,把这不擅长的尽量避开。

实践很重要,想做个什么事情,先去做,遇到不会的、不懂的再回来看书、向人请教,不要患得患失,不敢开始,须知没有完美的执行,只有完美的开端,一旦开始做了,这件事就算完美了,不要给自己设置人为的障碍。

有时候我们太看重所谓的人际关系技巧、管理知识、做人做事须知等。但不要忘记了,所有的这些都有一个基础,就是你的专业能力,端什么饭碗,靠什么吃饭。没有了这个,其他的都是无本之木,追求它就是舍本逐末。专业能力越强,其他所谓的技巧就需要得越少,生活也就越简单。在某一领域做到出类拔萃,可以允许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工作上的郁闷情绪不是单单来自工作本身。老板封闭的办公室、文化差异压力,这些都会成为你的负担,而做药出类拔萃,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对这些事项的支配权。人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市场的配置资源的时候第一时间就会想到你,所以第一是寻找空隙,第二是在这个空隙发挥才华。

正确的道路是,选择—专注—重复—坚持。投入足够的时间让自己擅长做某事,这样**就产生了。拥有特殊的技能会给自己带来许多愉悦的感受。世界上从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工作或爱人,也不存在一个现成的、为你量身定做的、一辈子只去做的事情。唯一属于我们自己跌是我们的意志,我们可以付出时间进行选择,让客观存在的食物变成我们需要的样子,寻找那个相对还不错的工作,寻找那个相对还不错的人,付出真诚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演化成为彼此如意的彼此。

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记得老师说过,所谓特长,是你在自己的职业环境里,同样的事情你比别人做得好,同样做得好你所需要的时间少。按照这个标准来看。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一个完美的人生,应该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 一个信仰(我们终究有一个相信的东西,你相信努力工作就能改善人生,那就去努力工作;你相信钩心斗角能活的幸福,那就去钩心斗角;你相信与人为善才能走得长远,那就去与人为善;相信的东西,首先要有,然后再谈高下对错)。 一份事业。 一个家庭。 一个知己。 一个爱好。 一个空间。

制订计划比执行计划更重要。不要怪自己不够自律,因为自律太难,所以失败是正常的,意志力就像手机电池是会被用完的,但也是会被充满的,核心问题就是怎么给自律充电,让它不那么快的衰竭。

应该制定哪些目标呢?目标分为几大类:经济基础、学习、健康、家庭、人脉、习惯

目标计划有两个层面,制订计划 & 执行计划,之所以执行不到位,和我们制定的计划有关系,所以别怪自己的执行力,如果路线错了,怎么兜难执行到位。

制订计划的第一个原则是要少而精,人的资源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要聚焦在为数不多的目标上面,贪多嚼不烂。设立过多的目标,非常容易分散精力,最后可能一个也没达到,反而适得其反,把目前对自己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拿出来进行自律,比如目前是赚钱,那么一切不利于赚钱的坏习惯都要改掉,比如懒惰拖拉浪费时间等。不要同时定七八个目标,看似万马奔腾,其实虚张声势,度过最初的**,下面就难以为继。

每年最多制定3个目标,其他的全部删除,在我看来,3个已经够多了,1个最好。①找一张纸把自己所有周计划都写出来,100个都行 先写出来,学习的归一类,健康的归一类,进行合并同类项。如健康类的,美团跑步啊、游泳啊、健身啊,其实它们目的是一样的,就是为了健康,那么计划留一个就够了。 ② 然后从最容易的开始删除,问自己,这个是今年最重要最紧急的事情吗,一定要今年做吗,不做带来的后果我能承受吗,如此删除下去大概就剩下10个目标,在这里会遇到真正的困难,就是难以舍弃,好像每个都想实现,制订计划的最关键一部就在于此,一定要不停的删除、丢弃,直到只剩下3个为止。

制订好3个目标,接下来就是要分析它: ①是不是可行,问自己现在这个目标和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吗,比如你刚毕业却制订一年之内做500强高管的目标,这就是超出了能力范围,同样也不能低于你的能力否则没动力,原则是猴子摘桃,跳一跳能够得。 ②够不够明确,常有人说今年要减肥,但这是个模糊目标,1斤是减肥,10斤也是减肥,所以要明确。 ③ 能不能衡量,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可以衡量,比如和父母搞好关系,怎样衡量呢,这就不是一个好的目标。 ④ 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不要人云亦云,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因为没有人替你快乐忧伤。 ⑤ 要用多长的时间,虽然制定的是年度目标,但不一定都要到12月再实现,一定要设定一个时间,这个时间不要太长,容易拖拉,不要太短,否则会让自己很累。 ⑥谁能帮助你实现目标,分析自己的资源利用起来。⑦最大的障碍是什么,记住制定目标实现起来肯定又各式各样的困难,但记住里面有肯定有一个困难是最核心的,克服这个困难,就实现了大半。

如何执行:①把目标打印出来。 ② 公之于众。 ③加入组织。④制定分解目标。⑤定期复查,建议没有复查一次,做的好的地方,多的不好的地方,目标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果断丢弃,目标订的过高或过低进行修正,完成的好奖励,没有完成惩罚。⑥逐步递进。最后忠告,在新年、生日、失恋等时间制定的目标,是冲动的产物,或是对过去的懊悔,或是对未来的期许,总之,它是梦幻的,一定要慎重。

不能坚持很正常,坚持意味着枯燥乏味,与人的本能相驳,本能是喜欢轻松新鲜的,做一件事情,被鼓励就慢慢养成习惯,被压抑就慢慢放弃它,如果热爱一个东西,你是能坚持的,只要你喜欢它,它带给你的快乐就远远大于枯燥,别奢望完全是快乐,绝对的快乐是绝对的乏味,所以,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自己喜欢学习极简生活,喜欢心理咨询的感觉,喜欢去做人力资源帮助别人,这三个倒是都挺对的。自己喜欢的人,自然愿意坚持和他过日子;自己的宝宝,肯定能坚持呵护,别人的宝宝就不一定了;自己的爱好,也自然能坚持。不喜欢读书就不要读,喜欢美食就去吃,成为一个美食家和成为一个作家,没有高矮贵贱之分,确有快乐和不快乐之分。

一个人在知道又能沉默的时候,最接近神。

如何做到多听少说:第一个就是我们在说话的时候,先思考再表达,不要本能地去表达。第二个就是少说多写。因为你讲要有体系,要有结构,要能说服大家,这样就更难了。经常有人问,读什么书或学习什么技巧,其实读什么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读。第一个你要把它读完,你要说出自己的读后感,你要能把它中心的东西写出来,第三就是沟通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第四是选择沟通对象。最后,我们主要目的是为了说服,说服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我也觉得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我们要替对方着想。“抓住主要矛盾,然后选择对象,替他人着想,甚至没有以上几个的话,只要真心实意为对方着想,沟通就会容易很多”

能掌控自己的身材,方能掌控人生

所有的情绪都有积极的作用,除非你滥用。

嫉妒产生的条件:①这人和我离的比较近,所以产生对比的可能性和频率就大很多,所以马上嫉妒,这会让自己舒服一些。②这件事对我很重要,老王50万买串佛珠,你不大会嫉妒,因为这东西可由可无,但老王有大房子,我没有,我嫉妒,因为大房子对我很重要,拥有它会极大地提升我的生活品质。③这人哪儿都不如我,比我差的人,过得也比我好,我嫉妒。

想一想嫉妒的发生过程: 看到人优秀→学习其长处→付出努力→达到或超越对方→社会不断进步,这可以称之为羡慕。还有一种,看到人优秀→心里不爽→言语打击→行动摧毁→害人害己→社会停滞或退步,这就是恶性嫉妒。

①找出你嫉妒的人、②嫉妒他什么方面、③有没有意愿赶上、④有没有能力赶上、⑤你下周的改进计划是什么

主动帮助别人要切记,除非他向你寻求帮助,否则不要出手。成年人是很固执的,若他自身意识不到问题,你的爱心就会遭遇寒流,甚至会被误解。

最好的纪念是投入地去经历

那么到底什么是你的?只有你的经历是你的,在时间的长河里面,你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没有人能否认你没有经历过,你自己也无法改变,只有你的经历是你自己的。所以勇敢地去丢弃吧,去和过去告别,去紧紧地拥抱现在吧。

女主三十岁生日,拒绝所有邀请,选择一个人度过,在日记写下这样一段话:以前喜欢喝酒,现在喜欢喝茶; 以前喜欢五颜六色,现在喜欢黑和白; 以前喜欢停留表面,现在喜欢探索本质; 以前喜欢复杂,现在喜欢简单; 以前喜欢热闹,现在喜欢独处; 以前喜欢争论对错,现在喜欢一笑而过。 这就是极简带给我的宁静和朴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降临了。如果想要投入,必然要简单,因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资源有限,我们只能在死亡之前这段时间里,调动自己所有的资源和能力去做事情,全身心投入产生幸福,所谓全身心,肯定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只做一件事,这种简单很快会给我们反馈,因为投入所以又好效果,因为有好效果所以投诉,这种正向螺旋无限向上。

所谓简单,就是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不做别的事情。读不完这本书,不读新书。做不好这项工作,不做新的工作,研究不明白这个爱好,不开展新的爱好;这件衣服还是心头好,不买新的衣服;这个物品未能物尽所用,不买新的物品把所有物品保持在最简单,卸下负担,不为打扫烦恼,不为占用空间烦恼。把所有事情保持在最简单,铆足了劲钉在一件事情上,不达目的不罢休。 简单,所以专注。 专注,所以投入。 投入,所以幸福。

30岁之前属于复杂是常态,接受它吧。30岁之后属于简单是必然,顺从它吧。30岁之前能保持简单,是智慧。30岁之后还保持复杂,是愚昧。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搬家想撞墙。

在书店看到那本就买那本,这和逛街冲动购物区别不大,不要被假象迷惑,以至于冲动买了很多畅销书,就像衣服爆款

有些东西,心里有就好,留下来的就好好对待它们,反复阅读反复把玩。

要有一定社交,避免成为宅女,参见各种兴趣小组或俱乐部聚会,自己策划相关聚会,每周与好友一起交流。

围绕一种颜色搭建穿衣风格,给衣柜留出空间,便于寻找,选择好打理的面料,免于熨烫,设立购买目标,再去商场。

世界上没有坚持这件事情,我只是持续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很大的幸福,不需要坚持,从来没有人说坚持享乐,因为享乐很美,只有在痛苦无奈的时候,才提到坚持这个词

想一想,我们生活在一个舒服的空间,有一个和睦的家庭,一份喜欢的工作,有一两个知己,深信某一个信念,有一个爱好,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这就是极简生活所追求的所有、所追求的最高。

“跟谁都相处得来”意思是“其实你们的相处一直都是那么肤浅”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知己也是如此,深入的、有质量的交往一定伴随着分歧和争执。

可以花20%的时间去改善缺点,但应该花80%的时间去发挥优势。

为什么婴儿没有烦恼,因为她们想干吗就干吗

拥有的特别多,但是我不快乐,因为拥有的东西里垃圾太多了,一段不幸福的感情、一份不喜欢的工作、一大堆不喜欢的衣服、雾霾天气拥堵交通,一个正常的人拥有这些都不会快乐

其实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尽力理清思路才能做到简单。

扔就是戒,扔外在物品是戒物质欲,扔精神垃圾是戒贪嗔痴,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扔就是在修行,愿我成为早日修行人,物质上是,信息上是,精神思想上更是。

社交网络频繁使用者情绪低落的可能是不频繁使用者的2.7倍

扔掉完美主义,没什么好办法,就是要接纳,带着不完美去生活,不完美的自己,不完美的伴侣,不完美的子女,不完美的父母,别期待自己完美,也别把别人当圣人,如果你期待有圣人,这个世界会让你绝望。

聚精会神,把精力聚集到一个点上,那么神也会帮助你,奇迹就会发生,断舍离以后的极简,就是聚精会神。

有时候不能够很快地扔掉不喜欢的东西,可能是太闲,有太多时间与这些无用的东西纠缠,如果有充满**的生活,有热烈的爱情,有喜欢的工作以及闺蜜和基友,哪有时间纠结要不要扔东西呢,一天时间只有24小时,不被好的占有,就被坏的侵袭。

贵一点、优质一点的东西有什么意义,是让我们在短暂的一生里为了匹配它的瞬间荣光而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是让我们有可能透过它,看到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美好,是让我们知道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一切。

我们要的是足够少、足够好的物品,而不是充满技巧的整理。

一个物品,如果不能肯定地说要,那么就要肯定地说不要,足够少,足够好。

极简不是让人去找真正想要的,真正要的一直在你身边,极简是帮助摒弃噪音,专注想要的自身,安心踏实。

极简不是少,而是没有多余,足够也不是多,而是刚好你在。

极简就是选择,而在这个过程里,一定有对自己的内心审视,安静地问自己:这个适合我吗?这个我喜欢吗?这个还需要吗?这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清楚明白知道自己的爱好和厌恶,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留下自己喜欢的种种,想一想这样的生活状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爱自己喜欢的人,用自己喜欢的物品,和自己喜欢的世界朝夕相处,这就是幸福,一种高级的幸福。

缺乏自信的人可以看哪些书?

《瓦尔登湖》读后感3篇

 《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妙历程。那么下面我给你们分享3篇《瓦尔登湖》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一

 合上《瓦尔登湖》墨绿色的封面,一股清凉的湖水已然汇入心间,澄澈见底,将心境荡涤得如一泓秋水,不染纤尘。正如徐迟先生在《序言》中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是一本孤独的书。他只是一本一个人的书。?当你的心静下来的时候,再去拜读这篇神的思想吧!

 这本书写于19世纪中叶,那时正是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当时的背景下,人们追逐利益,想尽一切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更高的权利和更多的金钱。工业文明、喧嚣社会挤压着人类、侵蚀着人性。而在这个大背景下,毕业于哈佛的这位智着,他单身只影,拿了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他特立独行,怀着一颗向往自然的心,宁静地踏上了这段心灵的路基。而在这个被成为?神的一滴?的瓦尔登湖的土地上,他坦然在空间里,孤独在思想中!

 ?我喜爱我的人生中有闲暇的余地。有时,在夏季的一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沐浴之后,坐在阳光融融的门前。从红日东升直到艳阳当头的正午,坐在这一片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坐在远离尘嚣的孤寂与静谧中,沉思默想。?

 他静静的卸载城市的喧嚣,用心写下孤独。每次看他的书都是一种震撼,他思考人生,让我的心如净水般澄澈。他让我感到敬畏,原来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是这样的,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简单而又芳香扑鼻,虽然短暂而又意蕴深远。他的精神世界绚烂多彩,而且是精妙绝伦,世上这样的智者怕是中有些许吧。

 梭罗短暂的一生中,他试图鼓励人们要简化生活,将时间腾出来来深入生命,品味人生。他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告诉世人不要被繁纷复杂的生活所迷惑,从而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意义。做生命的舵手,扬帆远航。他认为:假如人们能过宇宙法则规定的简朴生活,就不会有那么的'焦虑来扰乱内心的宁静。所谓明天,即使时间终止也永不会来临。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他提倡俭朴生活,并不是让我们要粗茶淡饭或是节衣缩食,而是想要让我们多听听新的节奏,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只是孤独,恬静,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瓦尔登湖》读后感二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这是上世纪80年代译者徐迟序言中的第一句话。此前,在我具体也没搞清楚是准备看初二还是初三的推荐书目时,看见家里正好有一本《瓦尔登湖》,本想着抓紧完成读后感,结果刚一打开这本书,就看到了这句话。?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先是把你的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序言的第一段话,确实是对整本书的一个很好的引入和总结。

 《瓦尔登湖》记录了作者梭罗两年两个月在康科德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想,处处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包含了对当时19世纪社会的分析和批判。作者居住的小木屋虽然简朴,但是贴近大自然,附近是富庶的森林、湖畔、鸟兽,种菜种豆自给自足,远离喧嚣与繁琐,以至于偶尔去村子里听到?闲谈扯淡?也成为了有趣的新鲜事。在这样的瓦尔登湖畔,作者进行了创作。书中所有涉及到对景物的描写,也是用了带有大自然气息的优美文字描写,读时需要心静,读来觉得清新。:精灵之感

 同时,书中还进行了大量的比喻、说理,整本书完整地揭露了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处于底层的人们,为了找到一份维持生存的劳动,活得像一部机器一样,自己却浑然不觉,到头来还是浑浑噩噩。而事实上,按照梭罗的说法,维持生存只要食物、空气、阳光、水就够了,房屋等等也只是维持热量用的,而很多人就是为了这些?添头?而忙忙碌碌。

 人应该意识到自己是人而活着,等等。以上只是部分章节的概括,整本书处处都是这样的思索,由于没能达到?静?,只读一遍必然会疏漏掉很多语句和细节,以至于不可能理解透彻,这也恰好印证了这是一本需要宁静的书。

 而有趣的是,随着两个世纪以来科技越来越迅速地发展,本书所表达的对社会的反思和对自然的向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一是发展经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其二就是在时代的潮流中,人们究竟何去何从。这些问题,在梭罗著这本书的当时,由于人类社会刚从农业文明迈向工业文明,梭罗只是个孤独者,但在现在,这却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书中记录了很多作者的看法。将这个问题放之社会,这样一个大问题,即使读了一遍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来。那么对于我们身边的生活呢?

 首先,读这本书的收获,在完成读后感之余,整本书从头到尾都体现着一个?静?,不论是大自然的寂静、作者不寂寞的孤寂之外,它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在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事物上浪费生命,毕竟信息时代,信息量肯定比18世纪的?闲谈扯淡?还要多得多,扯得多。紧接着的,就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书临近末尾,又有一个比喻:?我站在林中,看这森林地上的松林之中,蠕蠕爬行着的一只昆虫,我看到它企图避开我的视线,自己去藏起来,我便问自己,为什么它有这样谦逊的思想,要藏起它的头避开我,而我,也许可以帮助它,可以给它这个族类若干可喜的消息,这时我禁不住想起我们更伟大的施恩者,大智慧者,他也在俯视着我们这些宛如虫豸的人。?这居然让我想到了《三体》中的话。由于《三体》刚刚得奖,之前在外面上课,就看到有同学在看《三体》。

 初二在班里我们几个同学推荐过很多次,剧透的不行,推荐到最后一次,班里有好几个同学都在传阅了,现在倒好,一得奖知名度瞬间成九十度增长。只能说,这样一部小说,在我国能取得这样的影响力,是因为此前社会上没有这样对于世界的思考,或是我没能接触到,而且科幻什么的也不被人重视。而《瓦尔登湖》早在100多年前就提出的这些问题,肯定也不会像信息时代《三体》得奖以后被传播地那么快。《三体》的不同,在于它确实是国内的首个,让人不由得去思索,拓宽了大部分眼界,而《瓦尔登湖》,则有一种静的力量,让人不知不觉就被深深地影响。然而,两部作品,都能发人深省,都是我只读了一遍不可能理解透彻出什么道理来,只当是初二的推荐书目,拓宽了眼界,丰富了暑假生活。

《瓦尔登湖》读后感三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打破寂寞,此愿已久,这本书就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序中的这句话,像箭一样射入心扉!这是一本自买来后,花最长的时间读完的书,不要以为我是如何的刻苦研读,事实是感觉:这本书,那些在白日辛苦打拼的人没时间去读,那些在夜间冥思苦想的人没心思去读;那些在尘世欲望中追逐的人没精力去读,那些在风口浪尖运筹帷幄的人不屑去读。就这样一本寂寞的书在寂寞了一百六十多年后,在我的床头又呆了无数个寂寞的日子,终于在一个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在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的时候,断断续续把她读完。

 掩卷沉思,感觉她并没有在教我什么东西,而是让我自己去思考些什么东西。

 为生活,做减法

 专心致志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有时也许一辈子仅仅就是一件事。单纯的一件事、一个目的。而我们,往往就是在做这一件事的过程中,慢慢承载了太多的欲望与贪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与枯燥中,渐渐失去了本心,失去了当初的热情与斗志,偏离了原本的方向,于是便也就放任自己随波逐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想来是因为我们忘了最初的目的与方向。终归是世事尘埃蒙蔽了原本清澈明净的心灵。如此,要想坚持始终如一,要想找回原本的自己,当是要让自己的心灵单纯。归根结底,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大道至简。我们为什么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呢?我们为什么要以过多的精力去关注无谓的与自己本意南辕北辙的问题呢?然后把自己的生活甚至思想弄得一塌糊涂,最终迷失了自己。

 生活的简单与单纯,本就是自然之道。就如梭罗享受着瓦尔登湖畔的日常,甚至小到做一个没有酵母和盐巴的面包,雨前去给大豆锄草,都是大自然馈赠给他最好的礼物,抛却冗重的欲望简单活着,简单到夜宿仅有一个能挡风遮雨的窝棚,吃饭仅仅是为了能够让自己的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活下去。于我们亦不难,在结束了一天忙碌甚至是枯燥的工作后,可以把所有的思绪,好的或是坏的,统统清空。泡一杯清茶,抑或煮一壶咖啡,静**下来,读一本书,写几个字;抑或烤一份幸福四溢的甜点;或是给喜爱的绿植换换土、除除虫。便能静静的度过一段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时光。如此,小资情结也好,闲人调调也罢,当一个人能真真正正地沉下心去做这些所谓的闲事,便是做到了静心,或许这便是一种生活的境界了。饥来即食,困来即眠。真正心静了,就如那一泓秋水,纤尘莫染。诸事万物,坦然面对。即使哪天已是白发如雪,依然有婴孩般的童真。正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简单生活,勿忘初心。动中守静,安然面对。世事纷扰,又奈我何?

 为思想,做加法

 关于思想,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来评头论足。在极简的生活里,梭罗给我们呈现的是最深邃的思想。静下来细细品味,一点一滴,字里行间,在简单的生活中,他活着并思考,在思考中无限延伸了时间,扩展了空间。在其看似平淡的述说中,有时就如农夫的一本流水账,却无不透露出智者的超脱淡然,而淡然的背后,却是我们无可企及的思想高度。

 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且必须有自己的思想。思想就像是大树深深扎入大地的根。人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就如风中的微尘,风吹向哪里,便被带到哪里,没有方向与目标,漫天飞舞,最终成为危害人间的霾。生活中也有一种人,似乎生活就是为了表面的、虚浮的东西而存在,常常在不辨是非、人云亦云中随波逐流、横冲直撞。但似乎也不能说其没思想。但在智者看来,这就是没思想。即使是叫做有,也仅仅是有点小心思而已。入不了大道的东西,称不上思想。有了思想,我们在面对自己、面对别人、面对纷争时亦像大自然一样包容,包容万物又超然万物,在超然之下,学会独处,享受独处,静静谛听花开的声音,触闻青草的香气,在四季更迭、云飞雨歇中明澈着自己的心灵,深远着思想的天空。

 徜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行走于智者的深邃中,得其微末,俱足用矣。诚意、静心,修身,做事,慢慢悟得属于自己的

点击查看全部内容